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科研”的“四要”
2018-07-08陈华忠
陈华忠
[摘 要] 教科研开展得好,可以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要,促进教师的自主探究、不断反思,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学校教育科研之中,逐渐形成教学、学习、研究、成长一体化的教师工作方式。
[关键词] 教科研;学习;研究;科研
教育科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实践并真切地感受着教育科研的真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打造“学习型”团队
时下,我们教师首先要做个读书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才能不断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提倡教师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向书本学。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这些理念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观念得以更新、实践得以指导,从而可以把握课改的方向,站在课革的前沿。我们必须读教育理论书籍,不断了解学科教学最新的动态以及前沿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可以读些大师作品、经典作品来加深自身专业底蕴,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
2.向他人学。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互动,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二是经常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有条件的可以积极争取到学术单位进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参加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的教学隐性知识非常重要。
3.向网络学。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积极完善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二要打造“研究型”队伍
实施“科研育师”的发展战略,以“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为抓手,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人相比,他的成长速度较快,职业的境界更高。今天我们面临着信息化、市场化、竞争化、教育现代化四大趋势的挑战。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现代化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每一个教师都要把握新的质量标准,都应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精髓,都应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
三要營造“科研型”的氛围
在制定学校的“教科研”奖惩制度的前提下,学校领导要带头进行“教科研”,做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领头雁,成为举着“教科研”旗帜走在教师队伍前面的领路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合作交流平台,营造“科研型”的氛围,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1.成立集体备课小组。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组织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这个小团体里,共同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一些互听课活动,互听互评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通过听课,再听其他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研讨机会,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帮助。
3.实施“青蓝工程”。市级或中心校级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通过共同备课、互听互评、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等形式,总结教学得与失,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与指导。
4.举办教师沙龙论坛。让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困惑、与学生相处的技巧、班级管理的方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育生活的心路历程等,通过交流思想,总结方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5.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学研究平台、跟进式教学指导平台、教师备课平台等,积极提供集课程资源、教案撰写、集体交流、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于一体的教师备课网络服务。以教研员为召集人,以骨干教师参与为主要形式,引导教师人人建立教学博客,加强教研交流,促进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特别是增进与外校教师的交流,做到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要追求“教科研”的实效
教师要进行的教学研究,主要要着眼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从而提升“教科研”的实效。
1.从读懂教材开始。读懂教材是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从编写教案开始。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教师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编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而编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
3.从了解“对象”开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姑息迁就,而应该巧妙而正确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指出并要求他改正。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么样?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哪些教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从自我反思开始。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5.从身边“问题”开始。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地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问题解决的效果时,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之路。为此,要鼓励教师立足自己平时的教学,在身边找问题,并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这样的研究问题来自教学实际,源自教师自身,因而更能调动教师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有智.校本教研有“四要”[J]校长阅刊,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