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2018-07-09张继琴
张继琴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也呈现多样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逐渐加大,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坏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低效、浪费和舞弊,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近几年,由于事业单位所具备的单纯的公益性职能开始走向服务的综合性,市场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市场化特征的增强使得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财务风险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将这些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让事业单位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财务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事业单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找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成为当前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道德风险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会计职能的发挥也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如果财务人员的选拔方式不科学,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从事财务活动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审核单据不认真,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或者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等,出现违规违法的行为,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利益受损风险的发生。
(二)管理风险
近几年,虽然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巡查力度逐渐加大,但是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和约束力依然不够,财务监管控制力不足,工作中还会出现支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各项支出缺乏定期的分析与监控等问题,影响了会计核算,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三)核算层面的风险
近几年,国家加快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加上“营改增”的全面覆盖,传统的事业单位记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会计体制了,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核算能力、知识更新速度难以较好的满足事业单位的核算需求,出现会计科目使用不当,收入确认时间不当,计税依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人们普遍认为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相对稳定,会计只要管理好资金,记录好单位资金活动、按时提供财务报表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风险,即使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也会由单位出面解决,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会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本人无关,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缺乏完善的库存现金管理办法、支出授权审批程序、出纳等关键岗位责任制度等;出纳兼任记账,出纳兼任档案保管等,一人多岗多职,导致管账、管钱与用钱同为一体,缺乏制约,造成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加之岗位间的责权利不清晰分明,预算控制不到位,财务人员管理弱化,财政资金的运作杂乱无章,无法保证各岗位之间财务管理权力的执行力度,更不用说对财务负责人的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有的单位虽然制度犹存,但是形同虚设,财政资金经常处于不足或者浪费的状态。财务经费的管理漏洞百出,从而出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的漏洞,导致了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
必要的财务监督是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常运行的保障。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事前、事中、事后财务的控制与监督,不能实时跟踪、监管单位会计业务和资金的动向,不能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持续有效。预算编制粗糙,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格,招标中存在舞弊行为,挪用经费、截留专项经费,造成了单位资产浪费,资金损失,导致了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合理设置财务人员岗位。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明确财务人员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机制。
2.落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定岗位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工作有要求,做到全体财务人员参与风险管理。
3.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的原则,确定风险点,选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问责制度,保证财务管理有章可依,执法有度;建立严格的印鉴管理和资金审批制度,确保资金支出的安全;建立岗位责任制、审计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实现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4.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加强对会计工作和资金审计的监督与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尽力做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的合作,督促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争取把各种财务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1.事业单位应当把好财务人员招聘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财务人员的重要标准,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
2.加大对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3.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财务人员风险判断能力,使他们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应用能力。
(三)创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创建科学的预算、预警和评价为一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建立科學的预算体系。事业单位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财务预算工作发展计划,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信息系统,加强辅助决策的各个职能,财务部门通过预算,能够预先知道自身的需求,能够很好地安排融资计划,并且估计可以筹措到的资金,从而可以避免由于筹资和投资这两者相互脱节而导致的现金周转存在的困难,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2.设置科学合理的报警点,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及时向管理层提供财务风险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3.定期进行评价、评估。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针对单位所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论证、综合评价,选择最优方案适时修改预警指标以提高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确保潜在的风险在有效的范围内得到控制,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分析和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才能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单位资产安全有效,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水平,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忱.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企业家天地,2010(04).
[2]赵士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控制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7(17).
[3]李翠平.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风险与防范探析[J].当代会计,2016(09).
[4]王文成.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2009(24).
[5]王锡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J].当代经济,2011(18).
[6]鲁有莲.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1).
(作者单位:天津市乡镇企业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