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2018-07-09巨福利武军虎
巨福利 武军虎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目前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虽然课桌变成了餐桌式,班级分成小组式,但这一环节仍然只是个表面形式,效果不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合作学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A,C1,[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129-01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老师和学生们教学相长”。新课标也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试论如下。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重形式,轻内涵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摆放课桌,把学生分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学生年龄小, 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探究深层次问题的能力, 如果教师不能分配学习任务、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的话, 表面上看似说的很热闹, 但大多流于形式, 缺乏实质性合作。相反,这种餐桌式座位的排列方便了同学们在课堂上说闲话,尤其是在课余时间,也方便了学生之间抄袭作业,未能真正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2.参与度,轻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长此下去,不但没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反而使学生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因此这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3.重发言,轻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就马上聚在一起讨论、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学生探讨脱离主题,好高骛遠,天马行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4.重整体,轻个体
“合作学习会组碍学业好的学生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因帮助别人而花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影响自己的进步”——许多教育者有这样的担心,不少学生家长也提出这样的疑问“要你们老师干什么,让我的孩子教其他学生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也表现出重重顾虑。总之,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部分学优生不愿意参与合作讨论,担心合作学习会被本组的学困生拖后腿,因而排斥合作学习,使合作参与程度大打折扣。
5.重优生,轻差生
看看我们目前课堂上教师展开的合作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优生发言积极、主动,一些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往往很少有发言的机会。
6.重合作,轻其他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场值得改革的飞跃,摈弃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可是,并不是有了合作学习就不应该再有其他教学方式了。有的教师课堂上淡化知识性讲解,全力倾注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怕讲了被人们误以为是“一言堂”。教学尺度把握不好,甚至谈“讲”色变,导致课堂教学杂乱无重、难点、活而无序。
二、 对策和建议
1.加强学习,转变转念
合作学习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论,顺应了人的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现价值的学习方式。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都是当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参与协作能力,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全面发展。
2.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并通过良性循环,使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能力弱项得到有效改善,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创新方式,提高效率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没有个体的版主学习与探究,合作学习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合作学习不应该也不可能排斥其他教学方式,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方法应该百花齐放。合作学习只是在具有探究性质的知识点教学时,才会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大家予以关注和研究。我坚信,随着合作学习研究的日益深入,随着人们对合作学习的更多了解和不断探索,合作学习必将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