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8-07-08吕红
吕红
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如:认真学习的态度;对美的感受力;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护劳动成果的品德,自制、自控能力,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在多年的幼儿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四点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帮助孩子学会认识图书的结构
当孩子拿到一本书后,教师不要任孩子随意去看,要先教孩子认识这本书。让他观察这本书的结构,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为了便于孩子更好的理解,可以告诉孩子封面是前门,封底是后门,中间就像是一间小房子,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然后走进小房子里去看故事,看完了把后门关上,有了这样生动形象的看书方法,孩子就不会乱翻书,不知书中所云了。
二、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若教师抓住时机,对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教會孩子有顺序地阅读图书,知道阅读一本书应该从头到尾,看完一页再看下一页,每一页应该从上读到下,从左读到右,看有字的图书时要看完一行接着看下一行。在观察某个画面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了解画面上画得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等等。
其次,引导孩子对全书进行概括,帮助孩子理解图书的故事内容。当孩子看完一本书后,引导她能讲出里面讲的大致意思。阅读时,要求孩子一页一页地翻阅,不折叠、不在图书上涂画。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很多孩子往往都只是浏览一下画面,就换下一本书,所以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看完一本后,让他给你讲一下书里的故事内容,这样这样不仅教会了孩子看书,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及故事概括能力。
最后,阅读时要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书本与眼睛之间的距离要合适,最好保持30—35厘米的距离,尽可能使书本的平面与视线成直角,阅读空间的光线要充足,阅读时要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躺着看书,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行为一般是无意识的,往往受一定情境支配的。因此,某种习惯的养成,从一定程度上说,要依赖于某种情境的反复出现。因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创造条件。
良好的阅读环境应该有一个安静。优美、宽敞、明亮,有一定文学氛围的阅读场所。以光线充足,不易受外界干扰处为佳,所使用的桌椅、图书架的高低要适合于幼儿,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幼儿感到疲惫,甚至会影响幼儿骨骼发育。由于幼儿的饿情绪易受周围的环境感染和影响,所以阅读场所的墙面色彩不宜过于鲜艳。大红等太艳的颜色容易引起幼儿的兴奋、激动;黑色等灰暗颜色会使幼儿情绪低落。而淡蓝、淡绿或淡粉红色等能给人一种安详、静谧、和谐的感觉,能起到稳定幼儿情绪之作用,因而被视为阅读区墙面布置得最佳颜色。又因为幼儿阅读是从兴趣出发的,所以选择投放到阅读室的图书要考虑幼儿的这一特点。通常小班和中班初期选择色彩鲜艳、画面大,以动物为主、情节简单的图书,而中班后期至大班可以由浅入深,多增加一些人物有所变化、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图书。
四、制定合适的阅读规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能力较差。制定合适的幼儿阅读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重复良好阅读行为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帮助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气氛,保证阅读效果,而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
制定阅读规则,要根据幼儿阅读环境和实际情况。如:为了避免阅读时出现拥挤现象,就要根据阅读场地的大小限制就坐人数,确保每个人有合适当得空间。若让幼儿使用“入区卡”,效果会很好。又如:为了保证阅读室的安静,就应要求幼儿走路轻轻,说话轻轻。再如:为了使幼儿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就应制定“轻取轻放图书,看书时要一页一页在书角处轻轻翻动,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等条文,有规则,就可以照章办事,也有利于教师管理。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乐趣和知识,如果一个人能在幼儿早期就得到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他的一生都将是自信、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