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关于恐怖主义定义的政治性探究

2018-07-09张曼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恐怖主义政治

【摘 要】 恐怖主义,作为一个对人类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恐怖主义进行准确、客观、合理的定义和解释是正确处理其他恐怖主义问题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反恐形势严峻,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律来定义和规范恐怖主义行为,于是在2015年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多次修改之下,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反恐怖主义法》,并于2016年1月1日实施。这部反恐怖主义法中,对于恐怖主义有了一个规范的定义,不仅对于我国解决其他恐怖主义问题有了依据,而且对相关实务部门关于恐怖主义行为的打击有了指导准则。对此,笔者将着重分析我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和它的政治性目的,并对其进行两方面的探析:首先,恐怖主义政治性目的的社会化转换。其次,恐怖主义政治性目的的三阶层进化。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政治 反恐

一、各国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

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刑事犯罪,各国都有权对其进行惩罚和规制,这是各国的主权体现。

1.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是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最主要的目标之一。

恐怖分子的袭击致使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造到了严重的损失和威胁。正因为如此,美国对于恐怖主义的研究最为发达,而且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也很多。

美国国务院2000年4月公布了一份报告《全球恐怖主义模式》,在这个文件中,它定义的恐怖主义犯罪是指:“非国家主体或者秘密代理人对非战斗人员实施的有预谋的、通常是基于政治动机的、一般意图是影响公众的暴力。”

美国联邦调查局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定义恐怖主义为:“恐怖主义是为推进政治和社会目的,意在威胁政府、平民或者其部分,而对人或财产非法使用武力或暴力的行为。”

美国国防部定义是:“恐怖主义是指意在胁迫、威胁政府或者社会而对个人或者财产非法使用武力或暴力,通常为达政治、宗教或者意识形态目的的行为。”

2.英国

英国对于防治恐怖主义,于1974年颁布《防止恐怖主义法》,它里边界定的恐怖主义为:“为了政治目的使用暴力,包括任何为了使公众或其他部分陷入恐怖而使用暴力”;2000年颁布的《反恐怖主义法》,将恐怖主义的条件予以扩张,提出:对人造成严重伤害,对财产造成巨大损害,严重干扰或阻断电子系统。

“9.11”事件后,英国2001年又颁布了一项《反恐怖、犯罪及安全法案》,此法没有提出新的定义,但对“恐怖分子”做出了解释。指出,“恐怖分子”是指:从事、准备、或组织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或之相关的;本身是或从属于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成员;与恐怖主义组织有关系的。

从这些国内法中可以看出各个国家虽然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措词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恐怖主义的关键地方是一致的,都是注重恐怖主义的社会危害性和国家危害性,都肯定了恐怖主义的政治性目的。

二、我国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的交往和对内的管理中,都秉持着和平和友善的交往处事理念。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联系的密切性也加强了世界各国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发展的过程总是存在着机遇和挑战,世界环境逐渐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而这种情况也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和稳定。于是2015年12月27号,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多次修改,属于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诞生并发布,次年1月1号开始施行。

我国的《反恐怖主义法》中第三条明确界定了恐怖主义的概念:“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識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对于该条的理解,笔者认为认为该条揭示了我国对于恐怖主义定义的看法,政治目的不再是恐怖主义的唯一内容,恐怖分子制造的社会恐慌和对公共安全的侵害并不是为了追求我们大众观念中的政治性目的,而体现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性目的。在外国也有学者提出了此类观点,而且举例英国的“解放动物战线”组织,美国的一些反堕胎的小型恐怖组织,西方国家内的一些反核武器的小型恐怖组织等等来支持自身的社会性恐怖主义的观点。随着恐怖主义的蔓延和发展,现如今的恐怖主义已经从高政治性的恐怖主义中逐渐分化出一股旨在追求社会目标的低政治性的恐怖主义派别。也就是说,现如今的恐怖主义不仅是针对国家现行的政权,以期谋求在政治上的权益,转而增加了对社会目的的追求,希望通过恐怖活动引起人民生命财产的损伤,增加人民群众的恐慌,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破坏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旧单纯的强调恐怖主义的政治目的,将会缩小法律的适用范围,丧失法律的社会实用性,起不到法律本应有的作用,从而减损法律在民众心中的威信。这是不明智和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 恐怖主义与刑法规范[J].刘仁文.中国法律评论.2015(02).

[2] 法制视野下的我国暴恐犯罪问题研究[J].王朝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6).

作者简介:张曼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反恐怖主义法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所在省市:陕西省西安市710063。

猜你喜欢

恐怖主义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防控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困境及应对
恐怖主义背景下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略论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社会根源
女性恐怖主义的起源、成因及对策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