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自主能力

2018-07-09黄初续

读写算 2018年4期
关键词:调动解决问题习惯

黄初续

语文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诱导职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设促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就此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能使人对未知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它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力。是在宋代,苏轼就曾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书时说:“幼时驱率读书,初甚苦之,渐知好学,则自知趣向,即久,则心中乐之,既有乐好之意,则自进不已,古人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起对一个人学习的作用很大。所以为师者必须驾驭学生个性倾向,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龄特征,利用现有条件创设不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身边实物,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教具来服务教学,最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如教学《落花生》时,课前,我准备了几束完整的洗净的花生果株,上课时请学生先观察,让他们说说花生外形特点。对于这些熟悉的事物,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一下子,气氛就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了文中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鼓励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后,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條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1)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一篇课文前,让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不但能在教学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我在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的资料。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很快,同学们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文学完后,学生们对课文理解得较好,并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更透彻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而且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2)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难以激起求知欲,学生也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集中,主动地投入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质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题。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鼓励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后,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把捕到的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问的较好,对于理解后面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不但从中体会到了父亲的高贵品质,而且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一次钓鱼给予作者的启示是什么,加深理解了课文。

三、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有助于提高自学质量。

指导课前预习,培养尝试能力。预习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次尝试学习,长期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能和分析能力。它是自学系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重视对预习方法和步骤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我会这样设计:(1)读课文,学习字的音、形、义;(2)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3)画出疑难之处,试着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进行预习后,不教师必须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检查既能了解学生初次尝试学习的效果,同时在解难质疑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学生,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又能激起学生再次尝试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开发,才能让学生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生学习。

猜你喜欢

调动解决问题习惯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数独驾到
响鼓
好习惯
两只想打架的熊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