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何之谜:从老大混到老二

2018-07-06匡己

看历史 2018年4期
关键词:萧何沛县县令

匡己

刘邦。2017年10月25日,江苏省南京博物院历史馆,江苏古代文明展。

萧何,千古良相,汉初三杰之首,是刘 邦成就帝业不可或缺之人。后世对其 之定位,也多将其视为刘邦集团中的 二号人物,忠心于老大刘邦,是如何做好一个 副手的模范典型。以此印象,于古史中去细察 萧何生平,却发现有不少疑点,令人感觉那一 片忠君之色下,似有其他隐情。

潜龙勿用

关于萧何的主要信史材料,是司马迁所著 的《史记》,他在其中被放到“世家”一类中, 此类专用于记叙那些在司马迁看来,重要性仅 次于帝王之人。

但在《史记》中,萧何的形象,却有很多 模糊之处。如,不知其生于何等人家,父母从 事何种工作,社会地位如何。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 主吏掾。”萧何,乃是沛县丰邑人氏,有“文 无害”之能,以此当上了沛县的“主吏掾”。 这是《史记》中萧何出场的情况,与其相比, 刘邦、项羽都有关于其家庭背景的描述,与萧 何同列于“世家”中的张良、陈平、周勃等人, 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司马迁著述《史记》时,有所谓互见之法, 即将一人之事迹,根据叙述所需,分置于不同 篇目中。然而翻遍《史记》一百三十篇,也找 不到关于萧何家庭背景的一字记载。那就只有 推测了。

“文无害”,有两种解释:一是善写公文, 一是善处公务。总而言之,都是有行政之才干。 这样的苗子,可不是彼时一般人家所能培养出 来的。读书识字,于今日是普及大众,在两千 余年前,则是社会上少数人才有机会得到的“特 权”。若非王公贵族,那么便是家资殷实。

考虑到秦始皇曾将许多地方上的豪强连同 贵族一同强行迁入关中,而萧何一家得免,那 么可以就此推断,萧家,本是沛县一中等土豪。

再来看看这个“主吏掾”,根据诸多学者 的研究,此为一个仅次于县令长的官职。“主 吏掾”的关键词在一个“主”字,县令长之下 主要的属吏,地位高于其他属吏,仅次于县令。 就是副手。

萧何做官时,为秦朝治下,秦始皇以强硬 手段将存在于关中地区的郡县行政体制推广到 新近征服的六国之地,沛县也在其中。这套行 政体制有一特点,即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一一 县令长,由朝廷任命,基本上都是外来者,故 而沛县人氏不可能做沛县之令长,但县令长之 下,配合他开展工作的属吏,则多为本地人。

萧何能成为沛县令长的副手,除了他个人 的杰出才干外,与其家庭或者说家族在当地的 势力也应该有关系。假如当地曾有那么几位大 土豪,被强迁进了关中的话,那么萧家,或许 便成为了一等一的存在,是任何一个外来令长, 都要拉拢的地头蛇。

《史记》又言,萧何曾因为政绩出色,得 到上级领导的推荐,要将其弄到皇帝身边当差, 但为其所拒绝。疑点又来了。一个县令长之下 的属吏,怎么可能绕过县令长,直接与上级搭 上线?而且对于上级的美意,还有拒絕之力? 更令人生疑的是,赏识萧何的上级领导,有着 非同一般的官阶一一御史。

御史,在秦朝官制中主掌监察官员队伍之 职,最高主官名为御史大夫,其地位仅次于丞 相,史称为“丞相之副”,而在与皇帝的关系上, 又要略胜于丞相几分。御史大夫之下的属官有 御史中丞、监郡御史等。与萧何打交道的御史, 当是一位监郡御史。

再来看看萧何的直接上司,那位沛县县令长。

此公在《史记》中是一个绝对的配角,姓 甚名谁都没写清楚,其主要事迹是他在陈胜吴 广举事之后,风闻天下各县之中,多有本地属 吏杀了外来县令长造反的事情发生,心中惶恐, 便准备主动“投诚”,加入到起义大军中,以 免哪一天突然被哪个属吏当成了投名状。

在这位县令长的计划中,他所物色的主要 合作伙伴,有两位:一是萧何,一是曹参。其 时曹参的官职与权力,均在萧何之下,实际上 都要看萧何意思行事,对此《史记》有明文记 载:“(曹参)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居县为豪吏矣”。

不料事到临头,这位县令长突然反悔,最 终以被“义士”所杀的结局收场。需要注意的是, 从这位县令长极少的戏份与临死前的举动来看, 他似乎并不具备实际上主政沛县的权力,这个 地方,都掌握在以萧何、曹参等为代表的地头 蛇势力代表手中。

那么身为“主吏”的萧何,又是如何操控 沛县的事务?对于刘邦集团的构成,后世学 者有所谓的“丰沛元从”之说,即一帮由他 的老乡所构成的铁杆分子,包括萧何、曹参、 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人。此为刘邦集团的 中坚力量,而在刘邦集团出现之前,这些人 要么是沛县的官吏,要么是沛县的无业游民, 或者说,黑帮分子。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受 到萧何的“领导”。

如曹参,为沛县狱掾,沛县司法之官,位 在萧何之下,自要听其号令。夏侯婴,为沛县 厩司御,管车马的,那也是萧何所指挥的对象。 周勃、樊哙,都是无业游民,他们似乎并未受 萧何的直接指挥,但他们的大哥一一刘邦,毫 无疑问对萧何很是尊敬。这种尊敬的原因,离 不开萧何对刘邦的特别照顾。

刘邦是无业游民,但他不是无赖,司马迁 所言无赖与后世所言无赖是两码事。前者指 没有一个正当职业,比如种田,后者指流氓。 刘邦绝非流氓,家境不错,家中虽然人口众多, 却还有能力送他去读书,只不过他无心向学 罢了。

不好读书的刘邦,在沛县主要从事“社会 活动”工作,如沛县另一土豪,极有可能的黑 帮头子王陵,就曾是他去投靠的对象。更令人 吃惊的是,此人还曾远出沛县,投奔一个名为 张耳的人,时间有数月之久。这个张耳,可不 是寻常人物,其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 的门客,为当世著名游侠。游侠,说白了,也 就是存在于官方法制秩序之外的人,是秦朝政 权的敌人。刘邦,曾视信陵君为偶像,大约其 青年时期的人生理想,便是做一游侠。

萧何很看重这位“有志青年”,不仅时常 利用职权在一些事情上偏袒于他,还在其到咸 阳服徭役时,赠其多于其他人的钱财。这个刘 邦也是奇怪,到咸阳服徭役,本是凶多吉少, 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却是去了很多次一一 “常繇咸阳”。联系到那游侠的理想,那么刘 邦去咸阳服徭役,会不会有去联络拜访其他隐 藏于地下之游侠的可能?

萧何对于刘邦种种异常之举,焉能不知? 然而他却有意庇护之,就甚至在刘邦后来私纵 徒役(服徭役之人),聚集起一伙人,躲在山中, 开始公开与秦朝政权对抗之后,萧何明知其所 在,却隐瞒不报,还长期与其保持暗中联系。 故而当那县令长准备起事时,萧何就能迅速令 樊哙去急报于刘邦。

种种迹象表明,在沛县这个地方,真正的 老大级人物,很可能就是那位家势显赫,人脉 深厚,黑白通吃的主吏萧何。刘邦则是在其照 顾与庇护之下的一个“社会活动家”。

他们各自的命运及彼此间的关系,随着秦 末战乱的到来,开始发生剧变。

主客易位

秦末战乱,正式开始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 暴动,非正式的开始,则是不胜枚举,在陈胜 吴广之前,便有许多的地方反抗活动存在,刘 邦进山便算是一例。

当沛县县令长死于非命之后,沛县的起义 军需要一位领导者。明明都起义了,却还没有 一個领导者,这也说明了刘邦此时距离老大的 位置,还有一段距离。

选老大之事,也是充满了疑云。按《史记》 记载,众人皆推刘邦,刘邦却力辞不就。他不 当,那么就是萧何最有资格了,再次之便是曹 参。有意思的内容就来了:“萧、曹等皆文吏, 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这两位都是做官的人,通晓秦朝律法,知道造 反这事罪责甚大,如果失败的话,会被诛灭全 族,故而一个劲儿地要刘邦上。

萧何墓,位于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 杜镇瓦刘村东侧。

项羽石刻雕 塑,宝成高速公路陕西 省秦岭1号隧道口华夏 龙脉大型群雕。

汉初三杰图轴,纸本设 色,清代画家苏六朋 绘。汉初三杰,指西汉 开国功臣张良、萧何、 韩信。

秦朝律法严酷,逼迫天下皆反,这是自西 汉开始的一种黑化宣传,事实上,秦朝律法可 以称为完备,但要说严酷的话,与后世如明清 相较,还差一些。但造反,无论在哪个朝代, 都是大逆不道之罪,秦朝时期,自不会例外。 这萧何、曹参都已经是主要参与者了,还要因 为这个原因,将老大位置拱手相送,完全说不 过去。

大胆推测一番,萧何或曹参应是另有所谋, 特别是萧何。

作为沛县实际上的一号人物,曾经的秦朝 官吏,在这风起云涌之际,他是不可能像刘邦 或者陈胜那样,毫不犹豫地便举起义旗,登高 一呼的。他必然是以他那精明的头脑,对于秦 朝政权以及眼下之形势,进行了一番周密的计 算与判断。结论很可能是,沛县的义军,前途 渺茫。

彼时之群雄中,势力最大者,为陈胜集团, 在沛县起义之时,其众已达到数万的规模且还 在急剧膨胀中;其次则为楚国贵族项梁,其众 近万;再次,就是那些六国贵族之后,他们拥 有自战国末代而来的政治遗产,很容易就能招 揽到兵马,形成一股力量。

沛县义军有多少人马呢?二三千人,这是 《史记》的记载。陈胜、项梁、六国贵族之军, 有相当数量的勇猛善战之士,还收降了一些秦 军,特别是项梁,于起义之前就暗中筹谋多年, 又是楚国名将之后,谙熟兵法,其军最为精锐, 战斗力极强。

至于沛县这二三千人,其中有多少接受过 正规军事训练者,那就不敢乐观估计了,大约 九成都是昨日的庄稼汉。这样一支乌合之众, 能在秦末乱世中有何作为?萧何应该是不会有 大的指望,他最有可能的打算,是寻一明主而 投之。

虽然史料并未记载,但可以肯定,沛县义 军初期的谋主,或者说幕后的指挥者,当是萧 何无疑,这方面的证据,可以从雍齿事件那里 得到一些线索。

雍齿,当是沛县另一黑帮分子,与刘邦早 有嫌隙,但刘邦竟然将关键的老巢一一他家乡 丰邑交给此人把守,结果此人很快叛变。对于 这件愚蠢到难以解释的事,唯一合理的解释是, 另有一人做出了这个刘邦不可能做出的决策, 萧何嫌疑最大。

作为幕后的老大,在台前同时配置多个角 色,以互相制衡,这是很常用的套路,雍齿因 此冒了出来。萧何会用他,估计也和此人位在 他黑白通吃名单中有关,但萧何没料到,这厮 远不如刘邦可靠,一出来,就反水。

失去了根据地的沛县义军,不得已要去另 投其他势力,以求援军,夺回老巢。这是萧何 计划的提前执行,属于重大的战略失策,若他 确为幕后老大,那么此次事件必然令其威信大 损。而沛县义军东碰西撞的,居然投到了项梁 旗下,对于萧何而言,又是一个极不好的消息。

项梁是楚人,对于秦朝极为仇视,萧何却 为秦吏,且那沛县本为楚地,萧何也曾为楚人, 一个楚人居然投靠了灭亡楚国的死敌,为虎作 伥,无论如何,项梁以及他那帮项家子弟,都 会对此心存芥蒂。

但刘邦就不同了,他也算是楚人,也当了 秦朝治下的亭长,但无论是从官职的大小,还 是反抗秦朝的事迹,他都比那萧何看起来要顺 眼得多。

大约就是在此时,因为所投之主项梁的好 恶,沛县义军开始朝刘邦为主的方向发展。这 种发展与此集团两次重要的扩充有关:一次是 项梁以五千兵马借与刘邦,一次是沛县义军到 一个名为“砀”的地方,招了五六千人。项梁 借兵无论是否归还,那显然都是不会听萧何招 呼的,在借用期间,他们只会听刘邦号令。而 “砀”扩军所得之兵,也是只会唯刘邦马首是瞻。

为何?因为这“砀”,正是刘邦当年私纵 徒役之后,曾经“流亡”过的地方,是他曾经 战斗过的地方,此番归来,许多当年的熟人纷 纷来投。根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 记载,从这个“砀”而出的汉初开国功臣,有 十六人之多,从沛县而出的汉初开国功臣,则 是十三人。

很显然,刘邦就此掌握了这个集团。他与 萧何之间,发生主客易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人闹翻,主令客走,或 者客气而奔。相反,他们迅速地适应了这一变 化,一个开始做老大,在群雄之中逐渐崭露头 角;一个则开始做老二,发挥副手的功效,为 这个集团在乱世中乘风破浪保驾护航。

如此和谐的角色转换,一定经历了内心的 痛苦与挣扎,但很快就会屈服于他们两人的处 境中。刘邦非庸人,萧何更非蠢材,他们都明白, 此时他们要是玩内讧,那么结果就是,死。

但他们可能都没想到,他们不仅活了下来, 还获得了问鼎天下的机会。

君臣之道

公元前208年8月,项梁战死。此后义军 之势大挫,项梁集团所扶持的楚后怀王趁机开 始削弱项氏家族的军权,在其所物色的棋子中, 刘邦是极为重要的一颗。

刘邦此时年近五十,与刚刚战死的项梁大 约属于同辈,而项梁集团的接班人项羽,则是 一不到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对于曾为项梁所重 的刘邦,项羽极为尊敬,在《史记》中,有不 少内容都体现了这种尊敬,如《项羽本纪》与《高 祖本纪》中,就有“沛公、项羽相与谋日”,“沛 公、项羽乃攻定陶”的记载。

左右逢源之下,刘邦已然成了义军之中一 等一的人物,刘邦集团也已成形。萧何,曾经 的老大,则退居幕后,开始了他的老二生涯。

他做得也很好。刘邦初入关中时,军纪涣散, 来自于乡野之间的部将,尽皆冲入宫中,大肆 抢掠,唯独樊哙、张良、萧何三人,于史料记 载中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樊哙、张良劝阻刘邦 整顿军纪,萧何则一入咸阳便去“抢”那秦朝 的图书典籍。

他是有高度智慧与文化修养的人,知道天 下之大,尽在那些图书典籍之中,如那秦朝 七百余县,各县之人口多寡、物产贫丰、方位 所在、交通情况等等,皆为欲争天下者所必须 掌握的战略情报。

争天下?此时刘邦集团,便已有了争天下 之心,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争天下之路,应 该从何走起,刘邦集团中,却并无一个人有成 熟的想法。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非萧何莫属。

刘邦任韩信之拜将台, 陕西汉中。

此时刘邦集团中,另一重要谋士乃是张良, 但其所谋,长于对于人心的把握,不好听的说 法,便是勾心斗角,近于阴谋。而萧何,则在 大战略方面建树颇多,第一个体现便是刘邦封 汉王一事。

萧何像,《古圣贤像传 略>(共十六卷),清 代顾沅辑录、孔莲卿 绘,清道光十年刊本。

汉初杰出人物画像:刘 邦,陕西汉中拜将坛 “国士无双”馆。

项羽到来之后,刘邦被驱逐到巴蜀一代, 弄了个汉王头衔。刘邦集团中,多认为此乃受 了不公对待,皆忿忿不平。萧何呢?他有独到 见解。

《汉书》中,对此有一段记载:

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 乎?”汉王日:“何为乃死也?”何曰:“今 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 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 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 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 “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其大意是萧何劝谏刘邦,分析了当时的情 形,刘邦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但关键是 去巴蜀当汉王,要把汉中要过来,如此将来才 有翻本的可能。

汉中,是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附近的 一重要地区,控扼交通要道,物产丰富,易守 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 之后四百余年的三国乱世,诸葛丞相将以此为 基地,展开他那注定无望而又伟大的北伐。而 楚汉相争之时,萧何丞相则将以此为基地,拉 开刘邦集团逐鹿天下的序幕。

在劉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突袭关中, 大获成功之后,萧何留守于汉中,以几乎没有 动用武力之方式,降服了那里的秦朝守军,在 其所得到的战略资产中,便有人类水利工程史 上的奇迹一一都江堰。巴蜀地区成为刘邦集团 一大后勤补给来源,萧何又去往关中,苦心经 营此地,在楚汉相争四年大战中,为刘邦集团 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兵员等。

行军作战,后勤为重,所谓“外行看兵器, 内行看后勤”,刘邦与项羽战,屡败屡战,之 所以能屡败屡战,就在于其有萧何所打造出来 的后方战略基地,持续输血,败而不倒。反观 项羽,屡战屡胜,却始终不能掌握战略优势, 其后方战略基地一一彭城地区,还在刘邦麾下 的彭越之袭击下,被弄得千疮百孔。

刘邦,可以输很多次;项羽,一次也输不起。 这是萧何给刘邦集团创造的战略优势,这不是 一两个阴谋诡计所能带来的。更不用说萧何还 于刘邦集团最为低落之时,发掘出了韩信这等 绝世将才。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推萧何为 第一,在张良、韩信之上,这其中自然是有帝 王权术之考虑。但也不可否认,这位同样有大 智慧的帝王十分清楚,到底是谁以最强有力之 手,将他推上了帝位。

然而刘邦对于这位副手,也是难以放心的, 那是古代君臣关系中绕不过去的坎,何况还是 他们两人那种奇怪而复杂的关系。

但刘邦始终动不了萧何。为何?原因很多。 比如,萧何在关中经营多年,刘邦所立的西汉 王朝,又是以关中为腹心,也就是说,刘家皇 帝,是坐在了萧何那树大根深的地盘上。岂可 妄动之?

更不用说,萧何还与吕氏所代表的外戚集 团,搞到了一起。那就更动不得了。

猜你喜欢

萧何沛县县令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沛县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宣安法 高压清剿除隐患
县令判案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不曾杀陈佗
挺身为民的何县令
萧何官居高位有四招
萧何“自污”的政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