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2018-07-07钟丽英
钟丽英
【摘 要】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舞台。所以构建有效课堂首先要备好课,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手段的提升,优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发挥课外拓展的功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兴趣被激發,有效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有效课堂;备课;和谐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课外拓展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同时还是概括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更要净化学生的内心,使他们的情操得到熏陶。语文教学通过何种路子,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成效,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推究、思索的问题。现将自己对有效语文课堂的策略探析浅谈如下:
一、灵活处理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凡事穷则变,变则通”,假使我们把教学当作机遇,那么“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有效教学才有了坚实的底子。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样的课文,同样的作业,面对程度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学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预设应该有所不同,作业的完成程度也应该有所侧重。分层次教学便是“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中的最好体现,而分层次完成作业则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实的最好注脚。
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 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哪些重点是学生该理解的,难点如何突破等情况都要作精心的预设和备案。设计出符合学情、切合学生特征,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
有一些初中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一看就懂,对这些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解读,无疑是浪费时间。看看余映潮老师执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设计,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课文朗读:一读,让学生用讲故事的语调来朗读课文; 二读,用朗读表现课文的层次; 三读,尝试读出课文的起伏。
文意把握:请每一位学生先独立思考,用写提纲的方法对课文情节加以分析,用整齐的句式来概括故事的情节。
语言品析:让学生使用点评法,分析某处词语或句式在具体环境中的表现力。
寓意探析:从下面写作任务中任意选择一项,准备当堂创作,分析这则寓言的寓意:
1.找出自己以为能表达这则寓意的成语或四字短语;
2.写一个30字以上的句子,必须用上“优势”或“劣势”两个词;
针对这则浅显的寓言,余老师将教学分为四个步骤——朗读训练、概括能力训练、语言品味训练、写作训练, 教学落在“训练”上,把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课文作为落实各项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设计极为巧妙。 余老师的教学设计启发我们,课文不都是解读的对象,也可以是训练的材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就必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处理教材, 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思,有所学。
二、巧妙的激发潜能形成良好课堂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深感“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暗示和成长。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自在尽情的心里状态下,想象力才能得到恣意的发挥,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如此来看,语文课堂要落实高效教学,必需创建一个群言堂、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学思想。优秀的课堂教学必须不停的使学习者得到美妙的内心感悟,让学习者享用就学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语言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室里老师应该全力创设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营建一个敬重学习者的课堂气氛,用心赞赏和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合理的运用手段凸显自如课堂的灵动
能选入课本的作品不仅精美而且大多是名家大作,怎样让学习者体会其朴实文字下蕴含的深刻内涵,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解析很难收效。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文本,创设演绎情境,使用配乐进行朗诵,或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以配合,通过声形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感官刺激,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领略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效率得以充分的提高,老师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能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教学诗词时,仅凭朗读和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领略诗句的意蕴。因而可以借助画面和音乐的配合,让学生如临其境的进行真情的朗诵,对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在教《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中,长妈妈对“我”的爱主要通过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体现出来, 但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阿长如何买书,为了让学生能有这种情感体验,我让学生分小组表演了阿长到镇上为“我”买《山海经》的情景, 一个大字不识的妇女,要去买一本不知名的书,可见有多么艰辛。 两个小组的学生惟妙惟肖、合符情境的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为何 “我见到书时,心里一阵震悚”,为理解结尾“深厚而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安抚他的魂灵的深意打下了基础。
四、简洁的优化模式展现核心课堂的高效
传统以来,语文教学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习者被动接受的现象极为普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落实这样的目标,必须要不断完善传统的“满堂灌”的单项讲课模式。
首先,在教学设计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活动中,尽量多的给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机会和展示平台,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在教学中改善学习个体,转变学生孤军奋战的方式,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把学生加以组织,共同“攻关”。互助小组的成员组成上,考虑均衡性的同时,还要把各层次的学生合理的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之中,形成势均力敌的小组组合来共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体现。
再者,师生互动的过程,我设计了以探究提纲为线索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设计的过程,努力把重点展示出来。比如,《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上,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探究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课文写了母亲那几件事? 这些事件突出了母亲什么品性?
3.分析文中如何用平实的措辞将母亲的性情描绘的鞭辟入里?
采用这些提纲挈领式的探究题目作为线索,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加深刻,也能更好的引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互相学习,使之一步步的接近探究题的答案。教学方法上,一改以前的做法,不再希望学生能马上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真正耐心的静待花开。最后汇报探究成果时,引导各互助小组共同进行辨析与讨论,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共同完善探究成果。
五、多彩的課外活动促成有效课堂的提升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尤其是要建立起“立体教学”的理念,让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课外拓展活动的延伸与补充功能,共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
1.阅读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利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制定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计划,依据计划开展阅读,通过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2.了解社会,增加生活阅历。让学生通过媒体、报纸或实地调查的方法,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利用周末到路口、商城、广场等地收集广告语、学写广告语,或者对那些不规范用字的路牌、商标进行收集,并提出更正方案。 而且这些素材也可以作为参加暑假厦门市语言文字夏令营做好准备。
3.亲近自然,陶冶高尚情操。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去,观察自然和社会,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感受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启示,丰富自己的思想。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去灵活处理教材,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人,才能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才能使教学效益最大化,使课堂教学走向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我这样教语文[M]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4月1日.
[2]朱海颖.对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J]语文天地,2013(1)
[3]徐一波.语文主体活动式高校课堂构建的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