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引导策略
2018-07-09姚文雯
姚文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阅读能力的成长是孩子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阅读?美国国家阅读研究院这样定义:“阅读是一个从文字引申意义的复杂过程,它包含了以下所有方面:1.把文字与相应的语音联系起来的能力;2.解读新词汇的能力;3.流畅地阅读的能力;4.掌握足够信息与词汇以促进阅读理解;5.掌握通过文字建构意义的有效技能;6.发展并保持阅读动机。”
根据以上定义,早期阅读教育应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需要。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掌握阅读本领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需求,只有当他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才会形成内部动机,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好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需要,比让孩子多认几个字多掌握几个词更有益处。2.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和良好习惯。如:阅读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书要一页一页从前往后翻;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这些问题应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3.促进幼儿在书面文字与口语之间建立联系,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意思,要自觉“因形见义”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我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增进阅读技能入手,激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思维,提高阅读水平,以下是我在阅读活动中获得的几点心得:
一、创设优越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善于唤起幼儿阅读兴趣,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发展阅读活动。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搞好环境创设。
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文字与图书的环境。教室、活动区内可以专门设立充满温馨、优雅气氛、适合阅读主题教学的图书角,教室及园内其他设施可以张贴醒目的文字标牌,幼儿走到哪里,接触到一些物品,很容易通过标牌文字提示,与物品建立起联系,形成有效阅读意识。其次,要激发幼儿看书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他们从喜欢图书过渡到认识图书。从知道封面、封底、页码过渡到学习翻书的方法,了解根据页码从左至右的看书顺序。一开始教师可选择统一的图书。阅读前可以通过提问,猜一个谜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比如:故事“窗外的垃圾”,老师讲前面“一幢楼住着几只小动物,它们把自己喜欢的食物都丢到窗上……”当他们很想知道答案或结果时,就告诉幼儿“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从而开始认识图书及书的作用。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小朋友想想会发生什么事吗?”启发幼儿阅读下一页,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幼儿把前后几页联系起来阅读,引导幼儿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人物场景。最后,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该页图意。
二、创编提问,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1)可以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产生求知欲,以此引导他们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
如大班散文《秋天的雨》,我讓幼儿欣赏前先提问:“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轻轻的,你还没注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你听……”这样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幼儿就更专注、更仔细,很快的把幼儿带入了散文的意境。(2)中间设问。对带有悬念的散文,可在必要的段落中停下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如散文《风在哪里》,当念到“风在哪里”时,我停下来问幼儿:“风在哪里?”“树上、花儿上、草儿上……”幼儿们仿佛进入了画面,与散文中的风儿一起同行。(3)边讲边问。有篇幅较长的散文,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就边讲边问,如散文《池塘音乐会》,在朗诵到描绘风娃娃、小青蛙、小蟋蟀们时,我分别在其中插入三个大问题:A.风娃娃是怎样唱歌的?风娃娃唱着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柳枝是怎样为风娃娃伴舞的?B.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唱了一首怎样的歌?池塘水又是怎样为小青蛙伴舞的?C.小蟋蟀是怎样唱歌的?唱了一首怎样的歌?小鱼们又是怎样为小蟋蟀伴舞的?幼儿的回答是零星的语句组合,然后我再用散文中优美的语句重复朗诵一遍,让幼儿在层层深入的欣赏中加深印象,享受优美画面,感受到散文诗中语言和文字所表现的韵味。这远比欣赏完全文再来一个全面提问要清晰,也便于幼儿回忆对比。教师若将所提问题置于一种情境和氛围中,如“故事中的××不好意思了,小朋友帮他改正缺点”、“谁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就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幼儿提一些“大”而“深”的问题。“大”是指范围广,“深”是指有一定难度,逐步引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将“小蝌蚪分别问了那些动物,他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的逐个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其问题答案隐含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道理。教师的“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都是启发式问题的具体落实。
三、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促进幼儿阅读认知能力发展
阅读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训练活动。在阅读活动中重视思维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应依据幼儿思维水平,将阅读观察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幼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做到听中有思、读前有思、说前必思,逐步学会朴素地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这样如果长期坚持,必然会使阅读活动产生质的飞跃。
语言活动内容向孩子展示的是建立在其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熟悉,有趣,但这是不够的,尚不能充分将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将活动内容中的经验与孩子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的机会,以扩展孩子的思维。
当阅读教学活动结束时,我们往往会引导幼儿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进而扩展想象和讲述。如散文《云彩和风儿》,教学活动结束时,我启发幼儿:“天上除了云彩和风儿还有什么你也觉得有趣,给你带来欢乐呢?请你也来编一段。”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幼儿们编出了云彩和太阳、云彩和月亮、云彩和星星等段落,个个编得非常认真,把天上云彩和太阳、云彩和月亮、云彩和星星等的景色和给幼儿带来的欢乐画面形象地勾勒出来了。如散文《我多想》,活动结束时我启发幼儿学习用“我多想……送给……让……”的句式来仿编散文,幼儿们都编得非常出色。如“我多想摘到天上的星星,送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让整个世界变亮。”“我多想睡在荷花上做一个美梦,送给我的妈妈,能让她欣赏到动听的歌。”通过提问创编,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散文诗的结构句式,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问题。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
四、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好奇感和探索愿望
随着幼儿阅读能力的增强,可让幼儿从阅读单幅画面过渡到阅读多副画面,在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幼儿进一步观察画面变化,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幼儿根据书面语言——图片较合理的讲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完整连贯的表达阅读内容,还可借助游戏或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并消化,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对字词的理解,教幼儿初步了解某些汉字组成归律,培养探索的愿望,为入小学后正规的文字的认读书写做好准备,如教幼儿阅读故事《橡皮膏朋朋》,在教师逐步的启发引导下,帮幼儿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小熊朋朋受伤的原因,原来是小狐狸把球抛给它时,它不知道用手去“接”,它跑步摔倒时,不知用手去“撑”,在和小猫一起滑滑梯时,没有“扶”好扶手,在爬攀登架时,没有“抓”紧,所以才弄得全身是伤,贴满了橡皮膏,为了让幼儿理解并体验“接、撑、扶、抓”,这几个动词的含义,可让幼儿表演故事,并模仿“接、撑、扶 、抓”等这几个动作,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让幼儿观察这几个字的共同之处,都与“手”有关,教幼儿观察“手 ”(提手旁),找一找这几个字中“手”字藏在哪儿?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手”呢?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回答之后,教师小结;因为这些动作都是由“手”来完成的,我们还可让幼儿知道更多跟“手”有关的字都有一个“手 ”(提手旁),如按、托、摇、摆等等。
五、家园有机结合,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理应得到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的提高其阅读水平。一方面在班級中设有图书角,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画面大、趣味性较强的图书,让幼儿随时阅读。提供给幼儿的图书还要注意层次性,以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阅读的需要。为了让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可让小朋友共同制订阅读规则,养成文明的习惯。读书时,不打闹、不喧哗、轻拿轻放、看过的书籍得放回原处、以及放时封面向上、封底向下,看书时不折书、不抢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阅读常规。其次,班级定期开展“小小故事会”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幼儿讲述自编的图画故事或图画书中看到的故事,或者大家围绕一幅、多幅图画展开讲述活动。这是培养幼儿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共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再次,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字阅读的内容。如根据季节变化把相关句子打印贴在知识角内,让幼儿利用每天自由活动时间去识读“秋天到了,树叶慢慢从树上飘落下来。”再比如:关注孩子感兴趣的新闻,剪辑下来,粘贴在孩子方便看到的地方,提醒幼儿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阅读能力,还可促进幼儿社会发展,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切实认识到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在向家长开放的活动日里,向家长展示阅读形式的故事教学,孩子们在图书里自由阅读,相互交流,使家长和教师达成共识。家长们在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时,设置下小书柜,小抽屉,每天抽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和孩子共同阅读,班级开设语言专栏,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吸取好的经验,采取有效地指导措施,帮助幼儿提高阅读水平。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提前进入阅读的世界,尽早地打开认识世间万物的窗口。大量文学作品的熏陶,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懂得了同情弱者、关心他人。幼儿在调动阅读经验、迁移阅读经验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功,萌发了较强的自信心,培养了大胆、开朗的性格。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专家学者,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为他们学习书面语言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都将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