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枇杷清肺饮联合火针治疗寻常痤疮(肺经风热型)30例*

2018-07-06熊蓉谌莉媚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火针痤疮皮损

★ 熊蓉 谌莉媚

(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痤疮,作为全球第八大常见病,青少年发生本病的概率已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对广大青少年的外观产生了直接的不良影响,给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近年来,国内采取西医药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稳定,且治疗本病的西药种类日益丰富,物理及化学疗法愈加新颖。但西医药治疗所需费用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火针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手段,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本研究旨在联合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以快速消退皮肤炎症,缩短病程,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寻常痤疮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对症治疗联合火针外治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西医参照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好发于青少年,皮损主要发生于颜面和胸背部,皮疹以黑头、白头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为主要特点。(2)中医参照李曰庆主编《中医外科学》[3]肺经风热型粉刺的辨证标准: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疮;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2)根据临床试验目的以及本病特点,确定年龄范围在14~45岁;(3)治疗前1月内未就本病接受任何治疗;(4)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不配合治疗者;(2)瘢痕体质或伴有其他皮肤病可能出现同行反应者;(3)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任何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晕针或自觉对火针不能耐受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6)治疗前1个月内曾就本病接受过治疗;(7)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21.87±2.19)岁,病程1月~7年,平均病程(22.70±9.04)月;对照组 30例,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龄14~33岁,平均年龄(21.43±1.60)岁,病程1月~8年,平均病程(24.77±9.82)月。对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n=30)

注:两组性别情况比较采取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χ2=1.491,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年龄及病程采取t检验,年龄t=0.327、P=0.745﹥0.05,病程t=0.317、P=0.753﹥0.05,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取枇杷清肺饮加减干预治疗,中药组成:枇杷叶10g,桑白皮10g,黄芩10g,石膏15g,知母10g,甘草6g。皮脂溢出多者加木瓜10g、蛇舌草10g;有感染者加蒲公英10g、鱼腥草10g;形成囊肿或结节者加夏枯草10g;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g;留有痘印者加丹参20g。来源制备: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饮片药局提供,由代煎剂药房煎制。煎服方法:每日一剂,每剂水煎2次,每煎取汁150mL药汁混合,分早晚2次温服。4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2)观察组:采取枇杷清肺饮联合火针治疗。中药用法用量及疗程同对照组。火针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损,选用0.35mm×40mm的钨制盘龙细火针,将烧红至发白的火针,垂直且快速地刺入皮损顶部,顺势快速出针,浅刺、轻刺。火针针刺后再用粉刺针将皮损中的脂栓挤出即可。针对丘疹和脓疱型皮损,火针点刺一针即可;针对结节和皮损较大者,可在皮损中心或周围多点刺几针,以便皮损内容物排除;结节较硬者切忌挤压。火针治疗后嘱患者24小时内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勿沾水。火针治疗每周1次,4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视患者皮损情况再行火针治疗。

2.2 观察指标 参考郑筱萸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临床分型、分度及分级标准的症状和体征视患者皮损类型和数目及其皮损大小积分情况对其病情程度进行打分,并计算出其积分指数。见表2。

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郑筱萸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总疗效判定标准: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痊愈:积分值减少≥95%;(2)显效:70%≤积分值减少<95%;(3)有效:50%≤积分值减少<70%;(4)无效:积分值减少<5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病例数×100%。

表2 评分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计算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P<0.01作为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分析各组疗效指数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更优,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3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女性患者首次行火针治疗后次日出现针刺部位局部潮红伴自觉轻微瘙痒,嘱患者予夫西地酸乳膏外搽数日后症状消退。

4 讨论

痤疮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皶疱”“面疱”“粉刺”“酒刺”“粉花疮”等,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热”“湿”“郁”相关,据相关文献统计,“肺”与“热”分别是痤疮中医证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病位与病性证素[5],“从肺论治”与“从热论治”成为了治疗本病的关键。枇杷清肺饮是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经典名方,也是我院治疗痤疮的常用方,在中医皮肤科治疗痤疮中广泛应用,疗效显著。导师谌莉媚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原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减,应用于临床。拟定基础方中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石膏、知母、甘草均归肺经,均可清泻肺热。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枇杷叶[6]、桑白皮[7]、黄芩[8]、石膏[9]、知母[10]、甘草[11]均对机体有抗炎作用,可针对痤疮炎症反应发挥其功效。西医痤疮治疗指南认为,遗传因素影响雄激素活性增强,在雄激素作用下皮脂腺快速发育和皮脂分泌亢进,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角化导致皮脂排泄障碍而潴留,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参与了痤疮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述因素可能与痤疮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2]。现代研究认为,在痤疮的整个发病过程中始终有炎症反应贯穿其中,痤疮不单单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痤疮丙酸杆菌作为痤疮的主要致病菌也不单单是一种病原体,它还通过参与细胞间的反应影响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参与炎症反应的过程[13]。随着炎症反应理论的提出,在治疗上抗炎成了治疗痤疮的根本,也可以说是关键。

火针乃借助火之热力,激发经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具有扶正助阳、温通经络、引热祛邪、去腐排脓的功效[14]。晋代陈延之《小品方》中记载:“治痈及疖始结肿赤热方……脓浅易为火针……治始发诸痈疽发背及乳痈方……熟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最早提出“火针”这一词,并指出痈疽发背等病可用火针治疗[14]。痤疮病机有属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滞,壅结而发为痈。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既可开窍驱邪,又可借助火针的温热之性疏通局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还可“以热引热”引动热邪外出,兼除热邪。现代研究认为,火针可利用高温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15],还可促进白细胞的渗出并提高其吞噬机能,从而消退炎症[16]。

枇杷清肺饮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可内外兼治以快速消退皮肤炎症,疗效甚可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项蕾红,马英.痤疮治疗的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7,24(4):227-231.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4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25.

[3]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6-198.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5]刘霏,朱龙.痤疮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文献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 (1):58-60.

[6]鞠建华,周亮,林耕,等.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炎、镇咳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52-757.

[7]韦媛媛,徐峰,陈晓伟.桑白皮提取物抗炎实验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17(4):23-26.

[8]朱秀美,杨国松,李秀才.中药黄芩抗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4):111-112.

[9]周永学,李敏,唐志书,等.中药石膏及其主要成分解热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74-76.

[10]赵子剑,胡晓娟,张恩户,等.知母药理作用的文献再评价[J].中成药,2012,34(7):1 350-1 353.

[11]王新绘,李金耀,刘晓颖,等.甘草及其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38(2):392-395.

[12]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13]马英,项蕾红.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 (1):66-69.

[14]米建平.火针疗法[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8,83-84.

[15]黄蜀,周建伟,张颜,等.火针疗法治疗痤疮1068例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10-13.

[16]吴珮玮,黄蜀.火针治疗痤疮的机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0):13-15.

猜你喜欢

火针痤疮皮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