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
2018-07-07刘娟
刘娟
【摘 要】“诗化语文”能够影响学生的人文观念,诗化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本文中笔者对“诗化语文”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化;人文精神
“诗化语文”以情感意志为动力,完成了对审美教育规律以及生命活动的探寻,这是一种能够影响学生人文观念的教学理念。学生能够在“诗化”的过程中进入文章中描绘的意境,进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诗化语文”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当然它也必须立足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文化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塑造学生审美、发散学生思维之上,用一種“诗化”的方式展开教学往往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下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对“诗化语文”的立足点以及实践策略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构建“诗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背景
诗意是语文的本色、本性,所以说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诗化语文”就是要将一堂主题明确的语文课变成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处处流淌着诗意。[1]只有构建起“诗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背景,才能够拉近它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诗化语文”的魅力。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看重的可能更多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与国内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长期没有得到改变有关。因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所以它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思想品格、丰富其文化底蕴的作用。基于宏观层面分析,培养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今后受教育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应当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前提。语文教育应当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而语文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则应当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这其实也说明了“诗化语文”的重要性。构建“诗化语文”课堂教学背景,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原则,要正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解决好其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为例,它讲述的是一个“知音难求”的故事。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可以由“知音”这个词来展开这部分内容。“诗化语文”应当以情感为支撑,这其中既包括爱情,更包括友情。眼下物质生活在飞速提高,而“友情”这个词却已经很少会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它们不懂得该如何分享,也不懂得该如何与他人合作。“伯牙”与“钟子期”的情感带入到生活中,便可以理解为学生之间共同努力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情感,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爱好,所以才能够惺惺相惜。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侧重于其情感价值方面的探究。以情感为依托的语文课堂才能够长久,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二、感悟“诗化语文”
(一)创造性的理解、运用教材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其实便储藏着丰富的语文文化知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是“诗化语文”的立足点。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好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拓展环节,这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层次。可以适当删去教材中重复、赘余的内容,以突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侧重学生文学素养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学中也应当有所体现。“诗化语文”强调的是语文教学意境的营造,它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任务即可,需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2]
例如在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由题目入手,向学生们拓展有关于重阳节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像如诗词中出现的“登高”、“茱萸”。可以由教材中的插图切入,进而向学生传递这首诗的意境。这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古诗的韵味,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探究文本的哲理美
语文如同诗词般一样缥缈梦幻又极富有美感,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既要向学生们传递语文知识,更要引导孩子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引导他们探究语文的哲理美具有重要意义。文本的哲理美依托文字而存在,却又不仅体现在文字之上。像如我们在讲解《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故事时,不应只让孩子们单纯的去记忆这两个成语,而是要引导他们去探究这两个成语的寓意和出处,让其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寓言故事不同于其他的故事形式,它不仅具有故事情节,还具有警示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故事中认清事物的本质,所以文本的哲理美还体现在其附有的教育意义之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需要借由引导、点拨等手段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心灵智慧,只有按照这样的步骤层层推进,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欣赏、借鉴经典名篇
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是因为其在语言风格、言辞表达以及文章主旨方面都能够给人美感享受。因此利用好教材中选取的经典名篇,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诗化语文”无法脱离教材中选用的名著,而利用好这部分资源也能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草船借箭》这一节内容为例,它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要求其在十天之内造完十万只箭,机智的诸葛亮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的特点,在大雾的天气下调来几艘草船,不一会就借足了十万支箭。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讲解这篇课文时,不应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借箭”的经过,可以从周瑜“为难”诸葛亮的原因以及曹操的表现等角度分析这篇课文,从而全方位的理解其中的人物以及这篇课文的故事背景。
三、总结
“诗化语文”是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诗化语文”是清静的彼岸净土,是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体现,它需要教师营造出相应的教学背景、创新教材的理解与使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寻文本的哲理美。本文对“诗化语文”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