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MS/MS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与肌醇
2018-07-06黄金凤寻知庆汪晨霞郭新东冼燕萍卢宇靖吴玉銮
黄金凤,寻知庆,汪晨霞,郭新东*,冼燕萍,卢宇靖,吴玉銮
(1.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1447;2.广东工业大学 轻工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图1 4种化合物的结构式Fig.1 Structures of four compounds
婴幼儿配方乳粉因与母乳成分较接近而被用作母乳的替代品,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可选择添加的营养物质[1-2](结构式见图1)。其中,胆碱是强碱性有机物,为卵磷脂组成成分,在生物体内常以游离态或与卵磷脂、鞘磷脂等结合态形式存在,当体内胆碱不足时会导致生长受阻、营养不良、繁殖力差等;左旋肉碱结构与胆碱类似,其可促使长链脂肪转化为能量,缺乏时会造成细胞能量代谢的紊乱,导致肌肉无力、脂肪堆积等;牛磺酸又称α-氨基乙磺酸,能促进机体的激素分泌,增强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力,牛磺酸摄入不足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或引起脑的疾病;肌醇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组织中,能降低胆固醇、促进脂肪代谢等,并对脂肪肝、肝硬化、肥胖等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成人所需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部分可由自身合成,也可通过食物补充,而婴幼儿的各种器官未发育健全,自身合成量非常有限,绝大部分需通过食品补充。国家标准[1-2]规定了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的添加量,胆碱添加量为1.7~12.0 mg/100kJ,左旋肉碱添加量不低于0.3 mg/100kJ,牛磺酸添加量为0~3.0 mg/100kJ,肌醇添加量为1.0~9.5 mg/100kJ。因此,建立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
现有国家标准GB 5413.20-2013[3]以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婴幼儿食品或乳品中的胆碱;GB 29989-2013[4]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婴幼儿食品或乳品中左旋肉碱。两种方法均需酸或碱水解,将结合态或其它形式的胆碱、左旋肉碱均转变为游离态,然后进行测定。GB 5009.169-2016[5]中使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后衍生或丹磺酰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磺酸,GB 5009.270-2016[6]规定了肌醇的微生物检测或硅烷化衍生、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但微生物法耗时长,衍生化法操作复杂,且高浓度的衍生剂较易残留从而污染仪器。其它相关文献报道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7-11]、气相色谱法[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4-16]、离子色谱法[17-18]、电化学发光法[19]、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20]等,上述方法均仅涉及1~2种分析物,每种营养素建立一套独立的检测方法,耗时相对较长,检测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本研究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研究对象,采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后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快捷,其线性范围、检出限、稳定性、准确性均可满足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左旋肉碱、肌醇和牛磺酸的分析要求。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DIONEX Ultimate 3000 高效液相色谱仪-Thermal TSQ Endura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HPLC-MS/MS,热电公司),MS3 basic旋涡混合器(德国IKA公司),KQ-250DV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Q去离子水发生器(美国Millipore公司),高速离心机(美国Sigma公司)。
标准品:氯化胆碱(纯度为98.0%,CNW公司)、d9-氯化胆碱-三甲基(TRC)、左旋肉碱(纯度≥98.0%,Dr.Ehrenstorfer公司)、d3-左旋肉碱盐酸盐(纯度为98%,Cambridge Isotop公司)、肌醇(纯度≥98.0%,CNW公司)、牛磺酸(纯度≥98.0%,CNW公司)均购于上海安谱有限公司;甲醇、乙醇、乙腈(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乙酸铵、乙酸锌、亚铁氰化钾(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实验用超纯水(18.2 MΩ·cm)由Milli-Q纯水系统制备。
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各标准品及内标10.0 mg(精确至0.1 mg ),置于100 mL 棕色容量瓶中,以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到质量浓度为100 mg/L 的单标储备液。分别吸取适量的单标储备液配制4种分析物的混合标准工作液,其中胆碱和左旋肉碱的质量浓度为1.0 mg/L,牛磺酸和肌醇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临用时,以水逐级稀释成所需浓度的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液。所有标准溶液于4 ℃冰箱中保存。
1.3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乳粉样品0.20 g(精确至0.001 g)于100 mL比色管中,加入d9-氯化胆碱-三甲基和d3-左旋肉碱盐酸盐内标溶液(均为100 mg/L)各100 μL,加40 mL 40 ℃水溶解,涡旋1 min,超声提取10 min,加入1 mL 15%亚铁氰化钾溶液,涡旋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 mL 30%乙酸锌溶液,涡旋混合均匀,用水定容至100 mL,室温静置10 min后,取上清液于4 000 r/min离心3 min,经0.2 μm滤膜过滤后待检测。当测试溶液浓度超出线性范围时,可用水进一步稀释后再测定。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外,其它步骤相同)。
1.4 仪器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A为5 mmol/L 乙酸铵,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0~3.0 min,15%B;3.0~5.0 min,15%~70%B;5.0~6.0 min,70%~15%B;后运行时间:2 min;流速:0.20 mL/min;进样体积:5.0 μL;柱温:30 ℃。
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正负模式切换(ESI+和ESI-);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干燥气:氮气,温度400 ℃;传输毛细管温度:350 ℃;毛细管电压:3 500 V(正模式)和2 500 V(负模式);相应的电离模式、监测离子对(m/z)、碰撞电压和RF棱镜参数见表 1。
表1 化合物的MRM参数Table 1 The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conditions of the analytes
*quantitative ion
1.5 样品分析物的含量计算
样品中分析物含量计算如下:Xi=(Csi-C0)V/m。式中:Xi为试样中待测目标化合物的含量(mg/kg);Csi为待测试样溶液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mg/L);C0为空白试验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mg/L);V为浓缩至干后试样的定容体积(mL);m为试样质量(g)。
2 结果与讨论
2.1 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2.2.1提取溶剂的选择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水溶性好,可用水直接提取,但由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含有许多水溶性蛋白质和脂溶性营养成分,基质复杂,需净化后检测。脂溶性成分不溶于水,用水提取时只需将水溶性蛋白沉淀。实验比较了乙腈、乙醇、乙酸、三氯乙酸、亚铁氰化钾/乙酸锌等沉淀剂对蛋白质的沉淀效果。结果发现,乙腈和乙醇沉淀蛋白质缓慢,沉降不完全,样品高速离心后也不澄清;乙酸和三氯乙酸对大多数乳粉样品的蛋白质沉降效果较好,但部分乳粉样品沉淀不完全;而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沉淀剂对所有样品的沉淀效果好,低速离心后即可澄清。因此实验采用亚铁氰化钾/乙酸锌为沉淀剂。
2.2.2提取条件的选择比较了振荡提取和超声提取两种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操作简便,提取效率较高。研究了超声时间分别为5、10、15、20 min时的提取率,发现超声10 min时,提取率基本达最大值,超声时间超过10 min后对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因此,确定超声时间为10 min。
2.2 质谱条件的优化
胆碱和左旋肉碱均含有季铵盐结构,分子带正电荷;牛磺酸含有氨基,在酸性条件下易加氢形成正电荷化合物[M+H]+;肌醇含有6个羟基,易形成[M-H]-母离子,因此实验选择ESI正负切换电离模式,胆碱、左旋肉碱和牛磺酸使用ESI+模式,肌醇使用ESI-模式。实验中以1.0 mg/L单标准溶液直接注入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通过质谱自动优化MS/MS采集参数和特征碎片离子。表1列出了各化合物的母离子、子离子、RF棱镜参数以及碰撞能量。在优化的碰撞能下,选择每个母离子所对应丰度最大的子离子进行定量分析。
2.3 流动相条件的优化
ESI正负切换模式下检测时,流动相多使用甲醇、乙腈和水。实验比较了甲醇-水和乙腈-水流动相体系的分离效果,发现两种流动相下分析物的响应强度差别不大,但采用甲醇-水体系的峰形明显优于乙腈-水体系。此外,牛磺酸在两种流动相体系下响应均不高,而在流动相中加入乙酸铵可明显提高牛磺酸响应,且肌醇响应未见明显降低;综合考虑,实验选择甲醇-乙酸铵体系为流动相。考察了乙酸铵溶液浓度(3、4、5、6 mmol/L)对各组分分离度、响应值和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铵溶液的浓度对4种组分的分离度、响应值无显著影响。由于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水相时的峰形最好,故选择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水相。
2.4 色谱柱的选择
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均属大极性亲水化合物,在常规C18色谱柱上很难实现保留,因此需选用亲水性色谱柱进行分离。实验比较了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 μm)和BEH HILIC(2.1 mm ×150 mm,1.7 μm)的分离效果。结果发现,虽然两种色谱柱对4种化合物的保留效果均不强,但ACQUITY UPLC HSS T3保留时间的稳定性更优;由于4种化合物的提取离子色谱图之间互不干扰,可通过提取离子对各化合物进行定量,因此选择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在优化的HPLC-MS/MS条件下,化合物的提取离子色谱图如图2所示。
2.5 线性方程及检出限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取质量浓度为0.01、0.02、0.05、0.1、0.2、0.5、1.0、2.0 mg/L的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进行HPLC-MS/MS检测,每个浓度标准工作液中均含100 μg/L的同位素内标溶液。胆碱和左旋肉碱采用内标法计算,以目标物定量离子峰面积(A)和内标物色谱峰面积(Ai)的比值(y)对相应的目标物质量浓度(x,mg/L)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牛磺酸和肌醇采用外标法计算,以目标物定量离子峰面积(y)对相应的目标物质量浓度(x,mg/L)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胆碱和左旋肉碱在0.01~2.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牛磺酸和肌醇在0.1~2.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以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检出限(LOD),得胆碱和左旋肉碱的LOD为1.5 mg/kg,牛磺酸和肌醇的LOD为15 mg/kg;以10倍信噪比计算方法定量下限(LOQ),得胆碱和左旋肉碱的LOQ为4.5 mg/kg,牛磺酸和肌醇的LOQ为45 mg/kg。本方法灵敏度高,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表2 4种分析物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检出限及定量下限Table 2 Standard curves,linear range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2),LODs and LOQs of 4 analytes
2.6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是由样品中复杂的干扰物抑制或增强分析物的响应导致,可用基质校准曲线的斜率与标准校准曲线斜率的比值进行评估[21-22]。由于左旋肉碱和胆碱使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内标校正了基质效应的影响,因此仅对牛磺酸和肌醇进行了基质效应研究。其标准曲线如表2所示,基质校准曲线可以通过使用样品提取液作为溶剂获得。结果表明,肌醇和牛磺酸的基质效应比值分别为0.91和0.87,表明两者的响应可能被乳粉样品中的干扰物质轻微抑制。考虑到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复杂性,实验得到的基质效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2.7 回收率与精密度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选取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分别添加3 个浓度水平的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混合标准工作液,按照本方法进行前处理和检测,每个浓度水平平行测定6 次,计算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实验结果见表3。4 种化合物在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7.5%~102.4%,RSD为3.0%~7.3%。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能够满足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的测定要求。
表3 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n=6)Table 3 Spiked recoveries and RSDs for analytes(n=6)
2.8 准确度
为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实验采用质控样品进行确证。采用本方法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奶粉质控样品SRM 1849a进行3次平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结果均在质控样品含量范围内(表4)。
2.9 实际样品的测定
在市场上随机挑选10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标签上均标注了该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采用本方法以及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3-6]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5),且测定结果均符合国家强制性产品标准及标签明示值的要求。
表5 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Table 5 Analytical results for the market samples (mg/100kJ)
a:obtained by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b:obtained by the developed method
3 结 论
本研究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尚缺少方便、快速同时检测方法的现状,利用同位素内标和HPLC-MS/MS,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该4种成分的同时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胆碱和左旋肉碱在0.01~2.0 mg/L范围内,牛磺酸和肌醇在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胆碱和左旋肉碱的检出限均为1.5 mg/kg,牛磺酸和肌醇的检出限均为15 mg/kg。样品基质加标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良好;质控样品检测以及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度高,能满足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左旋肉碱、牛磺酸和肌醇的定量检测要求。
参考文献:
[1] GB 10765-2010.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Infant Formula.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 GB 10767-2010.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Olde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Formula.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 GB 5413.20-2013.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Determination of Choline in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Milk and Milk Products.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胆碱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 GB 29989-2013.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Determination ofL-Carnitine in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Milk and Milk Products.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左旋肉碱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 GB 5009.169-2016.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Determination of Taurine in Foods.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 GB 5009.270-2016.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Determination of Inositol in Foods.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7] Liu X M,Liu B,Guo Y,Shen Y,Chen B.Chin.J.FoodHyg.(刘雪梅,刘波,郭园,沈遥,陈波.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2):219-223.
[8] Kagawa M,Machda Y,Nishi H.J.Chromatogr.A,1999,857:127-135.
[9] Dai C B,Li J Q,Li J X.Sci.Technol.FoodInd.(戴传波,李建桥,李健秀.食品工业科技),2007,4:222-223.
[10] Zhang Z G,Liu N,Jia Y H,Xie Y,Li Q.FoodFerment.Ind.(张志国,刘宁,贾云虹,谢焱,李琦.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9):100-103.
[11] Li H Y,Chen X Z,Zhang S F,Zhao S H,Shao L L,Zhang D L.Mod.FoodSci.Technol.(李红艳,陈小珍,张水锋,赵素华,邵亮亮,张东雷.现代食品科技),2013,29(9):2300-2305.
[12] Cai Q X,Dai Z R,Zhang C X.J.QinzhouUniv.(蔡秋杏,戴梓茹,张晨晓.钦州学院学报),2011,26(6):44-46.
[13] Jiang R Q,Li M,Chang J J,Chen J,Hu G L,Zhou L.Sci.Technol.FoodInd.(姜瑞清,李梅,常建军,陈军,胡桂林,周琳.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375-376.
[14] Zhu Q,Su L K,Zheng J G,Nong Y J.J.Instrum.Anal.(竺琴,苏流坤,郑家概,农云军.分析测试学报),2012,31(3):355-358.
[15] Vernez L,Hopfgartner G,Wenk M,Krahenbuhl S.J.Chromatogr.A,2003,984:203-213.
[16] Xu D M,Chen Y,Zhang J,Yu Y C,Feng F,Zhang F,Chu X G.J.Instrum.Anal.(徐敦明,陈燕,张缙,余宇成,冯峰,张峰,储晓刚.分析测试学报),2016,35(1):96-100.
[17] Chen J,Zhong X L,Yu Y H.Phys.Test.Chem.Anal.:Chem.Anal.(陈军,钟新林,余彦海.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49(1):6-10.
[18] Zou X L,Li Y Q,Zeng H Y,Zhang J,Zheng B.J.Instrum.Anal.(邹晓莉,黎源倩,曾红燕,张婧,郑波.分析测试学报),2009,28(4):470-473.
[19] Gong S Y,Liu M,Zhu C Y,Kang W J,Shi H M,Xu X D.Chin.J.HealthLab.Technol.(龚尚于,刘明,朱辰瑶,康维钧,石红梅,徐向东.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1):1685-1688.
[20] Wang H J,Zhou X Q,Feng Z Q,Zeng N Q.Mod.FoodSci.Technol.(王洪健,周兴起,冯志强,曾暖茜.现代食品科技),2012,28(3):348-350.
[21] Xun Z Q,Liu D H,Huang R R,He S,Hu D,Guo X D,Xian Y P.J.Sep.Sci.,2017,40:1966-1973.
[22] Xun Z Q,Huang J F,Li X Y,Lin S Y,He S,Guo X D,Xian Y P.Anal.Methods,2016,8:3953-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