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2018-07-08蒋钰娜
蒋钰娜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开展素质教育改革的语文教学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教师古诗词教学能力以及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诵读,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精选的古诗词为例,探究如何有效开展诗词教学活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文化是一個民族最为独特的烙印,古诗词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璀璨文化的一角,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因此,我们有必要创新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一、创情境,激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古诗词的教学首要的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兴趣出发,让其自然而然的认识到古诗词语言的优美,传递诗人感情的真挚,让学生从心里爱上古诗,并能主动了解与学习古诗。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因为古诗的字词往往言简意赅,学生难以体会到短短数语中描绘的意境,逐渐产生困惑之感,因此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从图像、声音、影视多角度去创设古诗意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古诗词之美,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小学生大多从未离开家人以及家乡,难以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境,因此笔者在网上特地寻找了影视课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让学生从声音的凄凉,以及专业朗读人员的诵读声中逐渐体会,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最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读诗词,明诗意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是体会诗词意境与情感的必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吟诵古诗来提升教学效果。
1.课前自读,感悟古诗
课前要求学生独自阅读古诗词,解决字词读音以及释义难关,而且要对作者的背景资料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大环境中感悟与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向,形成对诗词的初步印象。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首先学生需要对诗人李白的背景所有了解,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及诗词创作背景是李白秋游桃花潭会有人汪伦,这些背景知识的课前了解对学生理解诗词内涵有极大的帮助。
2.课上朗读,交流体会
朗读并不是机械化的,而应该从朗读中表现出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鼓励学生对诗词内涵展开讨论讨论,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通过“头脑风暴”让每个人各抒己见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借此来触发学生对诗词的新体验。例如,在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忽”字如果能够体会出作者李白的那种听到送别歌声的惊喜心情,学生在朗读到“忽”字时自然加重声音。
3.品读理解,记忆强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寥寥数语中表达的内涵往往需要我们反复诵读和品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细读、反复读,而且要读的清晰,读的有感情,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地步,此时说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依然到家了,而且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让枯燥的古诗词记忆工作变得生动与活泼,才会变得容易。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面对诗人思乡之愁绪,教师通过自己低沉的朗读让学生从声音中体会情感,然后自己再独自品读其中的意蕴,在深刻理解的同时逐渐完成记忆积累的工作。
三、赏意境,强记忆
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就在于描绘了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意境,因此学习古诗词的核心所在就在于能够体会诗词意境之美,而且古诗词的遗忘是必然的,能够留住在人心就是诗词描绘的现实意境。例如,当人们看到春风吹拂柳条时,人们常常会想到《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因此要从解读古诗词的现实意境出发,让学生在朗读与记忆古诗词时与现实的情境相对应,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画面,这同时也在锻炼了学生的古诗词的迁移运用能力,让知识“活”起来。
四、重拓展,增知识
哲学上讲质量互变规律:“量变的积累才能引起质变”,要想让学生在古诗词上面有长足的进步,实现质的飞跃,那么仅仅学习书本上的古诗词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度地拓展书本知识,在同一类型的古诗词对比学习中深度理解课本古诗词,而且积累了古文知识,有助于对其他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泊船瓜洲》一诗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描绘“明月”的古诗,感悟不同作者笔下的月亮,体会同一个月亮能表达的丰富情感,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明月”是思乡之情的象征,欧阳修在《生查子》一诗中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表达男女之间月下相会的朦胧爱情,在诗词的拓展中让学生逐步实现质的飞跃。
在日益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古诗词教学得到了更为重视的地位,为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从兴趣培养到知识拓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7)
【2】贺淑琴.浅谈增加小学古诗词教学吸引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