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最需要安全感
2018-07-07徐高阳
徐高阳
律师的时间是宝贵的,像王丽这种知名律师则尤甚,《中国民商》记者一行到达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时,王丽主任正在与客户交谈。到了约定的采访时间,她准时推开了门,以一句“久等了”略表歉意。
外界对王丽的评价多以“雷厉风行”“女强人”等词语表达,但记者见到王丽本人之后完全颠覆了之前耳闻的形象。亲切的微笑,优雅的谈吐,丝毫看不出她在法庭上叱咤风云的影子,反而散发着一种优雅的知性魅力。
寒暄过后,王丽突然话锋一转:“你们知道民营企业如今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吗?”王丽说道:“是安全。安全首先就是怎么活下去。一个企业家从创业到现在,企业的存活,并不只关系到自己的生产经营,而是关系到家人、朋友、伙伴等等一个大圈子的存活。”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40年,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第一家小餐馆、第一个个体户、傻子瓜子等店铺在创业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哪家企业以后能做成上市公司,能成为走出去的国际大公司、世界500强,其发展成就有很多是想不到的,发展过程更是难以想象的。王丽表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企业。或者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型的民营企业。”
以前我们有民族资本。众所周知,1956年,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王丽介绍:“改革开放之前,国营企业的效益普遍比较低,没有太多的产品,也没有广阔的市场。所以,一些企业就活不下去,连工人的工资也发不出来。盘活的方法就是改革、改制、承包经营。它避免了企业很多原来的弊端,比如没有责任人,没有技术、产品、市场。企业的发展第一要有专业人才,第二产品要适销对路,第三要进行成本核算。经过改革开放,形成市场竞争,建立起新的管理机制,很多企业走出了困境。当然,也有赔本赚吆喝“烧钱”的,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市场策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营企业从萌发、成长到今天,形成了一批实力很强的民营企业,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正在走向强的过程中。当然也有一大批新起步的民营企业,它们的情况完全不同于40年前,如今一些新起步的民营企业很多是年轻人的创业创新。王丽认为:“有的人总想给民营企业贴个标签,民营企业一定要是什么样的。其实,只要不是国家投资的都是民营企业,这就是民营企业最清楚的界定。国家投资的企业经过合资、合作、改制、重整、重组,有的成为混合所有的企业,也有的成为了民营企业。同时也有民营企业把股份卖了,卖给国企成了国有企业。企业本身不管它是什么出身,它都要按照企业的规律来办事。就如同自然法则是最高的法则,谁违背自然法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中国是一个拥有2700多万家民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家在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同时改变了中国。一些人认为,这一批人的血管里流的血液都是金色的,这是一群热爱金钱的人。其实,当企业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企业家所赚的每一分钱与他们的日常消费已经没有关系,而在相当意义上是承担着社会责任。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家的一系列“摸着石头过河”的冒险与探索,丰富了中国的市场供给,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需求,改变了中国一个个产业,改变了一个个城市的面貌。
民营企业的“不安”
如果按时间来界定,民营企业可以分为存活了10年以上、20年以上或是30年以上的企业。10年以上的可能渡过了生存关,但有的企业还没过这关,一场风暴来了或者一个产业政策调整,或者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一个法律诉讼,就可能形成全行业的塌陷,企业有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存活20年、30年的企业,一般来说已经找到了生存的办法,有了生存之道。企业有了合适的产业、合适的产品、合适的技术人员、相应的市场。而且企业运行的规律,财务、风控、管理、人才聚集以及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王丽介绍:“即使这样的民营企业,看似平稳地运行,其实它的抗风险能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王麗认为,民营企业的最大“不安”就是法律风险。民营企业投资兴业最怕法律环境不好。到政府办事要找人,不打点不给办,上届政府批的下届不给办,审批官员调走后继任者不给办。企业家配合反腐调查,人身与经营受限,企业家因行贿受到法律惩处,企业寻求司法救济不能获得法院公正审判,企业遭受国内外监管部门调查,遭受境外法律诉讼和处罚,等等。
民营企业首当其冲的“不安”是资金链短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需要更高的信用。民企贷款的抵押、担保不仅要把企业家自己的股份、资产抵押,还要求其个人和家人、亲戚与朋友的共同担保。所以,很多民营企业都是母公司给子公司担保,就是自己的公司给自己的公司连环担保。也有的是民营企业的投资人本人给公司担保。他自己的固定资产、存款或是其他的投资都拿出来做了担保。而金融机构只有看到这样的担保,才可能给他放款,所以民营企业融资难就体现在这里。
民营企业融资贵。到正规的国有银行,民营企业拿不到贷款,就要找股份制的银行或是其他的金融机构,成本是比较高的,比较贵的。所以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是花了很高的代价来获得资金。而获得这些资金很多时候是借了新债还旧债,否则资金就不能够继续得到。
民营企业抗金融风险能力差。如果遇到金融业波动,出现了一些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要管理风险、消除风险。只要民营企业的贷款稍有违约,就面临着抽贷、不续贷。企业对一处金融机构的还款违约,其他金融机构也都为了避险,对贷款或其他债券等债务宣布提前到期。从而使企业彻底陷入资金断裂境地。因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都是按照规律来办事的。因此资金运转是我们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其次就是突然的产业调整。比如钢铁产业,产业调整压产能,对于企业来说可能直接面临的就是停工。再比如建材行业,在建设过程中市场需求是很大的,但现在很多项目都建设完成了,那么一些初级的产品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这些产能过剩的消化方式,是主动地去找到另外的市场。这个市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很多民营企业主动走出去找市场,并不是有多高的觉悟,而是有迫切的需求。
还有就是创新能力,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能力、行业能力是很难立足的。在这个产业、行业里,企业的竞争对手可能是外企,可能是国企,可能是市场已经很成熟的企业。要想超过它们,就必须在某些细分领域比它们要做得好,就是要创新,所以民营企业创新是不得不做的事。而创新路上也遇到很多的瓶颈,创新是需要有资源的,要有足够的创新人才、要有创新的资源、要有创新的财力支持、要有创新的空间也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所以就要求企业不断地创新才能活下去,而我们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得相对较晚,各方面的资源和积淀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就必须勒紧腰带,省吃俭用,锻炼身体,去跟别人长跑。在国际竞争当中,我们面临着很多的贸易壁垒、投资壁垒、技术壁垒。面临这些更要用超常的智慧,超常的管理。所以每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没有例外,没有人靠投机取巧就能获得长远成功的。
“安全感”在哪
民营企业发展至今,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第一个就是敏感性,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民营企业马上就会评估对自身的影响,并且会迅速地拿出一个决策,如何来应付,也就是决策比较迅速,在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就要解决矛盾。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显然不如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打个报告都是有程序的,要一层一层地汇报。
即便如此,也不能消除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现实。如何抵御风险找回安全感,是如今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王丽认为,民營企业自身建设很重要。首先企业生存,就像人一样,自己的器官要完整,要有活着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硬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是依法合规的存在。如果违规了就会被处罚,如果被吊销执照,那就不存在了。如果被法院判决承担责任,那就增加了更重的负担。很多民营企业都在这个地方倒下了。王丽说:“我处理了无数件民营企业倒下的案件。我认为民营企业家要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就像一个婴儿一样,生下来的时候就要想怎么养大它,而且要走正道。”
强化企业自身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律风险防范。法律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表态的话就可能招致一些风险。有人说不做事就没风险,但不做事,等待企业的就是被淘汰。
风险只能管理,只能让它不爆发。现在很多人把风险惹得到处都是,股市上的、债市上的、产品上的、产权上的、合同上的等等。这些风险,要有非常强有力的管理风险能力,而且企业家要有这个意识。企业需要会计师、需要金融分析师,但更需要法律,更需要律师。
有些企业家觉得现在没事,不需要律师,但出了事再找律师可能就晚了。律师和中医一样是治未病的,当然病发生了也要治。企业应该经常进行法律查体,请一个法律的班子,来看看企业在哪方面存在着风险,哪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很多时候没做错事的企业,有可能有一天突然就被淘汰了。不是因为错了,而是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了。不是因为错了,而是因为别人把你当成对手了。王丽给企业家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就是定时进行法律查体。第二要有强大的处置法律风险的律师班子。第三是企业的发展要走正道,不要触碰法律底线。”
政企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企业家要与政府官员建立“亲”和“清”的关系。 GDP是企业家创造的,是企业创造的,是企业员工创造的。政府只有支持企业,才有GDP的发展。企业家希望能够跟政府跟官员有很好的沟通,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用什么方式能做到这一点,却是值得深思的。有的官员可能为了个人利益去利用企业家,遇到这种情况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官员的调任、变动,造成了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或是更敏感的问题,前任的官员被调查了、违纪违法了,那么企业家的项目就可能被无疾而终。
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的企业家是没有办法的。这时候怎么办,法律虽然公平,但也不是万能的。王丽认为:“首先企业家要据理力争,依法维权。同时,也要独善其身,该调整就调整,该撤退就撤退。有很多的时候后退也是一种前进。”企业家本身要做正确的决策,要有决策进的能力,也要有决策退的能力。
最后一个就是企业家本身要有很好的修养,要有很好的社会人的意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应该把修养摆到比较高的位置。五千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承继着中华血统,也担负着往下传承的责任。企业家创造的价值比较大,能力可能发挥得比较强,越是如此就越要注意自己的责任。
同时社会也要给企业家充分的理解,企业家是社会精英、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幸福的创造者、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供给者、更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这是王丽对企业家的理解。王丽进一步解释道:“我非常坚定地认为,没有企业家就没有社会财富的创造,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就算封建社会也有企业家的存在,也在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有作坊、有农业、有技术改造、也有黄道婆,只是在当时不叫企业家这个名字而已。”
王丽认为,企业家的称呼是一顶贵冠,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企业家,是不可思议的。她呼吁:“我们对企业家应该充分肯定他们,充分尊重他们,充分理解他们,充分支持他们,充分依法保护他们。”
(责任编辑 庄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