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2018-07-09梁文坚
梁文坚
在阅读教学研究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主动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打开思维之窗,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我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我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來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领学生品读体味,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让学生读书练兵,让学生读出感情。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作了如下设计:A.自读。学生各自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针对课本预习的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B.轮读。在检查预习情况时,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按自然段顺序读。C.试读。让学生各自练习有感情朗读,琢磨语气、语调、语速。D.议读。边读边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并结合实际号召学生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E.比读。抓住关联词语,让学生比较着读,如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读后评议。F.听读。学生通过对比读、试读后,究竟怎样读才好,再放录音听读。
四、打开思维之窗,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在阅读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我认为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准确找到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地方,并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
比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我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延伸,让学生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后,会跟围观人群说哪些话?围观人群会有哪些反应?学生一定会大感兴趣,踊跃思考并积极发言,且答案范围不外乎“不能盲目相信前人的话,即使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要敢于提出质疑并用实践去证明”,这恰恰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中心思想,同时,又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可见,通过合理想象,能使课文的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而且在合理想象过程中,会集合每个学生的想法,达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多方面的,如自觉地预习课文,自觉地利用工具书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自觉地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的资料;把课文读通,读顺;能对课文设疑。如我在教授《詹天佑》一文时,我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查找京张铁路及詹天佑的相关资料,学生对修筑京张铁路的写作背景都了如指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悟到了詹天佑修筑铁路时的雄心壮志。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文大有帮助,学生便能自觉地去学习,汲取知识。
六、创设导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硝烟场景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艰苦,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又如教《开国大典》的时候,我先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与地点;2.开国大典的会场布置怎样;3.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