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之家的势与能

2018-07-06韩璐姚心璐陈晓平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用户产品

韩璐 姚心璐 陈晓平

杨浦五角场素有“上海中关村”之称,这里汇聚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由此延伸而出的孵化器、科技中心林立四周。融之家的办公场所刚搬迁到这个黄金位置的黄金地段。

办公楼宽敞的一层,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建梁的工位安排在一个角落,没有独立办公室,下属汇报多直接在座位上进行,没有繁琐规矩,也没有层级带来的距离感,高效、简明。

但是,“80后”张建梁并不完全像他看起来那样“平易近人”,他会毫不犹豫开除两种人:一种是没能力、没意愿,必须得走;一种是能力超过公司平台,“如果资源以及薪酬奖金已经无法匹配,我会鼓励他创业,某种程度上这对公司有损失,但是成就他人是我创业的初衷,也是我的人生信条。”张建梁直率地说,融之家刚成立两家子公司,由原来的员工担任总经理,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在公司内部,张甚至并不介意下属出去面试,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市场价值,奔着成为行业最优秀的人去努力。

这种利他行为,根植于张的个性,“我本质上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极度渴望挑战,追求赢。”他放任甚至鼓励优秀员工“用脚投票”,可视为迎接挑战的一部分,他喜欢由此带来的成就感,采访前的一个小时,他刚完成10公里慢跑外加80个俯卧撑,两个月内将体重降低了8公斤。

其实,就三年的创业历程而言,张建梁和他的团队在第二年即实现盈利,第三年已是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在强监管的当下,他认为行业的精彩才刚刚开启,“我从来不觉得天会塌下来,越有挑战越兴奋,因为有更多事情可以做。”

三年起势

明白了两件事:顺势而为、用数据说话。

《王者荣耀》风靡的时候,张建梁迷上了这款手游,他最钟爱的角色是“鬼谷子”,具备极强的突围能力与防御力,是“伤害”与“辅助”兼具的法师,所拥有的技能与张建梁生活中的角色很相似,“大招是可以给团队英雄加速和隐身,我很享受给团队‘增益和‘赋能的感觉。”

张建梁选择创业,完全是这种个性使然——不安分、求突破、求刺激、追求价值创造,几乎所有的尝试和决定,都是基于“好玩”。“好玩”标准有三:陌生、有挑战、有意义。因为好玩,他比常人更努力,得到了更多机会,仅仅6年时间,就已实现了由职场新人向多次创业者的跨越。

2009年,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建梁,由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离家前往创业热土深圳,进入腾讯,当年为抗衡百度,腾讯谋划推出搜索引擎“搜搜”,他刚入职场就扎进了项目组,朝九晚十,进行长达一年的封闭式开发,看似苦闷的研发经历,锻炼了其个人研发能力,第一次切身了解大公司的组织规范化、制度设定的严苛。

此后,腾讯战略调整,宣布将“搜搜”并入搜狗搜索,“搜搜”品牌就此消失。这个决定让雄心壮志的研发团队极为失望,很多人選择离开,张建梁也和其团队在完成了最后一次大型封闭开发后,离开了腾讯。不过,这个职场新人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决定创业,“我发现,苹果手机出货量在快速增加,市场逐渐打开,想专攻苹果手机的图像展现。”他拉拢一个朋友组队开发,产品效果很满意,可缺乏市场和销售经验,无法商业化,折腾3-4个月,最终放弃。

这时,一位前同事邀请同去博时基金,大学就炒股的张建梁,决定跨界到金融业一试身手,起初从事大数据研发与报表系统的开发,后专注于公募基金业务的互联网化,早早洞察到产业“触网”趋势的他,主推了公募基金行业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创了行业先河。

在基金这样的高精尖行业,张建梁见到了不少牛人,每到中饭时间,他十分热衷与基金经理们凑一桌,天南地北听他们聊趋势、说行情。如今回想在博时的经历,张建梁坦言他明白了两件事:一要顺势而为,很多事和投资一样,选择对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二是用数据说话。在博时期间,他通过开发报表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高层量化评测公司的募投能力,大大提升了考核与激励的效率。

在深圳的日子里,张建梁经常将见闻和创业设想分享给五湖四海的朋友,其中一位是其在复旦的同窗挚友罗璇滨,这位高中即持有数据分享系统等多项个人专利的程序员,逻辑思维缜密,起初在百度搜索部门,后去唯品会负责大数据应用和个性化推荐,罗璇滨事后回忆说:“他(张建梁)有很多创业‘点子,听起来都挺奇思妙想的,仔细研究似乎行不太通。”

2014年,张建梁回到上海,加入汇添富基金,转型成产品经理,思考的问题离用户和需求更近了。当时,总经理林利军热情地推动互联网化,对技术研发投入非常慷慨,张建梁如鱼得水,一入职,即参与研发市面上第一款T+0活期理财产品——现金宝App。

起初,现金宝App无法支持大额支付,只能凭借U盾在PC端支付,为优化体验,方便用户转账,张建梁助推业务部门与银行“直连”,以用户为先,持续迭代升级,换来了现金宝App的“交易神话”,至2015年,现金宝平台保有量突破千亿大关,客户数超过千万,累计成交量突破1万亿元,稳居基金公司自有平台的头把交椅。

汇添富充满激情的“林氏烙印”,也深刻影响了张建梁,“我记住了一句话:成为行业最优秀的人。”当年,林利军笃信“极致者胜”,他从不吝惜高薪酬和奖金,时刻鞭策员工不断挑战自我,达到更优秀的状态。

2015年,42岁的林利军离职创业,带头人的出走,给了张建梁极大的震撼和思考,他重燃了创业激情。从腾讯到博时、汇添富,超过5年的职场历练,植入互联网与金融两种基因,他懂用户需求,也懂金融产品,有创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此时,他有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2014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国内P2P浪潮席卷而来,行业变革日新月异。身在行业一线的张建梁,开始研究互联网在证券、保险、基金、彩票、信贷等各个细分的应用,抓住一切机会与人碰撞沟通各种想法,他很快将着眼点落在了消费金融。

彼时,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近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诞生,“京东白条”等创新产品也日渐丰富,中国消费性贷款规模正迅速窜升。“我有个明确的判断,2C的消费金融领域将成为爆发的领域。”张建梁说。然而,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基于互联网的能力和方法论,尤其在获客方面,业务需求和有效供给存在巨大的落差。

张建梁最初的想法,就是构建一个居间撮合的搜索平台,“线上贷款的问题在于,用户与信贷机构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贷款成功率很低,成千上万的用户、数以千计的信贷产品间,需要一个匹配的通道,提高贷款效率。”他决定说服长期从事搜索研发的罗璇滨加盟,但时间却非常紧迫,因为罗刚被百度高薪挖回,即将动身入职。

张建梁至今清楚记得,在一个周日的下午,两人在罗家附近的星巴克聊了四个小时,从行业判断侃到创业机会。这次谈话,是他创业的第一个挑战,商业雏形的说服力张心里没有底,他试图诉诸于职业危机感及旧时同窗情谊等非商业理由。最终,突破“职业天花板”触动了已到而立之年的好友。

罗璇滨告诉记者,听惯了老同学多年的“空想”后,直到那次谈话,他第一次感觉到,大方向是“靠谱而有潜力的”,互联网征信正在兴起,基于数据化的互联网信贷即将爆发,存在垂直化入口的机会;加之两人在大公司历练多年,在搜索引擎、流量运营等方面驾轻就熟,罗璇滨当晚便决定推迟入职,并在一周后回绝百度,成为张建梁的创业搭档,担任融之家CTO主管技术研发。其后,张建梁在汇添富的同事邓周也加入了进来。

张建梁与罗璇滨的搭档,在公司内部被戏称是“文武双全”组合:张建梁属于“武官”,有个性、有冲击力,对“赢”极为渴望,思维上天马行空,做决定更大胆,难免有些急脾气;罗璇滨则是温文尔雅的“文官”,温和、稳妥、谨慎,拥有极强的逻辑思维,也敢于向张欠成熟的想法说“不”。这种性格互补,使之成为完美的合伙人组合。

然而,对于2015年的这两名年轻人而言,一切都是未知的,他们必须从零开始,确定方向、开发产品,并找到需求方。

技术立业

能用机器做的事,坚决不用人。

张建梁和罗璇滨在腾讯、百度的职业经历,让两位切身体验到了平台的力量,他们想搭建一个消费金融的线上平台,成为垂直入口,同时连接借款用户与金融机构,基于用户的需求推荐B端机构产品,并向机构收取居间服务费用。

“当时的判断,机构端的技术服务会是相对好切入的蓝海市场。”张建梁敏锐意识到消费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获客需求,他们的大笔营销預算正流向百度等流量平台,到处寻找潜在用户。

此前,北京已有多家机构切入进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但是,他们多采用线上提供信息,线下授权、促单的方式,“这些平台企业有点类似滴滴,平台负责接单、派单,服务人员不归属于平台,线下服务就没办法进行监控与检验。”张建梁说,融之家创立伊始,便希望形成一个纯线上的互联网闭环,他有着激进的执念——“能用机器做的事,坚决不用人”。

方向一确立,罗璇滨便带领新招募的团队进行产品开发,他亲自敲下公司的第一串代码,最开始的设想是一个垂直领域的搜索引擎,后来他发现,互联网贷款的需求跟常规网页搜索存在本质区别,要匹配的不是关键词,而是用户的需求跟资质,“用户需要的贷款产品,只能从他的活动特征、行为轨迹中提取归纳;资质更复杂,要对用户征信、行为数据以及贷款产品的数据有了解,以此建模才能进行双边撮合。”

基于两人在搜索引擎的多年技术沉淀,张建梁和罗璇滨在创业初始便熟稔地运用搜索领域的顶尖技术,以机器学习的训练方式,归纳、设置、关联十几万的关键词词库,快速提升融之家平台在各大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并免费获取数百万种子用户。

2015年9月28日,融之家主力产品正式上线,成为国内第一个互联网贷款搜索平台,为个人提供贷款在线搜索和申请服务。事实上,融之家开发的1.0版本,其产品形态类似于91助手、腾讯应用宝这样的应用市场,合作机构将自己的产品放在APP上,用户要借贷,就下载相应的产品进行操作。

选择9月28日这一天上线,也透露着张建梁率性的一面,他推崇“讲爱的公司”,就选择了“就爱吧”的谐音。当天晚上,他亲自预订了一家西藏风格的饭店,全员聚餐吃火锅,团队拍了张合影,一数刚好20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平台初创,张建梁作为CEO,既当后端研发,又当前端销售,马不停蹄地抓住各种机会向人介绍平台的价值与功能。平台入驻的首家合作机构是平安普惠,谈判时融之家的平台尚未正式上线。张建梁辗转多次约到平安普惠的市场负责人,介绍了平台获客模式,强调了以技术手段精确筛选用户的价值,但是,面对一家成立未久的初创公司,客户难免会质疑其流量的质量和规模,“当个免费渠道试试”成为打动对方的理由。

双方合作初期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平安普惠对目标用户要求高,单个产品的金额在2万元以上,融之家刚起步,能寻找和匹配的用户量非常有限,直到半年后,平安普惠将产品金额下调到1万元以下,双方的合作才迅速升温。

即便平台初期能提供的获客服务较为简陋,也是市场真实需求的体现,流量开始水涨船高,“你我贷”等客户纷纷入驻融之家平台。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整体市场突破2000亿元,较上年高出了整整一个数量级,机构越来越关注流量来源以及转化效率,融之家正赶上了风口,上线仅3个月,平台用户总申请金额数就突破了50亿元,张建梁明白自己的创业之路真正切中行业要害了,公司在圈内名气迅速扩散开来,获客服务开始出现买单者。

“量化派”是融之家第一家付费客户,一开始,融之家团队在App Store中发现了这个钱包产品,免费将产品上架了,没想到,产品一上架便非常受用户欢迎,申请量特别多,于是,张建梁和团队辗转多方,联系上了量化派CEO周灏,向对方表达了初步合作意向,对方非常爽快,合作推进十分顺利,融之家有了第一笔进账。

“消费金融的需求很特别,刚需且有时效性,C端用户与B端机构之间,只要两边相互拉动,平台就能启动运行起来。”张建梁总结说。

一直到2016年上半年,融之家的产品形态一直类似应用下载市场,留不住客、存不下数据,给人做嫁衣的商业模式难以长久。“融之家的最终逻辑实质上是一个平台,用户在平台上完成从信息搜索、咨询、联系客服、借贷的闭环,对于机构客户来说,可以在融之家平台上一站式完成服务。”张建梁解释说,但是,直接在平台上搭建闭环,要求合作双方数据开放,不少机构有顾虑,能说服他们的就是实力和价值。

随着平台名气与口碑的增长,越来越多合作机构愿意在融之家平台上完成贷款闭环,以此来更好地了解用户体验、获取用户画像,进而指导产品设计。这是公司第一次重要的迭代,从单纯的流量合作升级到“流量+数据”、“流量+智能”,融之家平台完成了互联网贷款闭环服务,变不可能为可能。

之后,融之家上线了第一款股份制银行的信贷产品——上海浦发银行的“青春贷”,把服务扩展至传统金融机构,在机构客户类型上有了重要突破。今年4月,平台上线了信用卡申请独立入口,目前已有8家银行的100多款信用卡产品进驻。

B端合作机构的增加,C端用户流量的井喷,融之家的行业价值得以彰显。对于用户而言,平台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精准贷款产品实时推荐,使得用户能够节省借款时间成本,打破信息孤岛。

而对另一端的合作机构来说,平台则能够提供精准的分析,从资金成本、产品利率、额度、覆盖区域及产品推广模式等各个维度,进行先期设定,同时对用户展开职业、收入等借贷资质的精准定向与筛选。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获客成本,精细化运营,以最少的费用,寻找到最需要的用户。

據统计,融之家提供的一站式完整借贷体验,平均为每位平台上的借款人至少节省3小时,提升借款成功率近70%,降低贷款时间成本约80%,减少贷款资金成本5%-10%。

平台独特的价值换来了合作机构的持续信任,融之家也逐步走向盈利,至2017年2月末,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4个月后,突破2000万,不久又突破3000万,如今,融之家合作的金融机构已超过1000家,累计撮合借款金额150亿元,最高日均借款申请笔数50万次。至此,融之家已跻身行业前列,成为头部玩家。

与多数创业公司的“九死一生”相比,融之家的发展之路似乎并没那么“苦情”,“运气是有的,但更关键的是顺势而为,踩准了趋势。我们团队复盘时也一直在强调,瞄准航道比盲目前行更重要。”张建梁说。

用户为本

每一次迭代都是由用户价值驱动的。

就细分行业而言,融之家的用户规模和业绩表现已是相当惊艳,其中的关键之道就一个:精准。

张建梁将融之家的作用,比喻成“hao123”一类的列表,本质上是一种导航功能,促成用户和金融机构间的精准匹配,“我们的差别是,从获客、追踪、计费等每一个步骤都是以用户价值为驱动、以数据为标准的,技术含量更高一点”,所谓技术活,更直接的表述是“营销建模”。

“营销建模就是研究用户行为和产品行为,给用户打分,给产品打分。”融之家CRO刘晓峰形象地解释说,针对用户在融之家平台内的浏览与点击方式、页面停留时长、打开率等活跃度和响应度行为,通过持续性的聚类分析,对每一类客户进行标签化与评分,去寻求活跃用户的标签共性,也深入研究不活跃用户的流失原因,并以多种触达方式去追踪用户,唤起部分不活跃用户的响应度。

刘晓峰说,融之家的产品列表是千人千面的,根据用户数据的挖掘及分析,会自动呈现一个贷款排序。这一排序,是基于2000+个用户基本属性定向、500+个关键词定向、200+个金融属性定向,以及近百种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提取的。

“用户持续点击的意愿是有限的,比如说,一个25万额度信用卡持卡人,几乎不会考虑3000元的信贷产品,如果用户在平台上连续两次点击的产品他都不满意,第三次产品平台又推荐错了,这个客户很大可能就流失了,连带平台前期的流量投入,也有去无回。”刘晓峰说,借贷用户与金融产品的精准匹配,成为融之家立身的根本,这种不断完善数据和用户画像,比如用户籍贯、学历、工作等数据,借以了解用户的财务状况和需求,并不断完善后台的算法模型,与张建梁“用数据说话”的理念不谋而合。

用户画像是营销建模的起始,在设计初期,罗璇滨带领的研发团队,便采集了数百个应用特征,设计出数千个特征变量,通过海量数据反复验证,最终根据相关性筛选出数十个关键特征,以此来标记和识别申请用户。比如用户的手机、位置都是较核心的特征,有助于判别用户的消费能力。如果一位使用iPhoneX的用户,平台向其推荐一款两三千元的借贷产品,大概率会让用户“很不爽”。

用户画像也服务于风控模型,以进一步提高用户和产品的匹配度。“我们会通过模型判断用户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借贷只是将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到现在使用,量入为出是核心概念。”刘晓峰说。

用户在平台内的停留时间、点击行为、浏览记录等行为数据,均会转化成分析素材,进而捕捉可能的服务机会。

举例说,如果一位用户已选择了某个借款产品,却未完成申请过程,而模型验证产品与用户是匹配的,“系统会判断用户是有借款需求的,可能申请填到一半,有电话或者访客,中断了申请流程,我们会选择电话触达,提醒对方完成手续,或者询问放弃的原因,”刘晓峰解释说,鉴于电话触达成本较高,在下载但未完成借贷的用户中,融之家只选择5%-10%的高潜力用户,进行电话追踪。

除了对用户进行“画像”外,“画像”的另一方是金融产品。融之家平台,已基本综合市场上主流的消费金融产品,覆盖度小满、小赢卡贷、拍拍贷等数百家机构,每个产品审批通过率、借款额度、借款利率等差别化数据,都构成用来“画像”的特征。

张建梁告诉记者,平台对接的机构常有特别要求,比如要求借款人有信用卡、车辆或者房产等。这种定制化的需求往往不一而足,比如,有家银行认为,在凌晨1点到5点申请贷款的客群违约率高,平台将对该需求进行个性化处理,在这一时段内,该银行的产品会被隐藏,用户浏览与搜索,均无法看到相关产品。

这种精准导流的能力,已得到数百家金融机构的认可,买单者从股份制银行到上市的互金新贵,度小满“百度有钱花”就是融之家平台上的一款主力产品。

这种撮合者的角色,也为融之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上帝视角”。区别于金融机构的自有平台,在用户行为上,只能了解自有用户在平台内的借贷行为,融之家则掌握了用户在不同产品间的借贷数据,从产品喜好、审核通过率,以及借贷总额等。

基于海量的后台数据,融之家乐意为合作伙伴提供产品设计、体验优化的建议,如市场可能出现的新场景、产品额度的动态管理、利率设计及策略调整等。举例来说,针对特定优质客户,市场利率多以年化18%为主,机构方若因循守旧,自家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了。目前为止,这些建议多是免费的。

越来越大的业务量,也给融之家带来了持续的压力,这种压力集中体现在算法模型和技术架构上,相当长的时间内,张建梁一直在内部强调“苦练内功”。比如,融之家早年的数据处理是基于规则的,其后扩展至更为复杂的模型、排序策略,不断迭代,“给最早的算法准确度打60分吧,”罗璇滨说,“现在可以打到80分以上,未來的一两年内,准确度将会提升到95分。”

为此,融之家耗时半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升级,以确保线上所有服务和功能更稳定顺畅,保证亿级用户量的响应需求,“我们将所有底层架构全部推倒重来,重新做一遍”,罗璇滨告诉记者,并将此形容为“在不影响任何飞行状况的前提下,对高速运转的飞机引擎进行更换”,而常规功能的增减迭代,也会以每两周的频率进行更新。

取舍之思

只做三件事:精准营销、大数据和IT服务。

到2017年,融之家已从起初的20人,扩充至200多人,其中超过60%为研发团队,除了创始团队,CRO刘晓峰、CPO沈进昌和CAO潘志伟均来自知名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对市场和技术都拥有强烈的敏锐度。最新入职的风控总监徐光林,则是数量经济学博士出身,具有丰富的风险模型经验。

从这一年开始,张建梁要求罗璇滨等合伙人,减少对常规业务的介入,将重心转移到管理上来,他对管理资源的迫切需求,是有原由的。

张建梁面对的不仅是扩充后的公司团队,更重要的是,相对保守的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也纷至沓来,他们的定制化要求更高,对接流程更繁复,业务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大。同时,消费金融行业急速扩张,许多合作伙伴赚得盆满钵满,市场诱惑非常多,张建梁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去思考“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目前融之家团队只专注在三大服务:互联网获客、大数据以及IT系统服务。简单说,只做平台服务,不涉足金融产品。

“只要在细分领域做得好,有一定市场占有率,我们一定能活得不错。获客是业务的上游方,这是我们永远不会放松的一个阵地。”张建梁说。

作为这一公司战略的落地,2017年9月,融之家发布了Fin-Cloud信贷云系统,这是三类服务的集大成者,主要面向线下传统金融机构。

“目前许多银行,都有非常强的动力转型互联网,推进消费金融领域的产品尝试,基于Fin-Cloud信贷云,我们会与银行共同研发,提供渠道流量分发、金融BI分析、金融产品设计与管理、大数据风控引擎等核心功能服务。”张建梁说,该服务很快得到国内某大型股份制银行的响应,很多有想法的银行将大量“触网”工程外包给融之家,而技术能力的开放,也标志着融之家正式进阶为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张建梁看来,很多区域性银行拥有独特的数据优势,比如掌握当地用户的公积金、社保数据,专注于本地化人群的服务,只是IT系统和互联网运营的能力不足,而这正是融之家的核心优势。

为此,他特别邀请刘晓峰出任CRO,开拓银行机构业务,刘是金融工程专业出身,曾赴美工作多年,先后供职于花旗、Capital One、兴业银行等,在兴业时长期负责同业业务,熟悉城商行、农商行以及非银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而在被誉为金融科技领域“黄埔军校”的Capital One这段经历,让其本人在精准营销、数据建模和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

据刘晓峰介绍,Fin-Cloud信贷云系统的一项特色服务是决策引擎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定判断条件下,可帮助银行自动执行业务。比如,一旦设定用户评分等参数指标,系统能直接给出建议,“举例来说,对于分数较高的人群直接审批通过,分数次高的人群增加人工审核的程序,分数较低的一类人直接拒绝,且能帮助银行客户检测其风控模型的完整性,辅助完成个性化需求”。

而在Fin-Cloud信贷云系统内,流量、数据与IT服务三大板块协同运营,构成了一种“专属优势”,“如果是一般技术提供商,只能搭建独立运行的服务系统,Fin-Cloud系统则会和融之家的用户无缝对接,系统一旦上线运行,立刻会有业务跑进来”。

当然,以技术立业的融之家,也未敢疏忽对新兴技术的探索,比如区块链。融之家已组建了20人的区块链小组——将近公司1/10的人力,参与区块链项目的产品、技术和设计,现已完成了区块链电子借据平台的初步落地,这一项目与微众银行合作,采用了开源的Fabric框架作为底层技术,实现可溯源、无法篡改等特征。

从美国回来的刘晓峰,对融之家的各项业务非常有信心,他惊讶于国内年轻人消费的潜力,“我们平台每天峰值有50万次申请,平均差不多一个人申请两个产品,就是25万的人在申请,大部分金额就8000-10000元,在国外简直没办法想象。”

在这种大势下,罗璇滨认为,融之家这样的平台会长期存在,“很多人担心市场会向头部金融机构集中,其实消费金融市场不同于电商,用户愿意去申请未必能拿到授信贷款,平台的需求会更强烈。”据统计,45%的申请者获得服务后,第二次还是会首选融之家。

创业之初,张建梁曾担心过消费金融行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并认为这可能会降低综合平台的服务价值。近来,随着业务不断升级,他个人却越来越乐观,尤其是关注到金融改革的四个动向,“第一是打破刚性兑付,第二金融机构破产法提速,第三利率市场化,第四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张建梁说。

他本来预期市场化趋势要等5-10年,现在明显感觉速度会更快,“我们期待更多市场化改革和差异化竞争,与国际同行比较,中国金融业可以有更大的活力。越市场化,越要竞争,越要差异化,我们的画像就可以做得更好,为用户的服务价值越高。”对于张建梁而言,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團队能沉下心,将B端和C端的服务做好、做到极致。

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不含房贷)市场规模约为9.8万亿元,大体是一个两倍于阿里巴巴GMV的体量,且有望持续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

而金融变局对于融之家的价值提振才刚刚开始,“机构一定会高度差异化,假设有一天,我们可以告诉用户,哪里利率最低、哪里有优惠活动,并帮助用户省下几十万元,那时平台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张建梁说,这是他特别兴奋的地方,一切正渐入佳境。

基于这种愿景,张建梁调侃现在他的决策风格更大胆了,以至于将相对理性的罗璇滨带偏了,原来风险太大的事情,现在觉得可以试试看,暂时亏损没有问题。“我一直跟大家开玩笑,再冒险的游戏都比不上创业,这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生命旅程。”在五角场办公室的一角,张建梁朗声笑道。

猜你喜欢

用户产品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Twitter用户增长未达预期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玩具产品供求
玩具产品供求
智能手机用户普遍忽视恶意软件威胁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