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设计初探
2018-07-09陈晓芬
陈晓芬
【摘要】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教师在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前要先确定课堂的主题,调节学生的心理;在教学前进行暖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按步骤进行情境创设、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乐说、想说;课堂的结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总结,完美收尾,让心理健康活动课为孩子的成长注满阳光。
【关键词】心理健康 活动课 主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031-02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也不是单纯训练学生的心理品质,而是围绕学生个体直接经验这个中心,在没有学习压力的氛围中,为学生提供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其发展自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注满阳光,使他们的身心拥抱健康,是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重要职责。作为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在心理健康活动课堂上把阳光洒向孩子们的心灵呢?下面,笔者就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浅谈教学体会。
一、确定主题——一片冰心在玉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主题是“中心”,是“灵魂”。教师在课前进行科学、准确选题,是心理健康活动课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困惑,他们有什么共性问题,哪些学生有较为突出或者典型的个性问题。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关注自己或身边同学的某一问题,鼓励学生提“真困惑”“真想法”,最后讨论、交流,确定主题。只有深入实践、充分沟通提炼出主题,学生才能参与其中,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的设计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其次,主题范围不宜过大。在确定活动主题前,教师应考虑主题范围和课堂容量。如“爱满世界”“减压”“人际交往”“认识自我”等主题,其范围就偏大,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辅导。教师可以将主题进行分解,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精炼准确的语言提炼出主题。比如,“人际交往”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方面,提炼成“同学情”“邻里相亲”等具体主题。“减压”方面的辅导,可以通过分解提炼成“我眼中的压力”“释放压力气球”等层次性主题进行辅导。主题分解之后,更加便于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操作,促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和感悟,更好地调节学生心理。心理活动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最终聚焦于那些学生必须面对,却又不知道怎样面对的心灵困惑,让“小扣柴扉久不开”的遗憾,化作“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求知热忱。
二、暖身活动——未成曲调先有情
心理健康活动课贵在有助于学生敞开心灵。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与期待,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焦虑与抗拒心理。而活动课前暖身活动,正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首先,要易学易做,人人参与。暖身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以3~5分钟为宜,过长显得拖沓,学生容易疲倦;过短则学生还未进入状态,团体氛围未能形成,不利于进入下一个环节。其次,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教师可以选择心理游戏、心理测验、绘本故事等学生喜爱的,又适用于课堂的小活动。比如,在《做自己,最美丽》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们讲述了《小猪变形记》的绘本故事,让学生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敞开心扉谈“做自己”;在《嘿,我是点赞王》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大风吹”的小游戏,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们做得好的地方,如“XX同学,老师发现他在听游戏规则时特别专心”“XX同学反应特别灵敏”“XX同学在喊口令的时候,声音特别响亮”……最后,再狠狠赞美一句“还有我们全班同学都十分认真、十分投入,游戏结束之后马上坐得端端正正的,给大家点一个大大的赞!”这样教学,顺势引出这堂课的主题:赞美。可见,适当的暖身活动不但能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和解除戒备心理,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
三、活动的实施——大珠小珠落玉盘
心理健康活动课优质的活动形式要根据活动内容、活动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采取轻松活泼的形式,尽可能融入绘画、音乐、游戏等方式,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一些感触体验,也让学生在接受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新的感悟。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调查、小测验等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乐于说、勇于说。
步骤一:认识“是什么”与“为什么”。这个步骤可以采取认知法进行教学,如讲故事法、组织讨论等,使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意义。如《嘿,我是点赞王》一课开始时,笔者通过微信的形式引出长颈鹿的烦恼,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长颈鹿”进行微信对话,为长颈鹿出谋划策,初步体会赞美的重要性,并激发其赞美他人的欲望。
步骤二:体验“我的感受”与“我的态度”。这一步骤就是要在反复的活动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笔者在《寻找金钥匙,微笑对困难》一课中,利用一张心情卡片贯穿始末,设计了“盲人摸象”的活动,通过两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各个阶段感受不同的体验。第一次是在学生蒙上眼睛时偷偷设下路障,让学生们体验到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未知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你要怎么面对?继续走,还是放弃?第二次给学生蒙上眼睛后,教师偷偷地把路障撤掉,让学生们自己体验总结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困难,而是心中的恐惧。这样教学,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学生明白了遇到挫折时应保持积极的态度,也懂得了积极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步骤三:思考“怎么办”。这个步骤要让学生多参与、多感悟,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提示、提炼,不过多讲解。学生自得自悟,显然比教师的说教得到的体会要深刻得多。例如,在《寻找金钥匙,微笑对困难》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再次引出心情卡,通过剪纸的方式把代表烦恼心情的外沿剪掉,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心灵顿悟,让学生明白所有的不快乐、所有的困难,都只是占据我们生命的一个小小的角落,而不应该成为生命的主旋律。
四、完美收尾——化作春泥更护花
完美的尾声于整堂课而言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在课堂收尾阶段,教师不仅要针对辅导内容做总结,还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做总结,可以赠给学生们几句祝福语,也可以送给他们一首歌或一首诗。比如,在《嘿,我是点赞王》一课的结束环节,笔者对学生们说:“老师要给今天最真实的你们一个大大的赞!那么,你们也愿意给老师一个赞吗?现在就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一个拥抱,来代表你们对老师的认可,好吗?”当孩子们纷纷走过来拥抱笔者的时候,笔者趁机将话锋一转:“孩子们,这就是老师送给大家的最后一个秘诀——真诚的赞美不仅仅是语言,也可以来自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就像现在這样——一个拥抱……”完美的尾声即便只是课堂结束前的两三分钟,也能再次激起学生们心灵的涟漪,恰恰体现了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髓。
一杯茶水,会感动过往的行人;一滴露水,会感动枯萎的小草;一片白云,会感动虚幻的天空;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会感动我们所关爱的每一名学生。教师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用灵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培育学生,给他们的心灵注满阳光,促使他们在玩中练、乐中学、论中理、演中明,那么,学生们就一定能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心灵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方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热点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5)
[2]吴开宗.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J].学周刊,2015(11)
[3]田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技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5)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