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2018-07-06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荣誉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创新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创新的旋律越来越激越、昂扬。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的“动员令”。参加大会的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
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通过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说。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六个“坚持”、五个“着力”,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的关键支撑,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已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所释放的重大活力,也更离不开一代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努力。加把劲,就会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取得主动,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在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将承担前所未有、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有创新决心是一回事,能不能创新是另一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总之,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葛均波院士说:“科技创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类更加幸福。除了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幸福以外,科技也是体现一个民族强大和振兴能力的重要指标。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创新,说明我们国家已从战略层面上认识到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中心主任韩德民院士认为:“当前全球科技发展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牵动力量。颠覆性技术突破的不断涌现,正在给更多的行业带来新的巨大变革,理解、把握这一趋势,对科技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现在国内的设备、药品、器械还有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这对我们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说,“我们一定要做到世界最好,不但要发扬工匠精神,还要发扬团结精神,在自主创新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总书记的讲话,对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各国围绕人才、科学、知识、创新治理与创新环境等方面的竞争更加复杂、更加综合,国际科技创新与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加快世界竞争格局和治理体系重构。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强“四個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对总书记关于“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的论述非常赞同。他表示,一定要重视研发源头技术、核心技术、支持产业升级的技术。“这些就是能卡脖子的技术。如果不掌握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一味强调产业链下游的产品产出,那么我们的科技就不足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得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当前,中国在发展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构建广域量子通信系统,我国建成了首个千公里级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同时,经过近10年的努力,科学家目前已可以用低轨卫星进行量子通信。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院士说:“按照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10~15年的努力,在量子通信方面有望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体系,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和能源等领域率先加以广泛应用,实现量子通信网络和经典通信网络的无缝衔接,为形成具有国际引领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下一代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而5 0 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后的两年调试期,FAST先后发现50多颗脉冲星候选者,并认证一颗毫秒脉冲星,取得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现脉冲星零的突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院士做报告时说:“FAST保持领先地位,大概只有十年时间,一旦SKA建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FAST的领先优势终将被其所取代。中国未来射电天文设备的布局,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国内,立足单口径FAST;一个是国际,就是参与干涉阵列SKA,自主研究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单口径与干涉阵列协同发展。”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2014年6月9日,我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围绕这些重点任务,这些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条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110多条改革任务。在科技领域存在的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没有能解决的难题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同时,科技体制改革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现象仍较突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进展滞后于总体进展,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等等。
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改革既要向科技要规律,也要向科技要力量。”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侯建国院士表示:“总书记对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重要要求。当前应当加快科研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如,对科技界普遍关注的‘帽子问题,要有实质性的改革。‘帽子应该与利益脱钩,与责任、科研效率挂钩,并且应有时间的限制、有适用范围的限定,不能搞终身制,从而切实改变‘帽子满天飞的现象。”
“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大会上,总书记的话语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这些话讲到了大家的心坎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说,科技体制改革就要砍掉有碍创新的繁文缛节,让激励政策更活更有“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对总书记关于改革科技评价制度的论述印象深刻。“总书记指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这将成为全世界应当共同遵循的法则。”
“必须要让科技人员沉下心来,认真地做研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周琪院士表示,科技体制改革还是要围绕人来改,怎么样能够让科技人员有积极性,即使是“苦行僧”一样的状态,也能讲到科技就兴奋。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王曦院士对此深有感触。他說,科技体制改革要为科学家“松绑”。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既要营造尊重、相信科学家的氛围,也要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在科研项目决策中让科学家更有发言权。
“如果要求一个科研项目对未来5年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出非常详细的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符合科研创新规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倪怀玮说,科研创新面临很大风险,而现行科研体制有时管理不够灵活,应进一步减少僵化监管,让科学家把精力更多投入到踏踏实实的创新研究中,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总书记的讲话说到了科学家们的心里。要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競争机制,这就是为科学人才‘松绑,让‘千里马竞相奔腾。”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杰院士说。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说,要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潜心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探索新时代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人才的评价机制,调动和发挥师生参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中国试验同步通信卫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表示,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总书记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浙江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宋超表示,本科毕业以来,自己一直从事超导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他倍感振奋。“量子计算自主研发任重道远,需要极大的专注和毅力。我们必须抱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和豪情,踏实而自信地前进!”
作为一名年轻的深海潜航员,唐嘉陵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深感责任重大。他说:“中国载人深潜工程处于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关键阶段,作为深海工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要崇尚和培养工匠精神、拧好每一颗螺丝钉,也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树立大格局、大目标,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创新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总参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杨元喜院士说:“院士群体要在人才培养中下大力气,用我们的品格影响年轻人,用我们的学识引导年轻人,用我们的行为带领年轻人,更好地发挥院士群体的作用,为科技人才的成长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