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09向少萍
向少萍
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向我反映:“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经调查,2%的学生喜欢写作,75%的学生害怕写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匮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一、巧妙搭建教材与作文的桥梁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教材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忽视了教材的典范作用,撤开教材,费九牛二虎之力教作文,却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和学习规律出发,合理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对教材的重组、仿写和活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教材中引出作文的“源头活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材中为学生所用的资源很多,针对学生作文选材的问题,我主要引导学生揣摩文本,体悟主题的立意。如教学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我让学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亨特在父亲的鼓励下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我引导学生思考:本故事分为两部分,是重点写前部分的“冒险”还是后部分的“脱险”?通过思考,学生提炼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主题:重点是写“脱险”,进而表现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的深远主题。
二、融入生活 观察生活
教材是作文教学的引子,但是所有的作文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凭空虚构。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要会从生活的沃野中开掘作文的源泉。只有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文源”,才会逐渐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逐渐步入“我手写我心”的自由王国。
写作素材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起来的,这要求我们首先具备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关注生活的习惯。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收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
除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如重阳节带学生到敬老院进行孤寡老人的慰问,清明节让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拜,端午节让学生参加包粽子和品味端午文化的活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对孤寡老人的同情和对薄情寡义的年轻人的批判,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历史歪曲的愤懑,有对屈原豪情壮义的称颂和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惋惜……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同学们在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中拓宽了知识,在与人相处中增加了血肉情感,对于素材积累的裨益毋庸赘言。
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丰富,学生才能写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
三、多读书 齐分享
学生读书面窄,知识浅薄,往往碰到写作就抓耳挠腮。多读书,就是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多读可以间接地了解生活现实,学习写作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因此,对于学生,加强阅读是学生品味“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在每一次阅读之前,我让学生明确材料的概念及材料表现的主题,对核心事件进行分类记录,如表现诚信类、亲人关怀类、师生情感类,我每个星期都举行一次阅读分享会,同学们把值得分享的事例与其他同学共享。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日益重视笔记摘录的作用,为作文素材的积累打好了基础。此外,我还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即要求每位学生捐献出自己所拥有的一本或几本课外书,注明书名、价格等书籍信息后,交给由同学们自己推选出来的“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其它同学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来阅读这些书籍,并定期交流阅读心得。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书籍这一种资源,又达到了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的,日积月累,学生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提高了阅读和写作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个人的情操。
四、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经历作自己的作文
在文学创作中,“自我”是最珍贵的宝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拥有只属于“自我”的生活经历、只属于“自我”的内心世界,只属于“自我”的对于这个社会、对于自然的想法、观点和感悟。然而,在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扼杀下,这种富有个性和创新实践的活动变得机械、一般化。传统作文教学常常采用“求同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固定方向去思考,因而写出来的主题千篇一律,缺乏学生真正的情感思想。在一次作文探讨课上,我把三篇学生作文展示给其他同学共享,第一篇是笼统表达父亲关爱的作文,一篇是由小人物引发对社会高大全称颂的作文,还有一篇是与他们生活贴近,细腻描述一个后进生被冷落的作文。我让他们评价三篇作文素材,他们不约而同对第三篇投向了赞许的目光,认为第三篇对于个人独特情感的抒发真挚,对敏感心灵的捕捉最到位,能产生共鸣。由此,我引出了“书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想,作自己最真实的个体”的论断,教会学生选亲身经历的事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的文章,那一份份纯真的感情發挥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动。
总而言之,好的作文要有好的题材。内容丰富的作文,离不开材料的积累。从教材入手,以生活为源泉,善于观察,乐于分享,书写自己独特的“自我”,才能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