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规提升议论文的论证深度
2018-07-08吕锡锋
吕锡锋
当今高考作文,议论文占据较大比重,数量虽多,然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议论肤浅,只着眼于问题的“皮毛”,不能深入问题的内核。而《考试说明》中,则将“深刻”列入发展等级,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要让议论真正走向深入,教师要揭开议论文论证深入的“面纱”,将议论深入的路径为学生剖析清楚,如此,学生方有规可循。下面笔者结合一次写作实践,联系学生写作示例,浅析以量规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深入议论这一问题建立客观、清晰的认知,进而真正养成将议论引向深入的意识与能力。
写作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当堂(60分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突破路径一:明晰界定概念的标准
较多同学之所以无法展开议论,将议论引向深入,关键原因是概念界定不到位或概念界定有误,导致对论题本身的认识不清,进而无法触及概念内核,在议论时,难免隔靴搔痒。只有对概念进行精准的界定,把握事物的本质内涵、根本属性,分析议论时方可有的放矢,直指要害。
示例1:所谓更重要的事就是比一般的事情重要的事情。
示例2:更重要的事根本不存在,你自己认为更重要那它就更重要,你认为不重要则任何事皆不重要。
示例3:更重要的事,就是由更重要的人完成的事,所以应该由上层人物去做,与平民无关。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有的人生来注定要去完成不平凡的事业,如亚历山大帝,如凯撒。他们是人类群星中闪耀的那一颗,而平凡如你我,则注定只能是众多默默无闻大军中的一粒微尘。面对“更重要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也无需关注。
讲评时,笔者出示了“概念界定”自我评价量规,和美国著名出版家Tim OReilly分析的“重要的事情”三条标准:不仅仅为了赚钱、创造了更多的价值、符合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让学生自我评价上述三则示例。
对照评价量规,学生分析出示例1、2的界定过于虚空,未能“把握概念内涵,清楚阐述核心内涵的具体内容”,避实就虚,缺少判断标准;示例3,则是将“更重要的事”完全看作别人的事,将自身看作无关者,其价值观本身都有问题,属于“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有偏差,或阐述有误”。
依据量规,结合Tim OReilly的分析,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更重要的事”这一概念虽具有相对性,但依然有其根本特质,即价值更大、影响更深远、涉及面更广。明确了概念的特质、内涵,接下来的议论方不会游离于概念的外围,才可深入一层。
突破路径二:掌握议论剖析的角度
概念界定清楚后,还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借助量规,教师可将议论深入的角度、具体表现为学生剖析清楚,让学生在分析作文和修改时有规可循,建立清晰的让议论真正走向深入的“路线图”。
示例1:“更重要的事情”往往不具体、不明晰,显得不好下手。对于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事情,人们往往避而远之,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太多不可知的因素。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意为之,更愿意做具体的眼前看得见的事情。
示例2: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来辨别什么事情更重要。西方有位叫史蒂芬·柯维的作家在他的著作《要事第一》中提到,将所有事划分为重要和不重要,緊急和不紧急,将重要而紧急的事优先并努力去做,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执行起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源便是,很多人没有足够能力来分辨事物的重要程度,也就是搞不清主次,从而无法发觉更重要的事情。
示例3:人们只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本质上是因为精神力量的缺失。正如周国平所言,向上没有挑战极限的勇气,向下没有忍受艰苦磨难的耐力,精神松弛无力,在欲望面前不堪一击。所以,王开岭认为成年人应向儿童学习,因为在一些清楚明了、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儿童总可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立场坚定,富有激情地去践行,而不像成年人总是首鼠两端,安于现状。
学生根据量规分析可知,上述示例均着眼于对人们不去做“更重要的事”的原因进行分析。三则示例,各有道理,第一则认为不好下手,不愿做;第二则认为人们缺少分辨更重要事情的能力,不能做;第三则认为是人们缺失精神力量,不敢做。比较之下,示例2、3,能“由表及里剖析出问题的本质,观点独到、具有启发性,且有说服力”,且能从人性和个体素质的角度进行剖析,较为深刻。
结合量规,学生还可知,在分析原因时须有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养成多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如就“不愿做”“不能做”“不敢做”这三个层面,若可多问一个“为什么”,还可继续深入剖析,有新的发现。由“不愿做”可看出人们背后的自私、狭隘,亦可再进一步分析出其深层的庸俗成功学的影响和传统糟粕文化的熏染;“不能做”的背后,虽是实力、眼界有限,若追问一步,亦可看出这类人自我修炼的惰性;由“不敢做”,可分析出人们的怯懦、逃避,而其深层原因更来自缺乏担当的精神与勇气。如此,文章能由表及里,揭示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自然能较大部分作文更进一层。
同时,在“剖析原因”之外,还可“分析影响、价值”“提出解决策略”。从这些角度完成习作后,学生再对照量规,亦可自我判定剖析的深刻与否及问题所在,明了修改的方向。
深入路径三:建立辩证分析的意识
于一篇有深度的议论文而言,辩证思考的意识必不可少。辩证分析,可以让议论兼具广度和深度,增加思维的严密性和议论的说服力。
示例1:一味地惦记着那些所谓的“更重要的事情”,会造成人的好高骛远,而让自己无法专注于眼下正在做的事情,会动摇自己的专注之心。专注于所谓的宏大的目标,我们往往头脑发热,或热血冲动,或自叹卑微。理性的判断、冷静的反思等美好的品质,则烟消云散,最终往往一事无成。譬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看清脚下,把握当下,不去空想,才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原则。
示例2:我们往往过于看重前方却忽略了身边之事。前方的美好的确十分诱人,也似乎十分重要,却只是浮于表面,不能真切把握。反观当下之事,许多人视之重要,被其推着前行,倒也能抵达彼岸。军人接受并遵守上级的每一个指令,尽心做好每一次敬礼;医生救死扶伤,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完成每一次手术;文人作著发表观点,对自己所讲的每一个字负责,尽力维护良好文化氛围。这些人各司其职,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不也可以到达远方吗?
学生对照量规,分析出示例1对于原因的分析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较客观、深刻地看到事物影响的多面性”,明了一味执着做“最重要的事情”的负面影响。示例2则从肯定“做重要的事情”角度入手,“关注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看到了“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性;同时,还联系了社会医生、文人等职业,具有一定的现实关照性,较“接地气”。
结合示例、量规,学生深切认识到辩证分析的重要性,并把握了辩证分析的路径:一是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作用,也看见其负面影响,全面地分析问题;二是能摒弃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做到辩证全面,避免孤立绝缘的看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关系。
综上,在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时,我们可以依托量规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让议论走向深入的意识,了解走向深入的角度与方法,并建树完善的自我评析、批改的路径,让议论文的训练由教师的单向批改讲解,变为一种自发、可控的理性行为和自觉的追求。当然,对问题本质的追问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所谓“深入”也只是相对而言,同时作为中学生其本身眼力有限,积累不足,难以有独到之见,但只要始终葆有让议论走向深入的意识,让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能在作文时往“深入处”多走一步,亦足以让我们在考场作文中胜出。
[作者通联: 南京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