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刻木的艺人——段四兴
2018-07-09李丽琴
李丽琴
剑川自古以木雕技艺精湛而著称,唐宋时期,剑川木雕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经典作品不断问世。剑川木雕艺人的足迹留遍祖国大江南北。1996年,剑川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7年底,剑川县共有各级木雕非遗传承人80人。
得知省级非遗传承人段四兴名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便跟他约好时间,到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去采访他。
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剑川城南214国道东边,公司有一座四层高的楼房,一二楼为各种精美的木雕家具和木器展厅,三四楼为各种工作空间。我绕到大楼后面的院子里寻找段四兴时,一株高大的盆栽红梅正开得绚丽典雅。
耳濡目染,痴迷于传统木雕工艺
“我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从事木雕工作的,我从小就闻着木头的清香味长大。”说起木雕,段四兴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
木雕在剑川已有数千年历史,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告诉人们,早在5300多年前就有剑川先民在剑湖之滨取伐木材,建造房屋,并把一块块不规整的木头变成刀、锥、勺、耙、桨等生产生活用具。唐宋时期的剑川石宝山石窟中,一号窟、二号窟、五号窟、六号窟和狮子关区九号窟中的那些石刻,不仅刻录了剑川大地的千年往事,刻在石头上的斗拱、梁雕、坊雕饰件和佛龛、背屏雕花,还记录了剑川木雕在汉、唐两代的发展变化。唐南诏至宋大理国时期洱海地区大规模修建宫廷、庙宇,让剑川的木雕艺术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也造就了一代木雕工匠。到大理国时期(宋),剑川木雕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融入了中原文化、藏式风格、尼泊尔、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白族木雕特有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剑川木雕作为一门技艺,见证了历史岁月的变迁,也在各个朝代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和成熟。有资料载,元至元初到元至正末(1264-1341)的70余年间,各地学宫、寺院、道观的兴建,让越来越多的剑川古建木雕艺人加入了云南各地文庙、佛教庙宇和道观的修建工程,并形成了云南独树一帜的古建木雕技术流派。《剑川县志》说:“明初,剑川许多优秀木石工匠多次应召入京,嘉靖年间再次应召入京,参加故宫等大型宫殿工程建设,不仅发挥了地方精良技艺,也学习吸收到中原地区不少先进技术,使剑川木石技术更臻完善。”清乾隆十年(1945年)剑川州牧张泓在《滇南新语》中写:“剑土跷脊,食众生寡,民居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凿者,随地皆剑民。”明、清两代,剑川木匠艺人除了遍及滇、黔、川,还深入到云南边缘的藏、桂以及缅甸、越南、泰国等地,进一步拓宽了白族木雕的应用领域,木匠创作题材也丰富多彩,已经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结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图案精致华丽中蕴含吉祥幸福的寓意,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高度成熟。剑川木雕在云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木雕工艺流派,并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以木雕工艺为代表的古建筑产业。在清朝,智慧的木雕师傅们已经将圆雕、浮雕、浅浮雕、线雕、透漏雕等雕刻艺术手法用齐,雕花层次也从明代单一的单层线雕、浮雕发展到单层、两层直至七层透漏雕花。
这样的发展过程,让剑川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木艺人才,一个又一个的木雕世家。段四兴就出生在剑川古城东门的一个木雕世家。
段四兴的曾祖父段蓬先、祖父张炳权、叔祖父段笏传都是剑川知名的木雕能手。父亲段国梁从小跟随上辈学艺,继承了剑川传统木雕工艺的精髓,成为剑川木雕代表人物.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样的生长环境,让段四兴天生就与木雕有着解不开的缘分。1973年出生的他,自幼就在爷爷和父亲的工作台下玩刨花木屑。
“当时的经济体都是百货公司和供销社,爷爷在供销社帮人家打柜子,父亲在木器社从事木雕工作,母亲在鞋帽社做布扎……”段四兴回忆道。过去,手艺人从事一门手艺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比较艰辛,所以从事手艺的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走自己的老路。段四兴从小就酷愛木雕艺术,对美术非常感兴趣的他小学二年级就跟剑川画家陈永发老师学习绘画,初中时又跟老师学习素描。尽管段四兴极具天赋和兴趣,但他的父母和其他人的父母一样,也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有句话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从小的耳濡目染,给段四兴后来的木雕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段四兴初中毕业报考艺术学校时因文化分不够没被录取,正好剑川县职业中学有了工艺美术班,他就到职中去学习绘画和木雕设计,毕业后到他父亲工作的剑川县民族木器厂设计室从事图纸收集整理和放样等工作,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木雕生涯。其间,他跟厂里的老师傅、老艺人学习各种木雕技艺,由于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又有父亲的精心指导,他很快就学会了雕刻格扇门、花鸟挂屏等工艺品,掌握了剑川传统木雕的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并在剑川县民族木器厂设计创作了一批旅游工艺品,段四兴在22岁时,就已经在剑川木雕界小有名气了。
博采众长,汲取木雕技艺之精髓
1995年,剑川县民族木器厂进行人事调整,段四兴就和父亲段国梁一起辞去了木器厂的工作,创办了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重点参与新产品的开发。短短几年,他就研发了新款木雕家具“直背龙凤椅”十件套及多种旅游工艺品,引起剑川木雕界的广泛关注。
“认识了东阳的一些技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学习回来后,我的创作上有了一些变化。”段四兴说他在过去当学徒时都是沿着传统的花鸟或隔扇门雕刻技法进行雕刻,没有多大突破。1997年,段四兴被父亲派到浙江东阳参观学习了三个月,通过参观学习以及与东阳木雕技师进行各种交流,他的视野开阔起来,对木雕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领悟。他在借鉴传统木雕技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拓,设计制作了一批小件工艺品。他的木雕作品《石宝情歌》《赵藩攻心联笔筒》《普洱茶王盒》分别在省和州的评比上获奖。他负责设计施工的室内装饰工程,于古典中蕴含现代元素,于奢华中凸显文化底蕴,于实用中展现艺术气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这是我2009年创作的作品《滇国庆舞》台屏,这是我2012年完成的博古挂屏《花鸟挂屏》……”在二楼的展厅里,有木雕小件、挂屏、雕花木床等諸多精美展品,还有各种奖牌。我想了解他的代表性作品时,段四兴着重跟我介绍了《滇国庆舞》台屏和博古挂屏《花鸟挂屏》。
“过去当学徒时都是沿着传统的花鸟或隔扇门技法进行雕刻,没有突破,这块木雕看着简单,但是它是我在设计创作时跟传统木雕拉开了一定距离的作品,在我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段四兴继续说道。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故事。2009年,段四兴去参加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到陕西博物馆参观的时候,他看到博物馆里青铜器的纹饰非常精美,回来后联想到云南出土的青铜器,便设计创作了木雕作品《滇国庆舞》台屏。《滇国庆舞》台屏是段四兴将青铜器上的纹饰加以提炼、重组以及再设计而制成的木雕作品,正方形的台屏中间有形如铜钱的两个网圈,里面雕刻了二十多个大小不一的载歌载舞的人物,圆外雕刻有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牛头铜扣饰等,纹饰有舞人纹、孔雀纹等,寓意着古滇国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画面。《滇国庆舞》在传统雕刻手法中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也是段四兴的一件代表性木雕作品。后来,哈尔滨一个木雕博物馆和云南几个收藏家想收藏这件作品,段四兴便给他们做了四件复制件,原件始终收藏在展厅里。
传统吉祥元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剑川木雕自古以来就把“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吉祥元素融入到了雕刻技艺中,不论是家居木雕还是寺院格扇门窗,都有一些象征美好寓意的元素。木雕艺人运用多种象征手法,雕刻出一件件蕴含吉祥元素的作品,赋予木雕更丰富的含义,让人们在面对一门技艺的同时,收获一种内心的安定美好。段四兴2012年完成的博古花鸟挂屏,前后共雕刻了8个月时间。挂屏吸收了传统格扇门上板的图案,运用剑川木雕技艺中传统的深浮雕手法诠释,并加以精细化。不大的挂屏上有分别代表四个季节的图饰:有象征万物轮回、人运顺达、万事美满的春牡丹、夏荷、秋菊和冬玉兰,有代表福禄寿喜和繁荣昌盛的佛手、橘子、桃子、石榴,有象征人类美好品格的松竹梅兰。段四兴把白族人喜欢的吉祥寓意都融入到了雕刻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他的作品呈现出超前的细腻生动,博古花鸟挂屏在国家博物馆一经展出,就受到广泛赞誉。
“当时资金、场地和订单都很困难,可以说华亭寺大雄宝殿重建工程的资金是我们办厂的第一笔重要支持资金,对建厂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段四兴说起创业之初的困难。和所有企业一样,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在刚开始创办时是很艰辛的。段四兴和父亲一边忙于建厂,一边接手了昆明西山华亭寺大雄宝殿重建的木雕工程,他虚心向老一辈艺术家和匠人学习,不仅参与昆明西山华亭寺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的修复,还带领一批木雕技艺超群的农民工,历时18个月雕制成由136幅组成,长为97.6米,高1.8米的大型木雕壁画《张胜温画卷》。《张胜温画卷》全卷描绘的是宋大理国时期的繁花盛景,现由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段四兴说,当时巨作一面世,就引起木雕界的强烈反响,而且让剑川木雕开始崭露头角,大大拓展了剑川木雕的市场空间,奠定了剑川木雕在中国木雕行业当中的地位,为剑川木雕成为“中国八大木雕”流派之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之后的专家论证会上,当时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给予此幅大型木雕作品高度评价:“忠于原作,高于原作。”是云南省不可多得的国宝级艺术品。
“过去,剑川传统木雕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主要以雕刻龙凤、香草、花鸟为主,基本不涉及雕刻以人物为题材的木雕作品。厂子要发展,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段四兴谈到了创新产品的重要性。面对市场上传统木雕产品几近饱和的状况,段四兴深刻意识到他的木雕新产品中应该要有一些新的元素,他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木雕技艺探索实践经历,开始开发挂屏、人物雕刻和小件旅游商品,开创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色。此后几年,在新产品开发的道路上,为了将民族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段四兴和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始终坚持“走出去”的经营理念,构建多元化的学习交流模式,与省内外的设计院校、设计大师、设计团体等展开广泛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发木雕艺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满足新兴市场和年轻人对于木雕工艺品的需求。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开发了古典家具、古建木雕、旅游木雕工艺产品、壁画地屏、室内精品工艺装饰、出口欧式木雕等六大类木雕产品,共有2000多个品种,2011年“兴艺”图形商标被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4年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更名为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实现产值2278.5万元,利税90多万元,企业总资产达3497万元。公司有职工120余人、农民工90余人,其中有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工艺美术师8人、技师6人、初级工艺美术师39人。有20多个农户为公司长期合作的专业木雕生产加工户,现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解决200多人的就业。公司承接并出色完成了昆明“安圣堂”木雕壁画《最后的晚餐》、大理州驻昆办外大厅《南诏王礼佛图》地屏、大理州财政局大厅《松鹤迎宾》地屏、昆明消防总队大楼会见厅《云南风情》地屏、云南震庄宾馆木雕壁画《美丽云南》、北京国防大学大型木雕壁画《万里长城图》、剑川宾馆木雕壁画《清明上河图》、沙溪寺登街复兴工程中设计承制“兴教寺”大门前的木雕佛像“哼哈二将”等重要场所的木雕装饰设计工程,参与制作了国保单位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殿的木雕围栏和大理武庙重建工程中白族木雕本主像的设计制作和大部分木雕工程的设计,2006年参加“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产品得到各界好评。
此外,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与韩国安禧集团合作,为韩国佛教协会生产了雕花板;与美国企业奥斯腾公司合作,先后生产500多个系列的木雕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从2000年打开美国市场后,公司的木雕制作工艺更臻完美,精雕细刻,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意到刀随,精妙绝伦,成为承载剑川木雕腾飞重任的坚强后盾。
时至今日,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剑川县木雕产业龙头企业和木雕文化传承基地。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被國家非遗中心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
“我的雕刻技法主要有浮雕、圆雕、镂空雕、剔地雕、和平雕等,几乎每一件作品都应用了几种木雕技法相互穿插、雕刻完成,不同题材的作品选用不同的木材,同时也应用到技艺流程不同的雕刻技法和加工工艺,还涉及打磨、抛光、上漆等技艺的使用,这些技艺流程增加了木雕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使用寿命,是剑川木雕技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剑川木雕艺术个性及其成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段四兴还谈到了自己的雕刻技法和对加工工艺的大胆探索。段四兴于2005年成为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法人代表,他设计创作的赵藩攻心联笔筒、镂空雕花鸟挂屏、木雕电话机、花鸟台屏、十八罗汉挂屏及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各种旅游木雕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他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云南省家具协会会员,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他在2003年获“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2010年被认定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剑川木雕)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第四届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2013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评为“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9月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剑川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8月被云南省人社厅授予“云岭首席技师”称号。
子承父业,挑起传承弘扬剑川木雕的重任
“父亲有那么好的成绩,我更要积极努力,把剑川木雕做大做强,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段四兴开始向我谈起了他的父亲。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父亲段国梁从事木雕创作50余年,从最初的学徒到剑川县民族木器厂长,从白手起家创办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到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木雕艺术界创下了辉煌业绩,早已经是木雕界远近闻名、德高望重的木艺大师,但对于段四兴来说,父亲的光环并不是他的避风港。一路跟着父亲创业的他,深知父亲取得的成绩都来自于刻苦努力、勤奋积极。作为一名热爱着木雕艺术的白族汉子,他温良敦厚的外表下有着和父亲一样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传承弘扬剑川木雕的责任心。他自觉地修身立德,不断完善自我,承担着社会身份给予的担当,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知识和艺术修养的同时,积极为剑川木雕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人才。他搜集了老艺人的部分木雕作品、工具、图纸,整理了反映剑川木匠生产生活的民间故事、歌谣,在做好木雕经营的同时,致力于白族传统木雕技艺的传授和培训,成为剑川白族木雕技艺传承的领军人物。
“有句话是创业难,守业更难。父亲成就这么大,又把企业做得蒸蒸日上。刚开始接手企业时,我的压力很大。”段四兴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着我。2005年,他的父亲年龄已过60岁,段四兴便接手了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成为企业负责人后,他感到个人责任更大,怎样在订单上有突破,怎样让技师和工人都有更高的收入,怎样在技艺上突破,怎么把企业带到一个好的轨道上……都让他很操心。他根据技师擅长的领域给他们规划安排一些项目,比如他看到厂里的哪位技师在人物雕刻方面基础比较好,便在制作产品规划时给他安排人物雕刻,这种量身定做的安排无疑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技师雕刻的作品参加全国性比赛时获得了不错的奖项。
“2005年,我参加了云南省文物保护维修研讨班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怎样在具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吸收养分,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搞好艺术创新,把文物保护维修的理念运用到木雕工艺传承实践中。2010年,我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加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开阔了我的设计创作思路,提高了我的艺术理论知识。我在与各地艺人学友进行的交流中受益匪浅,得到很多启发。”段四兴认识到了外出学习与行业交流的重要性。二十多年来,段四兴积极参加各部门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班。通过学习,他对木雕传统T艺艺术价值、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在中国“木文化”研讨会做题为《浅谈剑川木雕》的专题报告,深受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2007年,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就跟剑川县文化局协商,在厂里成立‘剑川木雕技艺传习院,刚开始时,来学习者交一点工具钱就能在厂里学习三个月,结束后如果愿意留在厂里工作就留下来,现在已经是随到随学了。”段四兴跟我说,“企业负责人要有领头羊的精神,把我们剑川木雕做得更大更强,带到更高水平,在技艺传承方面,尽最大能力来开办培训班,培养更多木雕人才,把剑川木雕发扬光大。”段四兴不仅这样讲,也是这样做的。为保护和传承剑川传统木雕工艺,段四兴为他热爱的事业不遗余力地四处奔波,对反映剑川木匠生产生活的民间故事、歌谣和老一辈木雕艺人的经验进行收集整理,编写成教材。他在剑川县职中开设“木雕工艺美术班”,在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设立了“剑川木雕传习院”,积极争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剑川县举办木雕高级培训班,开展木雕技艺的传承工作,为“剑川木雕”的传承保护建立了完备的传承谱系,对剑川传统木雕工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极大贡献。
现在,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厂被省乡镇企业局列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被确定为“大理州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被大理州列入“大理州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2007年,与剑川县文化体育局联合成立“剑川县木雕技艺传习院”,由他亲自传艺教授,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年轻一代进行剑川传统木雕技艺的培养,先后培训300多名学员。同年,与剑川县残联合作举办两期残疾人木雕技艺培训班,共培训50多名残疾人学员。2011年7月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合作,在剑川举办了为期20天的“国家级培训项目剑川木雕研修班”,共培训学员180多名。2011年10月与云南技师学院签署合作办学意向书。为了充分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让他们白食其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企业与剑川县联合企业开展残疾人木雕技能“定向性”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间三个月,为20名学员进行木雕绘画基础知识和木器木雕雕刻技术培训。从2012年该厂列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以后,培训由定向向计划培训转变,参训人数由原来的20人增至60多人,现已成功地举办了木雕技艺培训班三期,培训结束后,受训学员可直接留下就业,也可回家雕刻加工,再由厂方验收后进行统一组装、统一销售,为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创造了条件。
截至目前,这种集中培训和实际操作锻炼与分散式家庭制作的“基地+工匠”的就业模式辐射带动了周边100多名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整个剑川县从事木雕加工的残疾人已达200多名。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和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企业的培训不仅惠及县内群众,还为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帮扶。
2015年5月,针对怒江州独龙江乡丰富的木材资源,独龙族群众希望“变柴为宝”又缺乏开发资源的能力,剑川县依托木雕艺术大师师资力量,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的帮扶新模式。在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独龙族、傈僳族、怒族、藏族等43名学员开办培训班,其中技能学习13周,包括木雕概述、木雕刀具磨制、识图与制图、木雕造型基础、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就业指导等课程,并由工艺大师亲自授课;技能学习完还对教学成果进行考评,让参训学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培训,学员基本掌握木雕技术初级技能,提升了独龙江乡同胞木雕技能水平,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能,增强了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员有活儿做,让商品好销售,企业接到订单,将生产第二车间“搬”到山区,由企业提供原料、图纸,经过机械粗加工后又放到一家一户进行手工精细加工,最后验收合格收回组装成品。这种成熟的“订单加工”模式不仅惠及大理州还惠及到独龙江的各族群众,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2017年,段四兴成为在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师,他在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设“段四兴工作室”和“剑川木雕工作室”,每个学期到学校给学生授两周木雕技艺课程。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段四兴说能够让他们把剑川木雕元素融入到他们的创作中,也是一种传承。
近几年,段四兴带领的企业开展的帮扶培训活动获得了省、州、县的肯定,先后被云南省林业厅评定为“云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被云南省乡镇企业局评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被共青团大理州委授予“大理州青年劳动就业培训基地”,被大理州残联授予“大理州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计划每年在当地的农民工中培养出高级木雕工艺师600人,打造出大量木雕精品、名品、艺术品,提升木雕行业的产品价值。为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做出卓有成效的业绩与贡献。”段四兴谈起了自己培养木雕艺人的雄心和决心。段四兴创业的二十年,是不遗余力促进剑川木雕产业走向兴盛的二十年,为全县木器木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段四兴明白,依托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广大的农民工队伍为企业的根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广泛培训与在产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队伍,企业运营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他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础、人性化管理为辅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质量求生存、诚信赢客户的发展观,无疑是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的动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肩负的历史重任,段四兴在企业提出,要有领头剑川木雕产业的信心和勇气,以进一步做强做大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为目标,为剑川木雕产业的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带动剑川经济更高、更快地发展。
“国家级传承人要以技艺为主,在带头方面要做许多工作。”段四兴说他在2005年接手企业以后,社会活动增多,个人作品没有之前多了,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除了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他在今后要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技艺上,努力在个人技艺上有突破性进取。
在二楼的展厅里还有一个白族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模型,那是段四兴今后的发展规划,他要建设“木雕文化产业及传承展示基地”,在剑川古典木雕家具厂原址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将之改建为加工、展示、销售、技艺传承、旅游于一身的最具剑川特色的木雕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活动,建立符合政府社会效益与投资商经济效益共赢原则的商业运营模式,为项目持续稳定运营奠定良好基础。原建筑面积3500平米的综合楼改建成“木雕精品展示馆”,东面新建两院木结构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用以展示木雕的加工工艺流程,让参观者亲身体验、观摩学习。往南面新征地15亩用以新建学习传承区、生产加工区和办公楼。
“项目实施后,将拥有木雕手工艺雕刻人员580人,科研设计人员40人,雕刻车间9800平方米,木雕精品展销厅3000平方米,木雕产品产量110万件以上的生产规模。”段四兴谈到了大力发展木雕文化产业的前景和信心。木雕文化产业及传承展示基地一方面要建成木雕文化遗产精品长廊,另一方面要纵向与横向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打造木雕的民族文化品牌。
“经过历练和不断提升自己,他在各方面都已经成熟。”在我采访将要结束时,年过70的段国梁大师也走进了公司。我问他段四兴在接手企业以来在管理和个人技艺上有没有达到他的期望时,感受到了他发白内心的满意。他说年纪大了已经不再做雕刻,现在的事情是重点培养工人,一生热爱木雕事业的他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闲暇之余就到厂里指导工人。作为剑川木雕的代表性人物,父子两人经常在技艺上作交流,目前,他们父子两个培养的木雕人才不计其数,有的是州级非遗传承人,有的已经是省级非遗传承人,有几个技师还在剑川县职业中学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们本身都非常优秀,没有辜负我们对他们的培养。”段国梁说,“剑川是木雕艺术之乡,喜欢木雕的人非常多,所有热爱木雕艺术之人都可以是我们的培养对象,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分,不一定要勉强他们从事木雕。”段四兴有两个儿子,对于下一代的培养,他和父亲段国梁大师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对下一代的成长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两个孩子目前还小,还看不出他们的擅长方向,但他们都表示不会因为孩子热爱其他工作而勉强他们从事木雕事业。
博爱,无私,尊重爱惜人才,自信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一位优秀人才具备的素养,不论是作为传承人还是企业家,段四兴都做到了。
编辑手记:
剑川木雕,经历过数千年历史的积淀,在岁月风沙的雕凿、打磨之后,形成一门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民族技艺。剑川悠久的木雕传统,也影响和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木雕艺人。本期主人公段四兴,就是一位在剑川木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传统手工艺人,并且以此获得省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殊荣。段四兴的父辈皆以剑川传统木雕见长,段四兴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得此道。但他并不拘泥于传统技法,而是敢于创新,不断突破传统的剑川木雕技艺,在父辈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风格。段四兴是个极具“匠心”的艺人。何为“匠心”?我想这与“文心”是相似的,刘勰言:“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那么“匠心”应当就是匠人“为物之用心”.匠人将自己的心意倾注到器物之上,使器物带有匠人的精神和魂魄。段四兴在创作时,常常独具匠心,善于融会贯通,打通不同艺术品之间的藩篱,吸收不同艺术品的表现技巧。他在掌握剑川传统木雕技艺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丰富剑川木雕的题材,突破传统的花鸟鱼虫,加入更为生动细腻的人物。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在跟随时代步伐的过程中保持传统,如何在工业时代里保持“匠心”,这是每一个传统艺人都在思考和必须面对的问题。段四兴凭借自己的高超技艺与远见卓识,始终坚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剑川木雕成为一种艺术产业,跻身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