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评洛克的节制教育

2018-07-09李泳希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儿童

李泳希

【摘 要】 洛克的节制教育认为教育应培育克制而理性的现代公民,但这会影响人的情感与欲望表达的能力。教育不是“应该引导儿童去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是引导儿童知道自己有哪些欲望并正确表达欲望,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外部索取。

【关键词】 节制教育 表达欲望 儿童

在《教育片论》这本书中,洛克从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知识和技能教育三方面阐述了儿童成长为绅士的过程,在品德教育一章,他提到“一切德性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便在于: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向。” 洛克希望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德才兼备的绅士,通过教育的训练,使儿童能够克制欲望,服从理性。

洛克认为,一个向欲望屈服的人是没用的,儿童应学会克制欲望,服从理性。欲望是理性的产物。节制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儿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摆脱种种恶行与恶习。第二,克制当前快乐的欲望。“他们应该养成压制自己的爱好与磨练自己的身体的习惯”。在对待儿童的要求上,他把儿童的需要分为自然的需要与爱好的需要,真正自然的需要是无法抗拒的,爱好的需要是绝不可以让学生满足的,儿童的快乐不能建立在爱好的满足上。因为儿童有一种潜意识的统治之心,要支配他人顺从自己的欲望,让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另外,儿童的贪婪之心使儿童想占有一切所喜之物,“这两种心理,几乎是一切扰乱人类导致生活的不公正与竞争的根源”,所以,要让儿童克制对爱好的需要。因此,这种克制的能力必须在年幼时多加实践,使之成为习惯。儿童在年幼时期不受理性支配,缺乏判断能力,不懂节制,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加以训练,要受到管教者“绝对权力的约束”,父亲作为理性的代表者干预儿童的思想与行动。树立父亲的权威,让儿童敬畏父亲,等到儿童拥有一定理性能力时放松对儿童的管教,与孩子保持一种友好的相处关系。这种清教徒式的克制,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儿童成长为一个理性的自由人。

洛克所形成的节制教育思想与其自然权利学说与政治学说一脉相承。洛克的政治思想源于对自然状态的看法,在自然状态中,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但尽管如此,人们的统治与贪求之心经常导致使用武力的情况,因此需要一个政府避免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损害。由此可以看出洛克教育思想的社会本位特点,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将儿童培养为自由理性的的公民,实质上是为了培养政治社会的好公民,保持和维护社会良好的政治秩序。身处17世纪英国的洛克清晰看到,合理构建现代社会需要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其一是防止權利滥用,大众有序参与的政治体制,其二是理性克制的自由公民,因此教育是以此方向为目标,培养清心寡欲的高素质人才。

洛克把儿童的欲望看作是统治以及贪婪之心的结果,这会导致人类的各种不公平的现象,所以要训练人们运用理性加以克制。欲望有两种:第一种是对自己的要求,希望自己可以做什么;第二种是对他人及外部环境的要求,希望对方可以为自己做什么。而节制教育所培养的是理性胜于情感的产物,长期的高度节制使他们麻木,他们自觉克制欲望,不再向外表达欲望,不再对周围的人有索取与要求。对他人的要求并不是洛克所提到的贪婪与统治,不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欲望体现的是对他人的需要。对他人有欲求,懂得向他人索取是儿童值得拥有的一种更高的能力。正确地表达欲望、表达要求与情绪是我们儿童需要获得的。欲望产生往往源于自己无法达到,而懂得向别人索取也是我们理性产生的结果,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清楚自身的有限性、需要别人的表现。

洛克所设想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理性克制的高素质人才,但这样容易造成他们情感冷淡、精神上的彻底痛苦。像当今的日本社会,“无缘死”(意指人们没有亲人,没有关联发生频率极高)高频率发生。“他们生前几乎一直独居,缺乏紧密的社会联系和社交生活”,日本一档纪录片《无缘社会》中,87%的背井离乡的受采访者都表示“不打算和亲属共同生活,宁可孤独生活”,而原因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年轻人把人生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与同事保持若即若离的工作关系。人们尽管忍受情感上的空虚,却不愿意对别人提要求,不再对他人有欲求。长期的教育将人们训练成为一个高度节制的个体,可以为了学习、为了工作抗拒一切外部环境的干扰,学会了要克制当下快乐的欲望,不需要向外部表达,不再向他人索取,这种向外索取的欲望的节制,最终会导致人类情感的空虚与社会的冷漠、不幸福。向外追寻欲望更是可贵的,因为人们经过审慎思考后明确了自己的需要,并且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自我满足。

人主动克制欲望有两种原因,其一是意识到其对我们无益,当然这种欲望毫无疑问需要得以约束;其二是意识到获得欲望的困难,不得不放弃,这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当下年轻人自侃“佛系青年”的现状就是一种表现。能够对别人、对社会有要求、有期待、有希望,不再隐藏内心卑微又痛苦的情感,主动表达自身的欲求,是一个理性的人要不断学习与获取的。

现代政治社会需要克制而理性的现代公民,但这会影响人的情感与欲望表达的能力。人们一直被“节制欲望”这种观念束缚着,导致失去表达欲望的能力,往往只能独自忍受。人们天生拥有表达与释放的本能,却通过隐藏和克制禁锢自己。教育不是“应该引导儿童去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是引导儿童知道自己有哪些欲望并正确表达欲望,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外部索取,而非内心封闭,这也是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拥有的。

【参考文献】

[1] 程婷婷.浅析经验主义之父约翰·洛克的现代教育思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47-149.

[2] 罗瑶.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与教育思想[J].教育学报,2017,13(05):103-111.

[3] 吴珠丽.简论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与目的[J].考试周刊,2008,(50).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