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在乙炔黑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2018-07-09韩玲胡成国
韩玲,胡成国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双酚A(BPA)是一种类雌激素环境污染物,是制造环氧树脂、聚碳酸酯等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添加BPA的塑料具有无色透明、耐用、轻便以及抗摔等特性,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内壁涂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尤以婴儿奶瓶、金属罐容器的内涂层最为普遍。在使用的过程中,BPA会从这些食品级材料迁移出来,污染所盛装物,从而进入人体。长期接触BPA会扰乱人体内正常激素分泌,影响生殖功能,甚至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即使在BPA摄入量极低的情况下,也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1-4]。因此,建立一种准确、高效的BPA测定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双酚A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光谱法[5]、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质谱法、液相-质谱法[6]、固相萃取荧光光度法[7-8]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法[9]等。然而,这些方法前处理复杂,而且仪器设备昂贵,不便于快速检测。
电化学检测法具有准确性高、检测限低、设备便宜且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分析方法。其中,玻碳电极因其化学稳定性高、热胀系数小、电位窗口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化学修饰电极领域。针对BPA的测定,修饰材料主要集中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壳聚糖、纳米金颗粒、离子液体、蒙脱土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等单种或多种复合修饰。与碳糊电极相比,玻碳电极修饰材料的研究更加广泛[10-11]。本工作建立了一种乙炔黑修饰玻碳电极的新型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BPA的电化学检测。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CHI1040B 电化学工作站;KQ-50超声仪;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乙炔黑修饰玻碳电极(ф=3mm)、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对电极为铂丝。
BPA溶于乙醇配制成1×10-2mol/L的标准储备液,使用时用乙醇逐级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电解质溶液为0.1mol/L pH 7.0的缓冲溶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1.2 玻碳电极的清洗
在抛光绒布上加水后,用少许0.05μm Al2O3将玻碳电极打磨成镜面,再用6mol/L硝酸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各超声1min,氮气吹干,在0.1mol/L铁氰化钾溶液中循环伏安(CV)扫描稳定,最后再用蒸馏水超声清洗1min,吹干备用[12]。
1.3 乙炔黑修饰液的制备
取50mL 1-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向其中加入250mg乙炔黑,放入烧杯超声2h,之后静置24h,取上层清液,下层液体回收乙炔黑184.6 mg。
1.4 传感器的制备
取2μL上述乙炔黑修饰液滴在干净的电极表面,红外灯下烤干。将该电极浸入5mL pH7.0的PBS中,搅拌80s,以测定不同浓度的BPA的CV行为,并记录峰电流。
2 结果与讨论
2.1 乙炔黑分散剂的选择
分别称取50mg乙炔黑溶于10mL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NMP并超声2h。研究表明,乙炔黑只有在NMP中才能形成均匀分散的黑色溶液,即使在SDS水溶液中仍呈絮状形式。
2.2 双酚A的电化学行为
将玻碳电极分别置于含1×10-2mol/LBPA及空白的PBS中,考察其循环伏安行为,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看出,玻碳电极在未加BPA的缓冲溶液中,未观察到氧化还原峰,加入BPA时仅出现一个氧化峰,反扫时无还原峰,说明BPA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完全不可逆过程。与此相比,乙炔黑修饰玻碳电极上BPA的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强(内插图)。
图1 空白PBS与加入BPA后循环伏安行为对比
内插图裸玻碳电极与修饰乙炔黑后对BPA伏安行为的影响对比
2.3 实验条件优化
2.3.1 传感器测试底液的选择
将乙炔黑修饰电极置于含1×10-2mol/LBPA的PBS中,考察pH分别为5~10范围内,BPA氧化峰随溶液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溶液pH的增大,BPA的氧化峰电流先上升后下降,在pH=7时峰值最高。因此,本实验选择pH7.0的PBS作为测试电解质溶液。
图2 BPA溶液pH值对乙炔黑修饰电极上BPA伏安行为的影响
2.3.2 富集时间的选择
先确定好玻碳电极上乙炔黑的最佳修饰量,将其修饰电极置于含有1×10-2mol/LBPA的0.1mol/LPBS中,考察富集时间依次为30、50、70、90 s和110s时的CV行为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看出,随富集时间的延长,BPA的氧化峰电流先上升、在90 s后趋于平缓。因此,本实验选择富集时间为90 s。
图3a 玻碳电极上修饰材料的量对BPA伏安行为的影响
图3b 富集时间对BPA伏安行为的影响图3 玻碳电极上修饰材料的量以及不同富集时间对BPA伏安行为的影响
2.3.3 扫描速率的选择
将修饰电极置于含1×10-2mol/LBPA的0.1mol/LPBS中,富集时间为90s,考察扫描速率依次为0.02、0.04、0.06、0.08、0.1、0.15V/s和 0.2 V/s时的循环伏安行为。研究表明,BPA的氧化峰电流随扫描速率的增大而逐渐上升,但其峰电流在0.1V/s处测定误差较小、电流较大。
2.4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寿命
采用上述优化条件,用相同的修饰方法修饰同一电极连续测定3次,并且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说明该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
2.5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在优化条件下,考察BPA浓度对其氧化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BPA浓度与峰电流在5.0×10-5~5.0×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0.1911c+0.2978,R2=0.9933),当浓度逐渐稀释后,考察BPA的循环伏安行为,直至不再检测到明显的峰电流,从而得出其检出限为1.0×10-7mol/L ,如图4所示。
图4a 乙炔黑修饰电极上BPA浓度对其氧化峰电流的影响
图4b BPA浓度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图4 乙炔黑修饰电极上BPA浓度对其伏安响应的影响
2.6 选择性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向1×10-2mol/LBPA溶液中加入同浓度不同干扰物,比如对苯二酚、苯酚、邻苯二酚、邻氨基酚等。研究表明,以上干扰物对BPA的氧化峰电流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见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3 小结
在玻碳电极上修饰乙炔黑,并将其应用于双酚A的电化学检测。由于乙炔黑能在NMP中均匀分散、不易沉降,并且在玻碳电极表面成膜均匀,大大提高了玻碳电极的响应灵敏度,实现了对BPA的有效检测。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提高该修饰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使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较低的检测限,不失为检测BPA的一个好方法。
[1]田泉,王静,刘英丽,等.食品及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3):156-160.
[2]金岭,董文丽,孙智慧.聚碳酸酯中双酚A的毒性及迁移规律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3,34(9):122-126.
[3]谢桂勉,杨培新,李海彬,等,食品及其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388-391.
[4]郭永梅.双酚A的危害及相关限制法规[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5):549-551.
[5]方熠.双酚A电化学检测的研究现状[J].广东化工,2016,43(23):86-86.
[6]丁红春,李建林,徐逸云,等.婴幼儿奶瓶中迁移双酚A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化[J].化学分析计量,2010,19(5):42-45.
[7]余宇燕,庄惠生,沙玫,等.荧光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双酚A[J].分析测试学报,2006,25(9):99-101.
[8]叶青,刘晓飞,洪利明.磁性石墨烯固相萃取荧光光度法测定一次性水杯中双酚A溶出量[J].分析实验室,2016,35(7):806-808.
[9]Zhou Jian qing,Zhao Suqing,Zhang Jun,etal.AnIndirect Competitive-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Bisphenol-Abasedon the-Syn the sis of apoly-L-lysine-hapten Conjugateasa Coating Antigen[J].Ana lytical Methods,2013,5(6):1570-1576.
[10]熊健,李容,何晓英.双酚A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2):404-407.
[11]金君,于浩,高小玲,等.双酚A在纳米氧化铜粒子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2016(4):472-475.
[12]韩清,陈艳玲,周闻云,等.双酚A在介孔碳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9,28(3):33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