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8-07-09陈玉萍
陈玉萍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后,初高中数学教材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初高中教学衔接比较困难。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新课程;初高中数学;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025-02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差异
1.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题型也比较少,只要记住了公式几乎就能把题做出来。初中阶段数学内容比较少、比较容易、比较浅。而到了高中数学内容比较多、比较难、比较深。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高中来说就是最为基础的知识,初中的知识主要是函数、几何知识。其实高中的内容也差不多,但是难度更加的大,题型变化多样,很多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学习几何需要有更强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的教材内容得到了拓展,教材增加了数据处理、三视图、位似变换等知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了更多的联系,内容比较通俗易懂,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与实际生活相挂钩,学生很容易掌握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后增加的知识三视图在高中必修2中进一步得到了深化。初中也学过分层抽样法,但是比较浅,高中教材必修3把随机抽样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不管是难度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所区别。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如:容量比较大,可以以第一二章为例,教材内容包含了很多的性质、定理和法则,这两章包含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数形结合、换元法、分类讨论等;新增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还需要利用它们进行运算和推理,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
根据教材的差异,为了以后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生活,初中教师应该进行以下思考:(1)充分的研究初中教材,找准教学内容的衔接点;(2)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教学方式的衔接;(3)初中教师应该注重学情的研究,做好教学策略的衔接。
2.课时与内容的差异
初中的数学题型很少,很多题几乎可以套用一个公式,所以课时是比较充足的。对于稍有难度的问题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讲解。高中的数学比较难,题型变化多样,很多的概念很抽象,只记住公式几乎不能解出题。高中数学的题量实在是太大,没有充足的课时讲解一些重点和难点,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最后对数学产生厌恶感。
3.教法与学法的差异
新课程改革后对课程有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高中阶段比较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自己解答、自己思考来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但是作为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一般情况下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初中阶段知识比较细,而且还会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记住具体的概念和公式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高中教师一般不太了解初中的具体学法和教法,新课程改革后知识体系也发生了变化,高中教师没有做充分的了解,就是运用固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的教学模式,对于步入高中的他们完全不能习惯现在的教学方式,高中教师对于概念就是蜻蜓点水一般,不会过多的进行讲解,然后就直接进行习题训练而且还是高考的题,从而导致学生极其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初中的课堂上自主性比较强,能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而在高中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和归纳,要求学生的思维有创造性、灵活性、逻辑性。但是学生还是运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所以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
二、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思维定势,运算能力弱,解题不够规范
在初中阶段,学生基本不需要建立思维模式,因为在讲课中教师就已经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但是教师一般会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阶段,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对于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过于被动,导致在高中阶段也处于被动,所以学生一点也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基本用公式就能计算出结果,在高中阶段,他们还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题,由于题型、难度、知识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导致解不出题或者是解题的不规范,这些都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
2.学生的自学能力差
学生自学能力差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教师就会直接把答案公布,不需要学生过多的思考。他们在初中阶段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得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做不出的题就等着老师进行讲解,初中这种思想还是行得通的,但是到了高中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只会讲解一些比较典型的题,其他的题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完成,学生只有自己多做题,才能够掌握一些技巧,所谓熟能生巧。
三、“困难期”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
1.尊重学生实际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教材,很多教师可能在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一时难以改变。这样需要通过对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对比,也不是说旧教材就是一本过时的教科书,从很多地方可以充分的利用旧教材的知识,可以比较两者的具体区别,对旧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教师充分理解教材,才能对学生产生帮助,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和分析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对新旧教材的探讨和思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高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摸底工作,可以通过入学测试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还要理解初中的教材,在讲课过程中找到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对初高中教材进行充分的比较,在备课过程中尽量引用初中知识来导入高中的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作为高一教师来说工作量比较大,他们要充分考慮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在刚开始讲课的时候可以慢一些,逐渐的加快速度。同时教师应该每节课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要充分的理解教材尊重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做好层次处理,为学生提供一个阶梯式的适应过程。
2.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高中的知识比较抽象,比较晦涩。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死搬硬套上,教师要加强引导向学生展示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的探索新的知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同时要进行习题训练,只有多做题才能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质疑,同时还要找出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3.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课前要认真的进行预习,充分的了解课程内容,高中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的知识要抽象一点,适当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课本有个基本的了解,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的听讲,学生经过预习已经对课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所以可以跟上教师的讲课步伐,最后教师让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进行习题训练。在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反思过程非常的重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反思及解题方法的反思,在反思中可以找到学习的规律。特别是在单元测试之后,学生的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反思中过程可以找到问题的出处,有利于学习总结,反思可以推动学生的进步,为什么教师在考完试之后,还会对试卷进行讲解,讲解试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自己对那个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明白,今后要下功夫在这个知识点上,可见反思是多么重要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5.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有效途径
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比较多、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复杂。根据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对高中数学存在不适应,很多习题不会做、或者是不习惯自主学习、作业写不好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心程度,精神集中的持久性,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提前预习、复习、记笔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性训练,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学生切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找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这样有利于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可以使得新教材突出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如:高一集合的教学,在初中教材中也有所涉及,但是难易程度不同,所以教师需要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数学符号,这样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到了高中一时难以适应。初中教师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度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渔”,在初中阶段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从而建立起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后对课程有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会利用设陷阱、一题多变的形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找到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对初高中教材进行充分的比较,在备课过程中尽量引用初中知识来导入高中的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张荣.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