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07-09毛继
毛继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微课这种依托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知识传播方式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微课,使其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大有裨益。
一、微课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以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人们的多种感官,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导入中,合理利用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微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顺其自然地引入正题,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课文《建桥梁》,教学中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桥》的微课,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将古今中外不同形状的桥展现在了孩子们面前,从北京的卢沟桥到悉尼的钢拱桥,这个直观、生动的微课,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教师因势利导,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观察桥梁的结构,为下一步搭建桥梁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微课创设的情境与学习任务的巧妙结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活跃,大大增强学习效果。
二、运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在科学课程中,有些过程、变化、生命现象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的;而有些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孩子们对这类现象的观察很难细致全面。这时可利用微课,将孩子们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理解的微观过程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孩子们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攻破认知障碍。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花、果实和种子》,由于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一株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制作了微课《植物的一生》,通过录像、剪辑、制作,让孩子们完整地看到了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也让他们清楚地明白开花的植物历经“花——果实——种子”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生命的延续。小学科学课本中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如果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孩子们凭空想象,根本难以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制作微课,利用 flash 动画将现象、过程完整演示出来,孩子们亲眼看到后,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就容易多了。微课,提供了直观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对突破教学重难点很有帮助。
三、利用微课,指导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是以科学实验为支撑的学科,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为了让学生的实验更有效,熟练掌握科学实验的技能,教师的演示、指导实验就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低中年级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的获得操作的指导,能顺利的完成实验操作,教师们往往现场演示、亲自示范,但是现实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班级学生数较多,学生离教师较远,操作器材体积太小。这样的演示效果就大打折扣,不能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这时,提前录制的实验微课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如天平的操作过程及读数、温度计测量方法、正确使用酒精灯、电路的连接方法、动滑轮定滑轮实验等。将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对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如把实验器材放大,便于清楚看到实验现象;把测量仪器中的刻度值放大,便于清楚地看到测量值,利于学生正确读数;把特别要注意的示范操作进行标注,便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配合使用字幕或语言提示关键步骤和知识性小结。在微课中全班学生都能详细、全面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老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的方法等,提高了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这样比单纯的声音講解、文字展示效果要好得多,也有利于学生边观看边领悟。
四、活用微课,指导课外实践活动
“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家庭小实验、小制作中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实施实验等,都没有像课堂上有具体说明。这时,利用微课介绍家庭小实验、小制作的一些方法指引,启发学生用科学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新颖的小制作。比如,利用塑料筒制作造型美观的笔筒;利用饮料瓶、输液管制作滴漏计时器水钟;利用塑料瓶制作雨量器;利用线轴制作室内窗帘绳的滑轮;利用泡沫塑料、纸盒、铁丝制作月相演示盒等。带领学生动手动脑,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比赛活动。在课堂上以微课形式播放小实验家、制作之星、发明童星的制作视频。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真正做到把课堂融入生活。这既巩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已崭露头角,但微课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环节,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带来孩子们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我们的科学课堂才能真正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