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生命教育题材的选编与教学策略研究

2018-07-07朱倩倩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教版生命教育

朱倩倩

(安庆师范大学 安徽 安庆 246133)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解读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生命教育题材的选编概述

生命的存在是多元化的,所以笔者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生命教育层面的内容分为“人与自然篇”、“人与自我篇”、“人与社会篇”三个方面,从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教材中选编的生命教育题材的篇数进行统计。如下图所示:

册数 课文总数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必修一 14 2 2 8必修二 16 3 6 6必修三 17 3 5 7必修四 19 1 7 7必修五 13 2 5 3总计 79 11 25 31

(一)人与自然篇

1、认识自然生命。《动物游戏之谜》揭开了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力能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作为生物的社会》将一群群居性动物蚂蚁、蜜蜂、鲱鱼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组织性、协调性以及作为群体出现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和智慧,让我们认识到了生物的社会行为和人类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相互比照。《宇宙的边疆》按照从大到小的空间顺序帮助我们了解了宇宙、星系、恒星、行星、太阳系及地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宇宙,不禁生发出敬仰之情。《宇宙的未来》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大胆的猜想,对宇宙的未来作出了科学的论断,让我们看到了宇宙未来的命运。《望海潮》作者柳永带我们走进了杭州,体验了西湖美景,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杭州地方美丽富饶的人间仙境。《蜀道难》诗人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陵越的磅礴气势,我们从中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2、热爱自然生命。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详细地描写了荷叶、荷花的美好姿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植物鲜活的生命力,也让作者颇不宁静的内心瞬间产生了淡淡的喜悦。《囚绿记》作者陆蠡意外在自己所住的公寓旁的窗边发现了一株常春藤,于是产生了私心,想把它牵进自己的房间里,没想到它的尖端总是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不愿意屈服,如同中华名族坚贞不屈的名族气节。最终,作者把这顽强的生命放回了大自然,这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珍爱。《小狗包弟》阐述了巴金先生养了一条小狗名字叫包弟,同一家人相处了7年,非常要好,但在文革“抄旧”时期,不得不把包弟送到医院做解剖实验。这种做法的结果并没有让巴金先生甩掉心灵上的包袱,而是整整歉疚了13年,这也是对生命的怜爱。

(二)人与自我篇

1、追求人生理想。《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便象征着诗人戴望舒美好的理想。《离骚》中,屈原虽然被奸人所害,但一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这告诉我们无论外在条件如何影响,都要坚持不懈、追求理想。

2、应对挫折失败。《老人与海》中描述了一个硬汉的形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途中又遭到了鲨鱼抢夺的危险,虽然最后老人杀死了鲨鱼,可是也只能拖着马林鱼的骨架狼狈的回家。看似失败,但老人不屈不挠,坚持到底,乐观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但他并没有因为此事消极,在《定风波》中,遇到一场雨,表现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的人生态度。空有才华而无路请缨的王勃触景生情而作《滕王阁序》,借冯唐、李广等人的事迹抒发了自己即使年迈贫穷也不放弃凌云壮志的情感,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的激励着我们。

3、养成崇高品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一篇演说作品,在教育大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高中生研究学问之外要抱定宗旨、敬爱师长、砥砺德行、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富尔格姆先生在作品《信条》中一一列举了他人生的信条,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边城》展现了一个善与美的世界,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翠翠和爷爷之间的亲情、爷爷和乡邻之间的友情以及村名们之间的互帮互助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之美,可以激励我们树立高尚的情操,做一个爱世界、爱他人的美好的人。

(三)人与社会篇

1、培养名族自豪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文中展示了一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形象,我们在了解了梁启超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学者之后,有助于我们学习他革命的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感。《飞向太空的航程》以“神舟五号”载人飞天飞船为主线,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华名族伟大的事业和国人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能激发我们的名族自豪感。《苏武传》描述了苏武被匈奴所拘后在其威逼利诱、关在地窖中、流放到北海牧羊的情况下依然不屈服投降坚持名族气节的故事,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

2、维护社会和平。《烛之武退秦师》记载了公元前630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向秦穆公说明了利害关系并劝其退兵,最后瓦解了一场血腥的战争。《采薇》从侧面描写了将士征战的艰辛生活和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记者大胆地抒写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激烈地批判了纳粹集团的暴行,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年代的美好。

3、反对封建迷信。《琵琶行(并序)》、《马嵬(其二)》、《窦娥冤》、《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哈姆莱特》都是反封建专制的题材。他们中的一些主人公有的遭受了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下场悲惨,有的虽然遭受了残害却依然坚持斗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封建专制的罪恶,唤起我们的人文关怀。

4、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情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简明地写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不同阶段,展现了无私细腻的母爱、深沉严厉的父爱,孩子在父母的爱下长成一个健全的人。《陈情表》真情流露地写出了祖母辛苦抚养自己长大,而在祖母晚年卧床不起时,自己要报恩供养祖母因此不能应招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名族的孝道,教会我们感恩长辈,树立责任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马克思的好朋友恩格斯所作,他对马克思一生的贡献做出了高度的赞誉,也表现了自己对马克思深深的哀悼。自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珍贵的友谊。《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忠贞不移的爱情传为了千古佳话。而高中生对爱情这个话题还处在好奇、迷茫的状态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题材教育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生命教育题材的教学策略

1、开头部分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优秀作品。《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都要求学生识记中国重要作家时代及代表作。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优秀作品一方面是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生命题材的课文更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多介绍写作背景及代表作,用作家优秀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中间环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国家课程模式下,许多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力,背上了应试教育的包袱之后,教师们的教学环节大部分都是导入、字词检查、整体感知、文本解读等。解读文本也只是从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方面入手,这不仅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充满乏味性,学生也会感到无聊,学不到知识。生命题材的课文更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育的主题设置一定的情境和诸多的小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

3、结尾部分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运用。生命题材课文的最后结尾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围绕课文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前围绕生命教育的主题设置诸如辩论赛之类的教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一定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见解,教师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也不必担心考试会如何考。另外还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但这里要强调的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只有充分利用和把握好课堂时间,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

[1]袁行霈.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韩一舟.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人教版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