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的相关探讨
2018-07-09陈洁
陈洁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基建会计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性、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减少风险的出现三个方面入手,对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的作用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的相关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新制度;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
在当前我国财务管理机制全面改革背景下,给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其不仅可以达到财务数据传递和共享的效果,同时还给预算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财政部门在颁布事业单位会計体系中已经明确指出,引导财务管理朝着精细化以及现代化趋势发展,并且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数据的精准性和真实性。在新制度的作用下,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内容得到了优化,从而给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进行阐述和探究。
一、基建会计的基本概述
基建会计主要指运用在基本建设单位中的一项专业会计,是会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是把货币当作计量单位,把党和国家方针以及相关政策当作凭证,采用专业的会计方式,对基本建设工作中所有经济活动实施不间断、规范的核算,并且借助精准、科学的财务数据,对其加以科学探究和评估,给后续基本建设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条件,实现投资效益提升的一项管理工作[1]。为了可以将基本建设以及基本建设资金进行合理应用,提升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以及管理质量,就要将基建会计自身具备的核算以及监管效应在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中全面发挥。
通常情况下,基建账核算和普通财务核算之间不会产生太大差异,基建财务一般是包含了和基础建设内容有关的财务,例如对基本建设工程中工程款项的应用和支付进行管理;基本建设财务应用规划的编制;基本建设项目预算、考核、核算以及决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基本建设工程合同落实状况的监管;其他和基本建设财务有关的事宜等。
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的作用
(一)保证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在原始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作用下,会计数据报表无法将基建数据加以体现,使得事业单位建立的基建财务中存在诸多内部风险。随着新制度的全面公布,鉴于该问题给出了明确规范,在确保原始基建项目专用户核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定期将基建数据汇报给相关部门,如果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迎合国家基本建设财务标准,同时还能提升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二)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采用定期并账的方式,可以把基建数据融合到新制度中财务核算体系,利用财务报表,将事业单位运营状况和资产规模精细性展现,防止分离独立帐现象给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带来影响,借助财务数据,给单位决策人员决策建立提供依据和凭证[2]。
(三)减少风险的出现
随着事业单位运营规模的逐渐扩充,其将会面临资金匮乏等现象,为了将此现象进行缓解,防止给事业单位今后发展带来影响,部分事业单位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实现基本建设资金问题的处理,而这些资源将缺少完善的财务体系进行合理核算,无法将单位真实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进行体现。在新制度的作用下,通过实施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可以将事业单位资源应用状况进行充分把控,将单位资产负债状况进行体现,从而减少单位债务风险的出现,保证单位资金应用安全。
三、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的相关探讨
在开展基建账合并到“大帐”工作时,其包含的内容一共由两点,一个是会计科目,另一个财务报表。根据资金占用情况以及资金来源,可以把基建会计科目合理的融入到事业单位会计科目里,从而实现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账并入“大账”。
(一)设定并入会计科目
1.添加会计科目
通常情况下,会计科目一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资产。在设定一级科目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在建工程”科目,对基建工程中相关科目核算明细以及基建账并入科目进行确定。在新制度的作用下,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添加“工程安装投资”、“待摊投资”、“预付款项”等科目。第二种是净资产。在设定二级科目时,需要构建非流动资金科目。结合基建账中设定的“支付应用资金”,将其贷记到“非流动资产”科目中[3]。第三种是负债。在设定一级科目的过程中,需要建立“长期借债”科目,根据基建项目中借款明细,设定相应的标准。并且对长期借款企业“借入款项”科目中剩余额度进行规范和明确,以一年为单位,在实施对此借款之后,把剩余余额明细纳入到新账目中。另外,在“长期借款”科目中,增加并入基建账“基建投资借款”科目。
2.会计科目并入流程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机制中直接并入科目。其中涉及了基建账目中库存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固定资产、应收款项发票、应收款项发票等。不管是在并入方式方面,还是并入标准方面,都需要和原始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并入需求和标准相吻合,也就是把这些科目一同纳入到事业单位账目中,实现明细核算。其次,合理调配并入会计科目。因为基建账目中含有与核算内容相吻合的科目,所以可以把这些科目加以修正,并且让其进行融合,给后续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例如,在开展基础建设工程时,真实成本核算科目和事业单位在建工程科目相吻合、基建工程材料等真实成本核算科目和事业单位存货科目一致。另外,应付工程款项等科目相吻合,都可以将其当作并入项目。最后,实施并入会计科目分析工作。针对会计科目来说,其中包含了基建支付应用资金、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科目。同时还涉及了“基建拨款”科目中诸多基本建筑拨款、地方管理机构补款等。
(二)建立规范的并入财务报表
针对财务报表并入相关内容来说,其核心内容在于月度报表。在实施全口径预决算工作时,需要在当前的预算以及决算工作中实现,并且借助基建投资信息,将年度预算以及决算情况利用报表进行展现。在把所有基建账目数据融合到事业单位科目中之后,结合财务报表编制标准和流程,开展明细数据报表的编制工作,在报表建立完毕之后,财务报表可以把基建投资真实状况进行反映[4]。
(三)加强基建项目竣工并账处置会计处理
首先,做好基建工程固定资产科目以及投资余额的核算工作。在进行并账处理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落实好基建工程固定资产科目以及投资余额的核算工作,并且保证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其次,结合相关标准,建立转并会计科目。在落实会计金额核算工作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会计体系相关标准,实施基建并账处理。最后,结合基本建设工程的真实状况,对基建账以及财务大帐加以科学核算,保证账面均衡,给财务核算工作的落实提供条件,从而保障财务核算结果的精准性和真实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制度背景作用下,不但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给其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事业单位需要利用新制度,落实后好基建账并入“大帐”工作,执行岗以及制度岗在单位内部管理中分离现象进行优化和处理。并且,通过基建账并入“大帐”,可以把资金建设情况、事业单位贷款状况以及负债数据都在会计账目中进行展现,进而给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马淑红.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建并账核算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2015(06):236-237.
[2]张岚.事业单位基建账务的处理[J].中外企业家,2014(26):56.
[3]马雪松.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并账会计处理方法[J].农场经济管理,2014(05):37-38.
[4]林春红.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预付工程款并入单位大账运用实例[J].中国农业会计,2014(05):6-7.
(作者单位:昆山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