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

2018-07-09王燕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报表信任

王燕

【摘 要】 本文针对次贷危机以来会计领域关于非历史成本会计的讨论与争论,从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讨论切入,提出会计的核心价值仍然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相互信任。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重构多重目标的财务报告模式,其中,基本财务报表仍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满足经济社会信任需求; 其它财务报告 “按需订制” ,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可以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关键词】 会计价值 信任 财务报表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一、引言

起源于美国、波及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次贷危机,带给世界的影响是多重的。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初,就出现对会计计量属性、特别是公允价值的批评与指责。比如,2009 年 3 月 12 日召开的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金融机构的代表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且不合理地减计资产,造成帐面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指出,对金融资产不必采用 “火灾损失物的拍卖价格”。针对社会各界的批评,会计界辩解认为,会计就相当于是 “温度计” ,如实报告 “病人”的实际温度,不应当成为 “病人”患病加重的主要驱动因素。会计究竟应该要担负什么样的职能? 是公正地反映一种状况,还是要兼顾信息使用者的反应之后报告一种后果最优的信息? 与之相适应,财务报告在实现会计职能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形式? 进一步,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理论依据是否有所不同? 或者说,会计确认、计量中所长期争议的历史成本和非历史成本如公允价值,各自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是什么? 这些都是一组内在关联性较强的问题。对这组问题的回答,应当从会计职能的讨论开始。

二、再论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20 世纪 80 年代,会计的职能是会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当然,其他财务报告可以披露必要的补充信息。很多时候,分歧主要体现在对监督或控制的界定上。在二职能之上,会计职能的讨论展开比较容易,从二职能到三职能、四职能、五职能,乃至全职能说。在中国学术界主要关注会计职能研究的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围绕会计的目标展开研究,比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第一号就是“财务报告的目标”。这代表了研究的两个侧面: 职能更多地具有客观性,而目标明确就是主观的,是人们所赋予的,或者,期望会计所能够实现或达到的。比较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研究,我们会发现二者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什么是会计职能? 职能,是指一事物固有或应当发挥的作用、功用。理论上,它应当是客观存在的。

三、会计的价值:一种低成本的信任机制

鉴于会计的职能和目标概念已经研究多年、形成很多成型且定论的观点,为避免这种心理学上所称 “刻板印象”似的语义锁定 ,本文采用会计价值一词,讨论会计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来讨论财务报告的性质与相应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按照达尔文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选择与淘汰的过程。那些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行业 (职业)、组织、物种,甚至族群,都会被逐渐淘汰;存活下来的,总体上都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基于这种逻辑,我们就自然要问:会计作为人类社会所发明的一种方法、一个职业,为什么能够存活下来? 换言之,社会为什么需要养活会计这样庞大的职业? 这也就是本文所说的会计的核心价值问题。它也可以表述为: 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 —或许就是会计的最高目标— — —是什么。尽管仍然存在分歧与争议,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是目前各种讨论人与人性的学术观点中,解释能力最强的。

四、经济环境演变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

如果从低成本的信任机制角度来解释会计,我们可以推测,人类社会早期的 “刻木 ” 、 “结绳”记事,所 “記事”的“事” ,十之八九,应当是财产的记录与分配 。“公元前 3400 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文字,不是为了歌神颂圣,而是为了记录神庙中的财产,它是一种会计角度的解决方案” 。或者说,通过简单的描述性文字、数字记录,可以大致说明一个组织相关财产的收入、分配和结存情况,能够帮助维持该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问题。随着人类从自然经济逐渐过渡到商业经济,人类经济活动的总量不断放大,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仅仅依靠简单且自然的记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了。借贷复式簿记方法的发明,因应了这一要求,以 “自动平衡机制”来帮助消除记录过程中可能的差错,包括左右平衡的资产负债表和作为对资产负债表进行验证的收益表,前者反映了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后者具体说明一个期间经营活动的结果。它们综合起来,能够完成相对复杂的经济活动、多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回到会计传统的研究话题,这套会计系统能够满足传统意义上代理关系的需要,维系委托人(股权与债权投资人) 和代理人(经理人员) 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说,财务报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判断出来的,如对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寿命的估计、应收帐款坏帐准备的估计等等。

五、讨论与展望

会计学科是开放、发展的,它会因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良、改进。本文尝试基于现代社会信息化、资本与财富高度流动等特征,提出会计系统应当在坚持传统的、以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模式之上,增加提供能够同时满足不同使用者需要的、基于价值基础的非历史成本模式信息。其中,财务报表是以过去 (已发生的)交易与事项 (即基本上已确定的事实) 为基础,以客观的、可稽核的证据为支撑。它所提供的信息,仅限于财务会计要素及其变动,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并按照严密的信息加工程序即确认与计量,尽管财务报表编报过程也不可避免地使用估计与判断,但它已降低到必要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 曹冈.试论会计的控制职能. 会计研究,1981.2: 14 ~19.

[2] 葛家澍,刘峰.新中国会计理论研究 50 年回顾.会计研究,1999.10: 7 ~14.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财务报表信任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
信任
指标分解法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