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与无我之境——读史蒂文斯诗歌《雪人》
2018-07-07吴晨枫
吴晨枫
【摘 要】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现代五大诗人之一。李老师在课上与我们共同分析讨论了史蒂文斯以及他的诗歌《坛子的事》与《观察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他大学就读于哈佛,后在纽约法学院获法律学位。取得律师资格后,就业于哈特福德意外事故保险公司,任副总裁。他的沉思诗是他对生活与艺术最好的诠释,诗中丰富的想象力给生活带来了美的心态与好的秩序。
【关键词】史蒂文斯;雪人;想象力
《雪人》是史蒂文斯早期创作的一首简短的小诗。诗中对雪之意象深刻的洞察力与超脱的冥思静想细腻而深刻。语式抒情而崇高,同时洋溢着康德式明朗圆润的理性,散发出西方古老的诗哲同源的观念。作为一位保险业总裁,他的职业使他得以广泛地接触社会,从中汲取写作素材和灵感。这造就了他的观点,使他拥有诗人与凡人的双重性,即现实和想象,用诗歌串联了两个世界。
一、“雪”之诗境
《雪人》诗风冷静,隐喻哲思。雪,是典型的诗歌意象。在一个无声的世界,白茫茫的一片把天地合为一体。白雪使环境变得极其单纯,充满了纯洁宁静的美感,雪人就沉睡在这样一片明净的世界里,画面纯净唯美,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哀伤。唯有冰心,才可体察寒雪的情怀;唯有历尽数九寒天,才得见寒雪绕松,冠披冰晶,远松映日,冷光烁烁。新年已至,往日余殇不必咎,美与诗意来日可期。风,是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隐匿在几片树叶的窸窣声里的,或是将整个大地吹入苍茫之境的,是同样寂寥的风。唯有风,可以奏响天籁之声,取悦诸神,泽被众生。诗歌的最后,终于出现了诗的主角:雪人。作为雪的倾听者,消解了自身的形体外在,与神共鸣,从而物我两相忘。接近虚无,拥有一种永恒的宁静,一种绝对的平衡。
雪是贯穿全诗的重要意象。诗人在开篇就告诉读者,要欣赏雪景,就必须要有一颗冬天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境,才能欣赏冬之霜雪,雪裹的松枝,冰雪覆盖的杜松,坚硬的云杉。在这样别样的世界里,现实的繁杂逐渐消尽,只留下风的声音,叶之飘零,最后这一切的景象与声音都化为了存在的虚无,成为诗歌一开始的那种冬之心情。从一开始诗人就强调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冬之心情。这种心态是赏雪观景的最佳状态。从整个诗文来看,里边并没有出现赏雪人这一意象。那么这便与中国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
诗人的写作是一个“体悟现实—想象构筑—物我合一”的过程。想象力具有化平庸为神奇的效力,诗人首先学会观察和领悟现实。“精确地观察等于精确的思想。”因此“必须有冬天的心灵,才能领略霜雪覆盖的松枝。” 他以现实来界定想象力的范围,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作为想象力的构筑基础,决定着对艺术想象力的限制。诗歌结尾沉浸于冥思之中,冥思就是泯灭自我意识而自由活动于世界的各种可能性之中。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哲思中,暗合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此时诗人消解了现实与想象的界限,思维与现实合一以理解和享有现实。所以,他才说,必须得有和冬天一样的思维,才能去凝视寒霜和挂雪的松枝;必须得有数九寒天的体会才能去观察垂下冰凌的柏树,以及寒月暖阳下闪着冷光的云杉。这便是“与现实合一”,融于自然,忘却自身,只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可以在风、叶之声中忘掉自己的悲伤,达到“理解与享有现实”的阶段。
二、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诗中的“虚无”之感与东方禅宗精神不谋而合。必须要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霜,看雪,看裹满冰雪的松枝。霜与雪代表了自然万象。一个人要想观赏冬季的美景,必须心怀“冬日心境”,剥去所有主观的情感与成见——不去想冬天的寒风有多凄苦,因为这种“凄苦”也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情感罢了,它只会玷污和扭曲大自然真实、自然的姿态。人只有变成“雪人”,静静地伫立大地之上,用最真实纯净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以物观物,任物自然,才能体会到缀满霜雪的枝桠和挂满冰枝的杜松的真实。就像他在继《雪人》之后,同年创作的《胡恩广场饮茶》中的表达:“我就是我走过的世界,我见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都不来自我自己:我感觉我自己更真实,也更不真实。”穿着紫袍从空中降落的胡恩与菩提树下得道的佛祖暗合,史蒂文斯在诗歌中尝试将感悟鲜活的事物与感悟本质的空虚融为一体。
王维所画《袁安卧雪图》中“雪中芭蕉”一景,暗合了“雪山童子,不顾芭蕉之身1”的偈语,芭蕉生实则枯,断然舍弃自己的“空虚之身”,中国禅宗名画《释迦出山图》中释迦眼神迷茫,眼前一切空白,万物皆空。此时正是他参透现实与红尘的纷纷扰扰,才能坚定修行佛法,达到思维与冥想的高度,证得阿罗汉果。最终悟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无上心法。舍弃空虚之身,物我两忘,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诗歌“无我之境”异曲同工。雪本身就是一个神秘而又纯粹的意象。细读本诗标题,“雪人”(snowman)听上去就和“无人”(no man)相近,诗歌的每一个诗节都逐渐剥离人的主观世界,以物观物。只有拥有了空无之心和冬日冷静如雪的心境,才能理解那种简单至极的自然雪景。《雪人》拥有“一种永恒的宁静,一种绝对的平衡。”意在让人忘却一切欲望、情感和知見,最终达到开悟的境地。
诗人告诉读者用剥离了尘世与繁华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只要保持这种心境就不会被尘世所牵绊。要真正地感受生活,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只有心无杂念,剥离成见,致虚极,守静笃,使自己“拥有一颗冬天的心”,化为“雪人”,才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史蒂文斯:《最高虚构笔记:史蒂文斯诗文集》(陈东飙、张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版.
[3]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5月.
注释:
1.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版,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