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甘蔗田垄的拓荒者

2018-07-09马玲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云蔗宿根研究员

马玲

甘蔗是我国第一大糖料作物,甘蔗糖占全国食糖总产的92%,发展甘蔗生产对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奋斗在第一线的优秀科研工作者为数众多,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副所长吴才文研究员善于把握前沿方向,以其潜心钻研、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作风,成为甘蔗领域的引领人物,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甘蔗产业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作为一位责任心强烈的农业科学家,吴才文研究员多年扎根生产一线,围绕“三农”工作,开展甘蔗新品种选育、产业化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服务效果显著,在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专项、云南省重大甘蔗科技攻关项目、云南首批基层专家工作站专家专项及“三区”服务等计划支持下,长期深入蔗区、深入基层、深入制糖企业,宣传指导和培训基层甘蔗管理干部、农务人员、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社及蔗农,促进了甘蔗新品种、新技术在主产蔗区的快速推广应用。为蔗农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效促进了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

创新之路从未停止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可以说吴才文研究员所走过的科研路程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尤其是他所主持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无不体现着他在思维、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多年来,他对甘蔗种质资源的利用、亲本创新的方法、甘蔗杂交组合的选配以及新品种的培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云南参加的国际合作、省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行业重大专项、948及863等项目3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就。

期间,针对甘蔗育种亲本亲缘关系近、异质性差,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吴才文研究员提出了甘蔗种质/亲本的培育分为改良、创新和独立亲本系统等类型,并通过独立亲本系统培育突破性甘蔗品种的思路和方法;对甘蔗亲本、组合进行遗传力和配合力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遗传力高、配合力强的糖料专用、能源专用和糖能兼用型甘蔗亲本和组合;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中英文专题发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另外,他带领研究团队,首次成功从澳大利亚引进甘蔗家系选择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甘蔗抗旱育种技术体系,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标准《甘蔗杂交育种家系评价及选择技术规程》,为开展抗旱甘蔗亲本评价和抗旱品种选育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利用该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对甘蔗亲本的抗旱性进行了系统性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强的亲本和优良品系,目前已作为主推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

针对云南蔗糖产业的发展对甘蔗良种的迫切需求,吴才文研究员带领学科团队,通过协作攻关,育成了云蔗05-51、云蔗08-1609、云蔗03-103、云蔗03-258和云蔗03-194等一批宿根性强、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2009-2013年云南乃至西南蔗区遭遇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全国蔗糖产量从2008年的1376.9万吨大幅下降到2011年的966万吨,至今仍没有恢复,而云南蔗糖产量在经过两年时间小幅调整后,2012年就创历史次高,2013年就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224.2万吨,抗旱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云南地區蔗糖产业抗旱夺丰收做出重大贡献。

到目前为止,吴才文研究员已经主持培育甘蔗新品种9个,申报甘蔗新品种权保护5个,参与培育20个;出版专著7部,其中在科技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云南科技出版社主编3部,主编专著中《甘蔗高产栽培及加工新技术》获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和2013年第十三届云南优秀出版物一等奖;先后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笔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制定地方标准3项,获得专利用授权10项。

“十二五”时期以来,吴才文研究员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他主持的“云南选育抗旱甘蔗品种在严重旱灾中发挥重大作用”入选2012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主持的成果“甘蔗抗旱新品种选育及应用”201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抗旱甘蔗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201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第2),“我国低纬高原甘蔗产业化关键技术应用”获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二等奖(第3),充分将个人价值无限放大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2016年11月,经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室主任到云南最大蔗区临沧耿马现场测产,专家组选择在海拔900~1100米、1100~1300米及1300~1500米等3个不同高度,分布于耿马县弄巴和芒国村等地3个点的新植、1年宿根和2年宿根现场,测产结果云蔗05-51平均亩产为9.2吨,较对照种新台糖22号7.9吨增产16.2%,田间表现云蔗05-51在株高、茎径和有效茎等主要性状均优于对照,抗病性强、叶片清秀,田间锤度较对照高1.5个百分点(绝对值)。由于宿根性强,其中海拔1300~1500米二年宿根较对照增产23.3%;海拔1100~1300米一年宿根蔗产量最高亩产达11.1吨。

实践证明,吴才文研究员在甘蔗新品种和新技术方面的推广应用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品种的多系布局,在全国率先打破了“新台糖”一统天下的格局,全省甘蔗出糖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除了促进国内甘蔗产业的发展,吴才文还积极促进与国际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了切实做好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甘蔗高产育种及栽培应用技术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各国农业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科技对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蔗糖产业发展,他积极开展甘蔗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甘蔗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技术培训,培训人员上100人。包括在科技部“亚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埃及”项目中,指导埃及2名博士开展甘蔗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积极为培养国外甘蔗领军人才献计出力。

作为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享受云南省政府及国务院津贴专家,云南省首批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专家,吴才文深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而要想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拥有话语权,需要我国各条战线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作为农业大国,农业领先则是国家发展的必要保证,吴才文研究员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为我国的甘蔗产业发展贡献了卓尔不凡的力量,开辟了一条不同寻常之路。

猜你喜欢

云蔗宿根研究员
贾康研究员
蒋保江研究员简介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郭占恒研究员
云南省第十五轮甘蔗品种区试新植德宏点评价
夏启斌研究员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的选育
云南省第13套甘蔗品种区试德宏点评价
云南省第13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评价
新引进果蔗品种宿根矮化病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