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悲庵陶然亭里的红色往事

2018-07-09

旅游 2018年7期
关键词:陶然亭林则徐李大钊

“更待橘黄家酝熟,其君一醉一陶然。”陶然亭公园的大名久闻于耳,它不仅历史悠久,古迹繁多,而且与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者有着不解之缘。进陶然亭公园大门一路向南,穿过汉白玉的石桥,便可看到高台之上一组古建筑矗立其间,这便是慈悲庵的所在。

比起北京的大庙,慈悲庵有些小得可怜。穿过大门的月亮门洞,一步便已跨入了这座庵堂的主体建筑——观音殿所在的院中。顺着游廊,可通往后院的几间配房。前后十余间小房,几乎构成了小庙的全部。但不大的院子里,却有着不少名人题字的碑刻。一侧是翁方纲的题字,一侧是林则徐手书的对联,处处彰显着这座小庙非凡的过往。转过身,在亭间还悬挂着一副对联:“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这是清朝康熙年间悬挂在陶然亭的旧对联,1986年由现代书法家康雍重新书写。抬头处,亭梁上是四幅精美的苏式彩绘:《采菊图》《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

说起陶然亭的修建,就不能不提到康熙年间的江藻了。他在康熙年间做到了工部郎中的职位,分管这一带的黑窑厂。这位江大人总觉得每日在这样的“重工业企业”上班,过于枯燥乏味,不合他文人的脾气。于是决定在其监工所住的慈悲庵中修建一座凉亭,以供其在亭上品茶吟诗,打发时光。亭子建好了,就根据白居易“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名句,命名为陶然亭了。这位江郎中不会想到,就是他的这个“小资情调”,让他本人得以留名青史,更使清朝不少文人墨客,找到了一处可以消遣的地方。

早在道光年间,曾经领导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禁烟运动的林则徐就曾在此与志同道合者抒发情怀、议论时局。林则徐在京期间和著名诗人龚自珍、张维屏,以及思想家魏源、黄爵滋等曾多次在陶然亭聚会,并且留有诗文,林则徐当时是陶然亭的常客。

到了光绪年间,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与领导者康有为曾经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在陶然亭聚会,共同商议变法事宜。后来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在《城南思旧铭》中,就谈到他在陶然亭和慈悲庵的活动。为国捐躯的女革命家秋瑾在赴日本留学前,也曾经来陶然亭与送行的友人告别。

“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革命家曾多次在陶然亭内的慈悲庵举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和邓中夏等革命人士在慈悲庵聚会,并在门前大槐树下合影留念,这张照片至今还陈列在革命博物馆内。李大钊、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也在陶然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1920年8月16日,他们出席了革命团体在陶然亭慈悲庵北配房举行的联席会议,并且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斗争经验,提出了今后的革命任务与斗争方向。

陶然亭内的慈悲庵在民国时期一直是“少年中国学会”等革命组织进行秘密活动的地方。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成员多次到这里出席会议。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方便革命活动,李大钊还曾以为陈愚生“亡妻守灵”的名义,租赁慈悲庵两间南配房,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

徜徉于此,仿佛觉得青灯古佛、参天老槐、碧水轩亭与革命志士的青春热血、救亡图存的红色梦想重叠在一起,耳边似乎回响着激情岁月的吶喊,犹如百年历史风云在这里定格。其实从慈悲庵地理和历史方面看,也不难解释为何诸多革命先驱在此活动。一则由于在当时十分偏僻,容易避开敌人耳目。二则这里是传统文人墨客休闲娱乐的地方,人们往往不会对知识分子的聚会产生异议。

出了慈悲庵,见前方聚集了许多中小学生,走近方知来到了高石之墓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高君宇和他女友石评梅就双双安息于此,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高石之墓”。高石之墓,永远记录着这对革命情侣的纯真爱情,他们既忠于革命,又忠于爱情。他们对革命和对爱情的态度,也为后世青年树立了榜样。

TIPS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

·开放时间:06:00-21:30

·门票:2元

猜你喜欢

陶然亭林则徐李大钊
林则徐奖“错”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陶然亭的童年回忆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去菜市口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家乡的世界伟人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