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钱人如何理财
2018-07-07陈志武
陈志武
田地与房屋等不动产类加起来,占家庭总财富的比重大多不超过10%。清朝有钱人如何理财?
大约在2006年,我研究过古代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手段,具体想知道那时候的家庭资产结构是什么样的,有多少土地田产、多少房产、多少金融资产、多少古董艺术品。由于其他史料都不能提供所需要的详细信息,只有清朝政府对官员和商人的抄家书可以用。最后,找到178个非常详细的样本,这些抄家书详细记录了被抄家庭的所有资产,包括房屋、田产、家奴、牲畜、古玩、瓷器、衣物,等等。
在传统认识里,以前的有钱人,包括大官僚,一旦有钱了就要置业,坐拥大量田地与房产,因此,在过去的研究中,通常会认为土地与房屋是有钱人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资产形式,比今天中国家庭房产占比还要高。
但是,从我们所研究的178个样本案例中,发现资产总价值排在前几位的“富豪”,其田地与房屋加起来(即不动产类)占家庭总财富的比重大多不超过10%。作为清朝首富的和珅,其不动产比重仅占总資产的4.6%,家产总值达24万两银子。排名第19位的钱受椿,田地房屋的比重仅占总资产的0.9%。就全部的178个案例,田、房两项平均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43.8%,中位数值为40%。
最为重要的是,当我们依照家庭资产规模把这些案例排序时,我们看到,随着资产总量的增加,田房、不动产的比重显著地下降。一般而言,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理财的组合结构会发生变化,早期以田、房为主,积累至一定水平后则转向金银、古董、瓷器、宝玉和非实物性质的金融资产。例如,1782年闽浙总督陈辉祖被抄家,他的家产值47万两银,其中只有4%在田产,金玉铜磁、古董字画等各类物品占44%,典当钱庄金融资产占51%。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清代官员和商人不单纯为了最大化回报而理财,也是为了规避家产风险、抄家风险。“不露富”是重要原则。
在清朝,被抄家是后果严重之事。那时的抄家皆称“籍没”或“籍没入官”,特征是家口、财产一起被没收入官,妻子、儿女都被视为重要家产一起没收,供其他官员使用。这就是为什么官员要做艺术投资,尤其是那些体积小、价值高的艺术品,有它们独特的吸引力,因为这些东西容易转移。
(摘自搜狐网2018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