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的途径探讨
2018-07-09张哲唐亮
张哲 唐亮
摘 要: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减,反观本科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职业生涯规划;民办;本科
201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为 749万人,2016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为765万人,2017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为795万人,全国就业问题近几年呈现持续紧张的趋势,就业问题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高质量就业更是高等院校一直追求的目标。高质量就业或创业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并且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努力才能促成的一个结果。民办院校由于区别于公办院校,在就业形势上就显得更加严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也显得愈加凸显。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化、具体化也是将学生的人生目标与现实情况及个人所学有效结合的高效途径,让学生经过规划、完善、修正、再规划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增加学识,增加实现自身价值的筹码。
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民办院校并没有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是在大三、大四阶段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形式开设几节课程,并没有根据学生大学期间的阶段性发展开设课程,不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并且上课的人员也都不是专业教师,课程设置科学性较差,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如何有效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的途径成为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
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 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
近几年,随着国内大学扩招, 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不少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几年内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是因为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去适应工作,,甚至进入职场以后仍然对自己的优劣势不了解,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环境不清楚,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只好频繁地被辞退或跳槽。这些问题十分突出地体现了毕业生职业规划能力的缺失,完全应该通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得到更好地解决。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视为积极劳动市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项日趋完善的产业 ,得到政府的立法支持。
1.2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广大毕业生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生涯教育强调以就业创业为主题,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环境,从而做出与自身能力优势,兴趣爱好相匹配的职业选择。正是体现以生为本,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3 是推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长期共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帮助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实现最佳 “人 —职匹配 ”,提高就业质量,为实现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和发展性,降低用人单位反复招聘、培训等的成本,为其快速、稳定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高校思想重视程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需与实践相结合的且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呈现教育成果的教育,由于过程较长,参与因素较多,不能短期出效果而容易受到忽视,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系统的阶段性的课程,没有自大一到大四贯穿四年始终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知识积累的视角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每个阶段不断的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调整,以求最优状态。高校要注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提升,注重阶段性教育的衔接性,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
2.2 建立具备相关能力的专职教师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项教育,因关乎学生发展,需要参与
的教师要有专业的素养,能给与学生最正确最适合的引导。目前普遍高校都没有此类的专职教师队伍,大都是兼职教师,并且经过的此类专项学习的机会也是凤毛菱角,都是在上课前临阵磨枪,给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具备专业性。这就要求学校要成立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与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真正立足学生规划发展。也可以成立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受个别因素影响,有些高校不能成立专职的教师队伍,可以大力培训兼职教师人员,为兼职教师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兼职人员专业化。另外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部门,随时接收学生的咨询,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更注重课下的交流,课堂讲授的过程倾向于单一路径的传播知识,而课余的思考和比量才是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主要环节,需要及时的修正和指导,专职部门的成立可以满足学生这一需求。
2.3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有效“产教”结合
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更重要
的是要经过社会的洗礼,只有经过社会大课堂的考验,才能最终确认学生短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符合自身发展。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将课堂规划、自身性格特点以及优势特长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应用于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不断修正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应为学生多多提供实践平台,不仅是社会范围的,也可以是学校范围的,鼓励多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多组织、参与学生活动,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鼓励学生实习创业等,把握好大四实习阶段,这是学生可以全身投入社会的初阶段,也是检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完善的阶段,此时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将所学与所做相结合。
2.4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搭建自助学习平台
从课程的内容设置看,应包括对学业发展的指导、个性完善指导 、生涯规划的指导及择业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具体说来,包括八个模块的内容:价值辨析模块、职业与环境认知模块、基础知识模块、职业发展决策模块、职业素质培养模块、求职过程指导模块、创业指导模块、职业适应与发展模块等。高校要在不断学习、实践、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课程体系。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纳入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高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学成效进行有效的监督测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既要重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总体结果性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各个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过程性评价。
针对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现状, 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外的自助学习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 , 为学生提供免费赠阅图书 、建设学习网站、引进测评软件 ,甚至帮助组建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论坛 、沙龙、协会社团等 ,为学生搭建一些方便自學、富有成效的平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