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开并蒂 相伴一生—— 记梅苑伉俪黄宗毅、孙怀仁

2018-07-08

黄梅戏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怀仁黄梅戏

○ 欣 梅

提起黄宗毅、孙怀仁,黄梅戏圈内的人大都熟知。这对梅苑伉俪在黄梅戏的舞台上、银幕屏幕上,至今已走过了六十一年,一路相互扶持,携手同行,为黄梅戏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6年安徽省艺术学校始建,他二人恰好初中毕业。宗毅在家乡当涂听说艺校不但不收学费,吃饭还不要钱,又能发练功服,比上师范更好。于是这个被狠心父亲抛弃、与慈母相依为命,整日为生计为学费发愁的少年,便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省艺校。怀仁在合肥,是初中音乐老师力荐她去报名的,不料一考即中,这个未满十四岁的小女孩从此踏入了艺术之门。

1956年秋至1958年夏,在合肥西郊九里沟省艺校的茅草校舍里,他们远离市区,既艰苦又单纯快乐地埋头学习。怀仁在武旦组,宗毅在武生组。寒假暑假,宗毅无钱买车票回家,干脆留下来练功砸踺子,功夫突飞猛进。当时,腰腿基本功、毯子功、把子功、身段、水袖、指法、台步等等,都由北京请来的中国戏曲学校的老师授课,严格规范,一丝不苟。唱念由查文艳等黄梅戏老艺人教课,平词、花腔、阴司腔……黄梅戏的各种传统曲调都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地教唱传授。大艺术家严凤英也曾到九里沟的茅草屋教室里亲自讲课,教唱:“杉木水桶辛啷儿梭……”。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高中语文等课程,使他们更全面更丰富地吸收着养分。排练课,怀仁开始学的是《戏牡丹》,宗毅学的是《拾玉镯》。接着二人同时排演了《盗仙草》、《打孟良》、《打焦赞》等小武戏。1958年9月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实习八个月,虽说主要是跑龙套,但每天台上台下耳濡目染,不知不觉熟悉了舞台,提高了演技与艺术素养。返校毕业考试排演的小武戏《打瓜招亲》,他俩一个演郑子明,一个演陶三春,洞房开打,走起过包、三仙、揹口袋,二人配合默契,打得干净漂亮,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缘分。

香港艺声《牛郎织女》唱片封面

孙怀仁、黄宗毅夫妇研究《罗帕记》剧本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3、4月间,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带着他的梅剧团到安徽演出。安徽文艺界欢迎梅先生的晚会上,省艺校演出了黄梅戏《打焦赞》,孙怀仁演杨排风。她唱了句导板,出场刚一亮相,台下就响起了掌声。原来是梅先生带头鼓掌,在鼓励这位女学生呢!晚会结束,梅先生上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他亲切地对孙怀仁说:“以后你贴片子,最后一个小弯儿要往前贴一点。”又问她教这出戏的老师是谁?她说是王盛义老师。梅先生一想,“哦,是聋子?”怀仁直点头,心想:王老师太了不起了,连梅先生都知道他!接着梅先生又问:“你多大了?是哪儿人呀?”小姑娘说是江苏泰州人,梅先生笑着说:“原来我们是同乡啊!″怀仁更是乐得合不拢口。几天后,梅先生在跟安徽戏曲界座谈时,又特地谈到了演《打焦赞》的孙怀仁。如今翻开《梅兰芳文集》之《与安徽戏曲界谈艺》就可看到这段话语:“饰杨排风的小姑娘孙怀仁,她的鲜明、活泼、顽皮、可爱的形象,一出场就抓住了观众,有时拉一个云手,亮一个相,一种英武之气都在眉宇间透露出来,使观众相信她的本领一定能够打退韩昌。这位小姑娘才十六岁,学戏的时间,又只有一年多,我们剧团里的人都喜欢她的聪明秀丽,认为她是有前途的。但是,千万不可听了我们的赞扬,就骄傲自满起来,这样,会堵住各方面对你的批评,结果会脱离群众,使你的艺术走向衰退没落的道路。过去戏曲界许多有天才的青年演员,犯了这个毛病,都断送了美好的前程,这是应该注意的。”梅先生的谆谆教诲,怀仁终生铭记,鞭策着自己勤奋学艺,踏实做人。想想现在,有些演员不过演了几出戏就摆谱耍大牌,听不进半句不同意见,也再没人给他提意见,止步不前了。更有极少数演员,出名了,忘乎所以,染上黄赌毒,走上犯罪道路,令人扼腕痛惜啊!

经过艺校三年正规系统的学习,他们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显示出这两棵好苗子,将来定能成为黄梅戏的栋梁之才。

1959年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工作,在这个艺术的大熔炉里,在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直接影响指导下,在一出戏一出戏的排演中,黄宗毅和孙怀仁砥砺进取,逐步展露出各自的才华。

宗毅从配角演到主角,《谢瑶环》中的袁行健,眉宇间透着英武潇洒;《刘三姐》中的小牛,步履中显出矫健活泼,与严凤英配戏也有模有样毫不逊色。

机遇来了!196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作拍摄第一部黄梅戏彩色影片《牛郎织女》,严凤英饰织女,牛郎一角指定要年轻演员扮演。导演岑范一行到安徽选演员,省团和市县团的小生演员都应召前来,各演十五分钟戏。宗毅演的就是《谢瑶环》中一折《花园》,怀仁助演谢瑶环的随从苏鸾仙。隔天,团里演出《刘三姐》,岑导正好也看了戏。 “昨晚我看到了你的空中飞人!”宗毅做梦也没想到,此时导演已看中了他。严凤英悄悄对他说:“小黄,别忙结婚,有任务。”刚满23周岁的青年演员将要走上银幕!搁谁都会高兴得蹦起来。可宗毅自知功力尚浅,任务太重,来不及高兴,主动先去农村学放牛、犁田,作前期准备。当年初夏,这对推迟婚期的情侣一同奔赴上海,因为导演也看上了怀仁的表演,让她出演“青年女子″。牛郎的戏重,唱腔多,帮他学唱是团领导交给她的任务。宗毅当然是全身心投入,读剧本学唱腔,还要学吹竹笛。他整天抱个笛子练指法,练着练着,手指灵活了,拍出来还真像是他自己吹的。试妆镜头在厂里放映时,连不少知名的电影演员都跑来看,用上海话议论着:“呀,小牛郎gá嗲呢!” “这牛郎蛮年轻哦,像杨丽坤。”人们都为他那英俊纯朴的气质而喝彩。几个月的拍摄,他一步步适应了镜头,走进了角色的心灵。【分家】被关在门外的泪眼;【回家路上】看着织女幸福地抿嘴一笑;【追寻织女】站在牛角船上挑着一双儿女,被吊在半空几个小时转来转去的危险坚韧;【鹊桥相会】抱着两个十几斤重的孩子,登上又窄又陡的“鹊”桥,还眼含激动的泪水……这一组组镜头,完美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令人喜爱的牛郎形象,也记录下他塑造人物的艰辛。能够主演这部影片,是他艺术人生的一次飞跃。他就像突然开了窍,悟出了表演的真谛。从此,大戏小戏每一个角色都从人物出发,用“心”演绎,成为了人才荟萃的省黄梅戏剧团里名副其实的主要青年演员。与此同时,怀仁也成了团里重点培养的导演人才。

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不练功,不唱戏,结婚,生子,转眼人到中年,宗毅发福了。待到风云过后再登台,他还能演风流倜傥的小生吗?宗毅清醒地及时作了自我调整,毅然转向老生和丑行。《女驸马》的刘文举,《天仙配》的土地神,小戏《游春》反串王干妈,在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的《无事生非》里扮演护城官,还有《红楼梦》的长史官,《秋千架》的皇帝……这么多的喜剧形象,个个不同,个个精彩。尤其是后几个新创的角色,宗毅都下足了功夫。《游春》中的王干妈,一个舞姿转身亮相,观众就哄堂大笑了。后面对干女儿的打趣逗乐,宗毅又加上了现代语言,什么“打个电话不就联系上了?”什么“医药费吃不消噢!”还有什么“哦,信仰自由嘛。”令人捧腹叫绝;《无事生非》护城官出场的步态,二人在家按音乐试走了多次,一个下滑音将腿一跷一撩,立即把这个愚蠢滑稽而又自得其乐的人物勾勒了出来,事半功倍。演出这个角色时,引得台下笑声阵阵、掌声如潮。时任文化部长王蒙,第二天一见到宗毅便哈哈大笑,说:“你一出场,就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戏剧家曹禺说:“你演得非常出色,也非常增色。”人民日报记者易凯评论道:“莎剧中最难演出的是小丑,这种旁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增一分则过,减一分则弱……此次莎剧节演出中,最成功的、最得莎翁神韵的,当属黄梅戏《无事生非》中的护城官杜百瑞(道格培里),黄梅戏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成功地将戏曲丑角艺术揉合了进来。”叶涛 、张育年则写道:“杜百瑞的造型更是横生妙趣,一个单帽翅,左右摇摆,形象地揭示出这个角色滑而不刁、蠢而不恶、愚而自得的不好不坏的性格特征。加上黄宗毅身手不凡的表演,使全剧增色不少,使这出轻快、抒情的喜剧十分耐人寻味。″;《红楼梦》的长史官只有短短七分钟的戏,他与怀仁讨论后,设计左手托着茶盏,右手捏块手绢,加上高调门的声音造型和由冷笑变咳嗽的独到处理,把一个腐朽阴险以势压人的老太监刻画得入木三分。观众们称赞他为“活公公″;再说说《秋千架》的皇帝,这是宗毅退休前塑造的最后一个角色。宽袍大袖平顶冠,外表威严很有气势,实际是个幽默有趣的父亲,平民化的皇帝。且看他一出场的四句诗:“小河比大海更泛滥,家事比国事更麻烦,父亲比皇帝更难做,驸马比状元更难选。”这四个“更”一出,观众便乐开了。后面几乎一句话一阵笑声,宗毅在喜剧表演上已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个喜剧角色为他赢得了观众,赢得了荣誉,获得第一届安徽省艺术节演员一等奖、文化部“尖子演员”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后继续奉献,还荣获了安徽省委宣传部颁发的 “晚霞奖”。

花开并蒂。怀仁1980~1981年有幸到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一年,系统学习了中国戏曲史论知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聆听了阿甲、徐晓钟、李紫贵、刘木铎等导演名家的课程,回团后便正式由演员转为导演了。

刚回合肥,怀仁就接到个突击任务:省团首次赴港演出即将成行,《天仙配》的织绢舞蹈新写了音乐,必须在一周内根据新曲子重新编排出新的织绢舞蹈。怀仁脑子一转,将仙女们身上的风带解放下来,组成织锦的语汇,又在最后用三大匹锦缎让仙女们抛起来,此起彼伏形成高潮。香港演出每到这时都有热烈的掌声。这段织绢舞沿用至今,未有大的改变,并被不少剧团依样搬演。

《龙女》、《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是三出风格截然不同的戏,人说是马兰的三部曲,原文化厅厅长蓝天说“其实也是孙怀仁的三部曲”。《龙女》是怀仁进修回团后导的第一出大戏。突破戏曲传统的形体设计吸收敦煌彩塑,神化色彩浓厚的“龙女出海”新奇逼真,主仆两对有情人不同的爱情表达方式有趣有味,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业界关注。上演不久消息传到上海,传到上影厂,导演舒适赶来合肥看了演出,又约了怀仁详谈,当即决定将这出新剧拍成电影。于是,在与拍摄《牛郎织女》相隔整整二十年后,省黄再次走进了上影的摄影棚。怀仁从前期的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到后期的剪辑成片,参加了拍摄的全过程。黄梅戏神话艺术片《龙女》作为建国三十五周年展映影片在全国放映,影响深远。马兰等新一代演员,受到广大观众欢迎、赞赏和喜爱;《风尘女画家》描写了张玉良从雏妓到画家、雕塑家的坎坷一生。怀仁非常喜欢这出戏,读原著小说,向画家请教,到博物馆查看到张玉良去世后从法国运回的遗物,写了上万字的剧本人物分析、导演笔记。这是一出感情戏,她紧紧抓住表演的情感真实,把握戏剧节奏,利用几次“停顿”强调人物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的情感深度,以情感人,扣人心弦。1985年初在安徽省第一届戏剧节演出后,受到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获演出一等奖。二十六年后,怀仁重导此剧,孙娟凭张玉良一角又喜获“梅花奖”;《无事生非》由怀仁与蒋维国联合导演,莎剧的人文主义喜剧风格与黄梅戏的戏曲风格相融合,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她大胆把花鼓灯的站肩和傩戏的面具搬上黄梅戏舞台,一开场就气势逼人。此剧不仅在上海、北京引起轰动,还被选进入人民大会堂,为来访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演出,受到文化部和安徽省政府的嘉奖,是黄梅戏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黄宗毅、孙怀仁近照

1987年与蒋建国合作的《黄梅戏演唱会》由怀仁选曲编排,参加了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后来她独立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到台湾、新加坡演出;《柯老二入党》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进京为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演出。《红丝错》是她移植导演的“吃饭戏”;还有1989年湖北省黄梅戏剧团的建团剧目《天仙配》,为有别于安徽,怀仁重新构思,加入了“云女、花女、小土地、槐荫男、乌云男”等数段拟人化舞蹈,使这出《天仙配》成为别具一格的湖北版;获得文华大奖的《红楼梦》,她是副导演;探索音乐剧风格的《秋千架》,她任戏曲导演。另外她还导演了几出参加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创作剧目,如:宿松的《半边月》、望江的《阿珍》等。每接到一个新创剧本,她都要让宗毅看一看,听听他的第一感觉,请他拿主意。她还曾涉足其他剧种,给庐剧排过小戏,也应邀到深圳导演过几出大型现代粤剧。不管到哪,她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懂表演,能示范,识谱能力强,排戏点子多,从不耍导演威风,从不发火骂人,是个很好合作的好导演。几十年导演生涯,几十个导演剧目,她多次获得省艺术节导演奖、文化部第二届文华导演奖、省政府贡献奖银质奖章,两次获行政晋升一级工资奖励。

退休前四处奔忙,退休后也停不下来。2003年至今,已退下来十四年,怀仁给安徽、湖北,省团、县团导的大戏小戏、新戏老戏有十几出。去年盛夏,还给民营的芜湖县黄梅剧团导演了一出歌颂本县抗洪英雄的新创大戏《王能珍》,配合“两学一做”在芜湖市各区县巡演,参加省艺术节演出,反响热烈。

去年年初度过了五十年金婚的老两口,如今还在为培养黄梅戏青年演员忙活着。宗毅入选文化部“名师传艺”工程,正式收徒传艺;怀仁受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邀约,再次导演神话剧《龙女》,继续培养新一代演员。黄梅戏界当为他俩喝彩!

猜你喜欢

怀仁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怀仁市植保站开展番茄潜叶蛾调查工作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塞上怀仁迎来四海客商 羔羊美食发布万里飘香 2019山西·怀仁羔羊肉交易大会盛大开幕
山西怀仁河头乡:“金香脆”香瓜成增收“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