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评价方式的演变

2018-07-09马璐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利润

马璐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司制企业的推行,我国的绩效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最开始的以成本为核心来进行绩效评价转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模式。自20世纪20年代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成为主流绩效评价模式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由此,理论界又通过调整财务指标、补充非财务指标的方式改进了现有的绩效评价模型。

【关键词】 成本 利润 经济增加值 平衡记分卡

绩效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许多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式,它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式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绩效评价模式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模式、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模式、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

一、成本模式

企业最初实现利润的方式就是生产产品之后将产品卖出,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的管理思想是以本求利、降本增利,企业大多是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此时控制成本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

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人工作效率的系统研究,按理想状态为产品、工序等制定了材料、人工等消耗的数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工程师和会计师们又将数量标准扩展为各种消耗的价格标准,从而形成产品的标准成本。在此基础上,以成本为核心,标准成本法、弹性预算、责任成本制度等管理方法逐步建立并系统化,成为企业的主流绩效评价模型,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随着企业多元化的经营,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也要随着经营方式的改变而作出调整。由此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評价模式在慢慢盛行。

二、财务模式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多元化经营的开展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视,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以财务指标为主成为必然。

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价以“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为核心和导向,依据企业的两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财务比率指标为主要手段,通过分析企业的三大财务能力(反映财务安全的偿债能力、反映管理效率的营运能力、反映经营效益的获利能力)进行绩效评价。

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有两大代表: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来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其基本指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分别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杜邦分析法在理论界得到广泛认可,而沃尔评分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则较为广泛,它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并赋予权重计算出企业的信用能力指数来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实用性较强,广泛应用于银行等行业中,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尽管如此,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都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得财务模式受到挑战。

在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中,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会计系统受企业会计环境和会计战略的影响。会计规范、税收政策、外部审计、资本市场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是决定企业会计系统质量的外部因素;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补充披露以及具体报告格式等会导致财务报表的差异。因此,财务报表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第一、财务报表没有披露企业的全部信息,管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 ,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第三、管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选择,使财务报表会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

自20世纪20年代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成为主流绩效评价模式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和股东认为,财务指标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价值创造;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认为,单纯依据财务指标无法全面评价企业的真正业绩。由此,理论界提出了调整财务指标、补充非财务指标的思路来改进现有的绩效评价模式。调整财务指标就是要设计出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现实并反映其未来价值创造的指标,即经济增加值(EVA);补充非财务指标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均衡反映并评价企业绩效,即平衡记分卡。

经济增加值(EVA)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开展综合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可以避免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比较全面的考虑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

平衡计分卡则超越了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引入了非财务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平衡计分卡达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的平衡、组织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的平衡、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评价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以成本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为以利润为导向的模式,在以利润为导向的模式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时,理论界又提出了两种更能客观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

【参考文献】

[1] 邓巧飞.EVA和M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30-31.

[2] 陈长缨.BSC 与 EVA 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研究[J].经济视野,2012(7):82-83.

[3] 王凤兰,陈东旭.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42-43.

[4] 许莉.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财经界,2012(4):42-42.

猜你喜欢

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利润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探讨基于EVA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观念新 利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