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餐饮业税负的影响

2018-07-09吴震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税收负担政策分析税收筹划

【摘 要】 本文以餐饮业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和了解“营改增”新政,根据基本政策的变化,具体分析“营改增”前后餐饮业税负的变化,将其年度报告作为直观数据和分析依据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并通过税收负担的变化分析“营改增”政策给餐饮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企业应采取的相关的应对措施,使餐饮业相关企业从容不迫地面对“营改增”浪潮,并根据自身特点寻求新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营改增 税收负担 餐饮业 税收筹划 政策分析

1 餐饮业“营改增”前后的基本政策

餐饮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凡在我国境内从事饮食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为餐饮业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纳税人提供餐饮业应税劳务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是餐饮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的计税依据。“营改增”新政之前餐饮业按照百分之五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根据目前的“营改增”新政,提供“营改增”规定的应税服务看,年应税销售额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的作为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相反,年应税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作为一般纳税人。这两者计算标准不同。有些小规模纳税人如果会计核算健全,并且也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登记为一般纳税人。餐饮业的税率与计税方法为:一般纳税人按适用税率,实行抵扣计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的税率,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通过基本政策的比较,我们不難发现,“营改增”实施后税率的变动是一个明显的变动点。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按照6%的税率计算,所以如果仅就税率来看,这1%的税率变动是否就意味着税负有所增加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营业税和增值税这两个税种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的,营业税把企业的营业额作为征税对象,而增值税以商品或者是服务的增值部分为征税对象。从食材的采购、加工、和成品的销售几个方面看,大部分服务业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借助人力来完成的,拥有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中相当一部分的比重。而餐饮业则不同,就餐饮业来说,工作流程主要是将原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将加工后的成品提供给顾客,所以购买直接材料所付出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成本中有很大的比重。重复征税这样的漏洞在以前的政策里一直挥之不去无法有效解决,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营业税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进项可以抵扣,重复征税的恶性状况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甚至是消除。可以得出结论,“营改增”实施后,税率虽然提高了,但是应税销售额反而会降低。

2 “营改增”给餐饮业带来的挑战

2.1 部分进项税票无法取得。餐饮企业“营改增”之后,税负会有一定的下降,纳税现状会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从规范性的角度,涉及范围很大的上游农业,早已经形成了固化模式,想要使其适应政策发展而更加规范具有很大难度。另外,上游供应商的管理成本也会逐渐增加,成本增加是任何企业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各企业的规模与原材料供应源头的水平的参差不齐,这是税制改革初期各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

2.2 人力资源成本无法抵扣进项。餐饮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来协助经营,所以材料成本之外,餐饮企业的人工成本占很大的一部分。而人工成本又无法抵扣进项税额,所以“营改增”之后所能减少的那部分税收负担只占餐饮企业税收负担的很小一部分。这是现代服务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3 企业的管理成本过高。餐饮业多为个体户,并且没有规范的财务账目,聘用职工的门槛也较低,所以人员的平均只是水平不高。餐饮业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员工在上岗前需要接受专业的职位培训,不言而喻,知识素养较低的职工所需要的学习和培训的过程就较长,所以管理成本高且调整周期长。

2.4 堂食和外卖税负差异大。之前的税制改革仅仅对餐饮服务业进行了“服务十场所”的简单规定,未对餐品外卖做详细和单独的规定。“营改增”之后随着税制的完善这个问题更加扩大化。根据增值税的相关政策,销售食品和普通餐饮服务适用的税率是不一样的。这二者的税率有如此明显的高低之分,所以企业要重视起这个问题,如果餐饮企业提供外卖服务的话,究竟是该按堂食餐饮缴纳6%的增值税,还是按外卖缴纳17%的增值税呢,这两者应该按照什么规章制度进行分开核算呢?但是就这一点上,新政策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3 餐饮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

3.1 优化进货渠道,谨慎选择供货方。由于餐饮企业的特殊性,企业的原材料获取方一般都是不能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税收政策实施后,企业需要进项发票来进行抵扣,就要对那些没有正规经营、不能提供发票的供应商进行排除和剔除,要选择正规经营、规模大小达到一定标准,而且具有一定实力的货源进行合作。要做到产品购买保质保量,提高门槛,要保证企业能够取得正规的进项抵扣发票。

3.2 合理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把企业的编制进行简化,使人力成本进行一定的降低达到合理水平。还有一部分企业在改革之后管理成本直线上升,面对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交流和学习,到经营状态较好的企业进行参观,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经验教训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素质,将公司员工进行专业化的规模管理,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财务制度。

3.3 合理区分堂食和外卖。餐饮企业的堂食和外卖具有不同的征税方法,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业务模式和真实的管理运作等商业意图,在经营过程中要找准企业的重点和方向,明确切入点。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被视作混合经营管理模式,但是界限一定要有明确划分,经营细则则要做到事无巨细明确具体,可以有一个分配装置和其他费用的标准来区分是在场所就餐还是带走,从而明确税收成本,对应纳税进行合理的划分,避免税收风险的产生。财务人员要制定出更合理的实施细则,也需要税务部门给予更明确的纳税指引和规划。

【参考文献】

[1] 李延明,刘洋瑞.“营改增”对餐饮行业是利好还是利空[J],会计之友2015,(21):98-101.

[2] 贾丽智、薛东璞.“营改增”对咨询服务企业的影响[C],会计之友,2014.

作者简介:吴震(1994-),男,汉族,会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税收筹划。

项目来源及编号:河北大学创新资助项目(hbu2018ss10)。

猜你喜欢

税收负担政策分析税收筹划
在纠结中前行的网约车改革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
商业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