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的“调查”
2018-07-09荣智慧
荣智慧
端午节假期,同窗好友“导导”来珠三角“田野调查”(旅游),顺便住在我家。“导导”是“领导”的“导”,她读的是民俗学专业,毕业后工作变动了几次,一直希望将兴趣、专业和职业做一个结合。
“导导”是大家送她的外号。当年汪晖来学校作讲座,万人空巷,我提前在第一排占了座。走廊外的长队从五楼排到四楼,顶着巨大道德压力的我不时向门口张望,总算看到姗姗来迟的“导导”。她见到疯狂招手的我,十分镇定,微微一笑,缓步走来。我定睛一看,这姿势、这神态,分明是名画《毛主席去安源》。回到宿舍一说,众皆绝倒,“导导”一名就此传遍。
导导“田野调查”的第一步,是先对我的游戏进行了细致的访谈。我献宝似的先后呈上了微软的Xbox one X,索尼的Play Station 3,任天堂的Wii U和Switch,并演示了《GTA 5》《看门狗》《泰坦陨落2》《茶杯头》《Wii Sports Club》《超级马里奥:奥德赛》《马里奥赛车8》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
作为从来不玩游戏的人,导导对《GTA 5》和《看门狗》给予了很高评价,她认为二者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前者是对整个世界的清醒认识,并通過“装傻”式的角色扮演、完成任务来戳穿虚伪和谎言;后者用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揭露了今日社会的技术黑幕。当看到我操纵马里奥、驾驶着“奥德赛号”行驶在天空之时,导导惊叹这是“童年白日梦的再现”,简直是“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小时候”。
不过,出于专业兴趣,她最喜欢的还是《Never Alone》。这一游戏讲的是因纽特女孩Nuna和北极狐同伴一起解决谜题、挑战对手、找回家人的故事。以阿拉斯加原住民的传说为蓝本,原住民团体自行参与开发,《Never Alone》本身就是“人类学”和游戏结合的最好范本。它给了导导很大的信心—如何将专业和产业结合在一起。
我们又拜访了导导的同门“老谢”,老谢在广东省社科院工作,研究文化产业领域。老谢介绍了很多民俗学、文化符号在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并提出了整理文化元素、提供元素模板的想法。
导导告别老谢后总结道,第一,民间故事研究成果,制作成可被用于创作的资源。学术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文化产品,老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二,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间,在研究成果上如何相互借鉴,在工作流程上如何整合,还要继续探索。
导导还去了深圳的著名城中村“南头村”。几个月前,那里刚刚举办了“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展览已经撤了,墙绘、海报、零星小物还在,当时这一展览的主题叫“城市共生”,但导导认为其依然是传统的、美术馆里的展览,与社区本身的关系不是很大。
她对我说,“当我走在城中村的时候,视觉上受到吸引,身体却时刻想着逃离,我不知道两者如何调和。”
我对导导“田野调查”的“跟踪”和“再调查”,得出了一个观察。一些人在自愿离开学术体制后,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对专业领域和学术知识的追求。只是,要在市场中将学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而且二者在立场、出发点、研究目的上都存在着根本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去调和这些矛盾,操作起来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而且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个经常被谈及却很难有答案的问题:专业和职业到底能不能结合在一起?怎样程度的结合才能不伤害两个领域的自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