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电同步趋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决策采购(PDA)的策略分析*

2018-07-06刘惠敏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4

图书馆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纸质决策

刘惠敏(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

2011年《中国图书馆学报》刊发了张甲和胡小菁的研究论文《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馆藏建设2.0版》[1],将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这种以用户为主导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新模式引入中国图书馆界。之后我国图书馆学界对读者决策采购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大量相关论文相继发表,并且一些地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也开展了读者决策采购的实验性探索。但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多是针对国外典型案例的分析、经验借鉴以及我国实施读者决策采购的诸多设想,较少考虑我国目前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的现实情况。而国外在此方面发展迅速,正是因为具备较好的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环境。因此,本文从分析中国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的大环境入手,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践策略。

1 读者决策采购概述

读者决策采购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确定购入的新兴采访模式[2]。与传统采购模式下以采访馆员为主导、读者被动接受的情况相反,读者决策采购的核心是读者主导的先阅后买,即书商提供符合图书馆采购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把MARC记录导入本馆自动化系统形成书目记录,读者通过图书馆馆藏查询目录(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简称OPAC)查到书目记录后,可点击链接阅读电子书,也可以在OPAC上填写购买纸质版本图书的荐购单,由此触发图书馆向书商订购图书的指令[2]。这一采购模式最早源于1990年美国巴克纳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图书馆,其挑选一部分读者申请馆际互借的图书进行采购,以期补充馆藏资源[3],后来这一模式被逐渐应用到电子图书的采购中。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读者决策采购可以有效提高馆藏利用率,节约采购资金,节省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因而成为欧美国家高校图书馆的采购趋势。

欧美国家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的对象通常包括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而针对纸质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馆际互借申请中符合预设要求的申请直接转换为纸质图书的订单,另一种是读者在图书馆OPAC上检索书目记录,如发现需要的图书则点击“申请购买”,向图书馆荐购该书,从而触发图书馆向书商发送订单[4]。国外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决策采购详细规则不尽相同,但基本流程却大致一样,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国外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基本流程图

2 图书纸电同步出版在中国的现状

国外开展的读者决策采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对电子图书的采购上,这得益于图书较高的纸电同步率。据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美国排名前6位的出版社已经实现了93%图书的纸电同步出版[5],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率更是高达95%[6]。而在我国,出版社其实对于图书的纸电同步出版态度并不积极,反而是馆配商在真正推动图书的纸电同步出版。

表1 上海地区出版社开发电子图书产品统计表[7]

2.1 国内出版社对电子图书的同步出版态度并不积极

2017年8月,笔者选取地方出版社相对集中的上海地区,以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查询得到的39家图书出版单位为统计对象,进行电子图书产品开发调查,其中只有13家出版社有独立的电子出版物单位,占上海地区图书出版单位的1/3(见表1)。这13家出版社有部分在其官方网站中提供了电子图书或新媒体出版物的板块链接,但是这些链接中的电子图书产品数量非常有限,并存在无法下载、不提供阅读、打开试读图书阅读页面不顺畅等问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中福会出版社虽然没有独立的电子出版物单位,但在各自的网站中有数字产品或电子图书的模块,其中以数据库类产品居多,只有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模块中有6本有声故事书(绘本)下载后可免费阅读,有4个小故事可直接点击阅读。其余的23家出版社均没有独立的电子出版物单位,且官方网站上也未见发布电子图书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地区真正有可能实现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的出版社只有10余家,并且在这少数的几家出版社中电子图书的数量占各自图书出版总量的比例极小。窥一斑而知全貌,这说明尽管近2年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等各界都对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出版社对其实施并不积极,目前整个图书出版市场还停留在纸质图书电子化的阶段,而非真正的电子出版。基于著作权、经济利益、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考量,出版社并不积极支持图书纸电同步出版,而具有电子图书业务的出版社大都并未像重视传统纸质图书出版那样重视电子图书,也没有在出版纸质图书时同步发售电子版本,而是将它看作为纸质图书的附属产品,处于可做可不做的境地。

除此以外,很多出版社虽然开发了自己的电子图书产品,但是形式较为单一,且以普通图书为主,参考书、工具书较少;电子图书出版时滞严重,未能真正实现与纸质图书的同步出版,通常出版社发行一种图书后,觉得这本图书也适合在电子平台上推出后,才会着手将纸质图书转成电子版 ;电子图书主题类别单一,学术类所占比重极低。因此,我国距离真正的纸质和电子图书同步出版发售还相距甚远。

2.2 传统中文图书馆配商成为推动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的主力军

尽管我国出版界对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的态度并不积极,但是中文图书馆配商在电子图书的供应方面却积极探索。从2015年开始,国内几大馆配商相继推出自己的电子图书平台,提供并部分实现基于图书纸电同步发售的读者决策采购。例如,北京人天书店的“畅想之星馆配中文电子图书平台”,其目标是搭建一个全国性的馆配电子图书B2B交易平台,即一个集版权管理、新书发布与销售、电子图书采购和借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8]。目前,“畅想之星馆配中文电子图书平台”官网显示其拥有电子图书数量近30万种,民国电子图书8万余种,古籍电子图书7万余种[9]。武汉三新公司的“三新中文馆配云平台”(田田网)是集版权控制、纸电新书发布、图书馆采购与读者借阅、荐购服务、读者决策采购、实体采购为一体,专门面向图书馆的中文图书纸电同步馆配平台[10]。目前,田田网官方显示纸质图书可供书目近180余万条,电子图书达10万余种[11]。浙江新华书店集团的“芸台购”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的一站式馆配综合服务云平台。其面向终端用户的“芸阅读”是国内首个线上版“你选书我埋单”借阅平台,真正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新书借阅服务[12]。目前,“芸台购”官网展示的纸质图书为200余万种,电子图书近2万种[13]。此外,还有“北京社馆直通车”数字图书馆、“新华e店”等不断涌现。这些电子图书平台的迅速发展对于读者决策采购在国内的开展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推力量。

3 纸电同步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决策采购面临的问题

3.1 纸电同步出版的图书学术性不强,难以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馆配需求。

在CNKI和百度中检索发现,我国针对中文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案例多集中在地方性公共图书馆,如佛山市图书馆的“新书借阅处”、内蒙古图书馆的“彩云服务计划”、绍兴图书馆“你看书,我买单”等,针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践论述和报道很少。公共图书馆服务于社会大众,以满足公共娱乐、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读书兴趣、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馆藏资源并无学术及专业性质之分。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服务教学和科研的学术机构,恰恰对图书资源配置的学术性最为看重。但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图书纸电同步出版率不高,且同步出版的图书多是休闲娱乐类的大众读物,学术性不强,学术图书占比极低,这很难满足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配需求。

3.2 受阅读偏好影响,高校读者倾向纸质学术图书。

据《2016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6成被调查者认为纸质图书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需要深度阅读”是纸质图书受青睐的重要原因,连续5年占据选项首位[14],可见,沿袭了几千年的阅读纸质图书的习惯并没有因为电子图书的迅速兴起而被取代。同时,报告还显示电子图书的阅读类型集中在流行小说、历史小说、娱乐新闻、生活资讯等,纸质图书的阅读则集中在需要反复深度阅读的学术性图书。笔者曾经负责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工作,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应答馆答复可以同时提供所申请图书的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复制件时,申请人大多希望要纸质版本的复制件。笔者也曾就此问题做过统计,当申请的是学术论文类文献时,申请人偏爱电子版本;当申请的是图书时,申请人通常能够接受阅读电子版本的图书,但是当有纸质版本可供选择时,则会优先选择纸质版本。因此,笔者认为阅读学术性图书时,我国高校读者倾向于纸质图书。而国外读者决策采购则基本是用于学术图书馆采购学术图书,且大都是以图书纸电同步出版为基础。所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决策采购在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不应忽视当前高校读者对于学术图书的阅读偏好。

3.3 针对中文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尚未开展

我们熟知的超星、方正和书生之家3大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商均是数字图书的集成商,他们的数据处理方式是将印本图书数字化或者是取得作者和出版社授权后发行纸质图书的数字化版本,而不是进行纸质和电子图书的同步出版。且这3家在电子图书的销售上也不提供单本购买、按次付费、短期租借、一次性购买等多种销售模式,而是实行包库购买。由读者自行选择购买电子图书对于数据库商的销售业绩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此,受传统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商的出版模式和销售机制的制约,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中文电子图书采购上难以开展读者决策采购。

3.4 高校图书馆对读者决策采购仍在犹豫不前

尽管图书馆界对于读者决策采购的关注度一直很高,但现有案例大部分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却鲜有付诸实际行动。首先,目前我国除了北京人天书店、湖北三新、新华传媒等少数几家全国性馆配商以外,区域馆配商大多还不具备提供纸电同步产品服务的能力,而在政府采购前提下各图书馆在馆配商的选择和经费使用灵活性上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现有馆配商的电子图书平台上电子图书的数量、质量和学术性还远不能达到高校图书馆馆配的要求;第三,读者决策采购与传统采购的流程不同,读者决策采购的流程为图书到馆后实行先借阅后加工,以确保读者发起决策采购的时效性。但是当大量这样的订单需要加工或者依据情况补藏复本的话,在目前采访馆员工作量已经比较大的情况下势必会增加采访馆员的工作压力。因此,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对于读者决策采购是理论者探讨多、付诸行动者少。

4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决策采购的模式探讨

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尤其是外文电子资源)采购价格涨幅巨大,但经费投资增长却是缓慢甚至压缩,而馆藏利用率不断下滑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15]。图书纸电同步出版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来说,从馆藏建设到读者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情况下,如何借鉴国外读者决策采购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读者决策采购,才是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深思的问题。

4.1 利用现有成熟条件,开展联盟式外文电子图书读者决策采购。

目前,几大主流外文数据库,如ProQuest公司的ebrary、EBSCO的NetLibrary、Ebooks的Ebook library、IngramDigita的MyiLibrary均提供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采购。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成熟有利的条件,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igital Resource Acquisition Alliance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简称DRAA)、地区或行业高校图书馆联盟为依托,在引进这些外文电子图书时采用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在这一点上,台湾地区学术电子图书暨资料库联盟(Taiwan Academic EBook & Database Consortium,简称TAEBDC)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该联盟与Elservier合作购买西文电子图书时采用基于事实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以保证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金成本的效益最大化。联盟成员针对不同学科主题确定不同的采购方式,且在支付一定比例定金后在1年试用期内可以无限次使用Science Direct的电子图书资源;试用期结束后,联盟成员根据每本图书被联盟成员馆读者阅读的次数、按章节下载的次数以及每本图书被试用的图书馆总数等统计数据来决定哪些图书需要购买[16]。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读者荐购的积极性,准确定位高校读者的阅读倾向,有效降低电子图书的采购成本,保证每一本电子图书最低一次的利用率,同时也能避免采购经费预算失控和读者荐购的随意性。

4.2 与馆配电子图书平台合作,开展中文图书读者决策采购实践。

前述人天书店、湖北三新、浙江新华书店等中文图书馆配商已开发了自己的电子图书平台,部分图书实现了图书纸电同步发售。读者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检索、浏览、下载电子图书,也可以荐购符合要求且图书馆尚未购买的纸质或电子图书。这些平台可以不同程度地与图书馆的OPAC对接,实现资源整合,而且其电子图书均支持PC、iPad和手机等多种阅读终端。高校图书馆应该考察适合本馆的电子图书平台,并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出版时间、图书类型及所属学科、读者类型和码洋折扣①等方面制定明确合理的限定条件,开展中文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实践。例如,“畅想之星馆配中文电子图书平台”的所有电子图书均有出版社和作者的双重授权,无版权纠纷,图书馆购买的是电子图书的永久所有权,且该平台上电子图书格式为文本格式,可实现全文检索,阅读体验良好[17]。田田网提供“单独的纸质书”“单独的电子图书”和“纸电捆绑”3种购买模式[10],读者通过该平台可以荐购图书、跟踪荐购状态,及时了解图书采购情况,提高了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效率。“芸台购”则允许读者通过手机选书下单,选择的图书使用物流配送到家,图书馆等读者归还图书后再进行分类、编目等加工,极大地缩短了图书从下单订购到读者可以阅读的等待时间。高校图书馆应该从这些电子图书平台的经营状况、供书质量、服务能力、运作模式、可靠程度、图书报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18],挑选适合本馆的电子图书馆配商。

4.3 调整馆藏策略,加大电子图书馆藏比重,形成对出版方的良性倒逼。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连续8年上升,到2016年上升到68.2%;成年国民电子图书阅读率为28.3%,也是逐年上升[19]。随着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适时地调整馆藏结构,增加电子图书采购经费的比例,加大电子图书馆藏比重,一方面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形成对出版方的良性倒逼。数字阅读是时代潮流,作为电子图书源头的出版社必须顺应潮流,加快电子图书尤其是学术性电子图书品种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未来的出版产业竞争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超星、书生之家、方正这样的传统电子图书出版与运营商来说,提高产品学术性,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定价和销售模式,满足高校图书馆和广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让自己在与日渐兴盛的馆配商电子图书平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来看,无论是新兴的电子图书平台还是传统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商,其电子图书在数量、质量、学术性以及营销模式等各个方面还远未达到高校图书馆的馆配要求。只有作为终端读者的高校图书馆提出要求,作为中间桥梁的馆配商大力推动,处于馆配链上游的出版方积极响应作出改进,三方形成良性促进,才能实现共赢,同时也为读者决策采购的真正开展打开局面。

4.4 打破固有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类读者决策采购服务。

尽管在很多地区开展的“彩云服务”“新书借阅处”和“你看书,我买单”等活动并不能真正等同于国外流行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但是这些案例却都是读者决策采购引入中国以后,结合我国纸电同步的出版现状做出的有效尝试和努力。这些活动的目的与读者决策采购节约采购经费、提高馆藏利用率、提高新书被借阅的时效性这一初衷是一致的,不妨将其称为类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我们不能认为这种类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不是真正的读者决策采购,就对高校图书馆毫无借鉴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更应该打破固有思路,创新服务模式,结合本馆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类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让读者积极参与到图书馆采购过程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采访馆员挑选的图书。例如,针对外文原版图书价格昂贵、到书周期长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常规或者专题原版书展。教师读者在书展上挑选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图书后,图书馆可以进行简单加工后先为其办理借阅手续,待其归还后再正式分编。

注 释:

①在图书采购中通常将图书的定价称为码洋,按照合同折扣折算出的实际价格通常称为实洋。

[1]张 甲,胡晓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馆藏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6-39.

[2]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50.

[3]Perdue J, Fleet J A V.Borrow or Buy? Cost-Effective Delivery of Monographs[J].Journal of Interlibrary Loan, Document Delivery& Information Supply, 1999, 9(4):19-28.

[4]史丽香.纸本图书PDA:境外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3(11): 83-87.

[5]于殿利.纸电同步开创出版新时代[EB/OL].(2014-11-25)[2018-05-04].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125/c40606-26086681.html.

[6]王 江.那荣起: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纸电同步策略[EB/OL].(2014-09-01)[2018-05-04].http://www.bookdao.com/article/84079/.

[7]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EB/OL].(2017-07-31)[2018-04-31].http://www.gapp.gov.cn/zongshu/serviceSearchListbve.shtml?PublishmentSystemID=35&Publishing Name=&Type=Books.

[8]人天畅想之星《中文电子书目录》第1期正式上线[EB/OL].(2015-04-29)[2018-02-15].http://www.rtbook.com/news/newsdetail.aspx?id=MjY2Mzk=.

[9]畅想之星电子书 [EB/OL].[2018-04-31].http://www.cxstar.com:5000/Home/Default?pinst=1ad691 ca0000cc0bce.

[10]李 晓.纸电从“融合”到“同步”.新华书目报[N],2016-03-25(8).

[11]云田智慧 [EB/OL].[2017-07-31].http://www.ytzhihui.com/.

[12]季爱平,罗 冰,金长生.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配业务发展进行时:立足市场做专业服务 科技引领建未来平台[EB/OL].[2017-07-31].http://www.cbbr.com.cn/article/118266.html.

[13]芸台购[EB/OL].[2018-03-31].http://www.yuntaigo.com/smsearch.action.

[14]许.上海市民阅读报告“:需要深度阅读”使纸质书受青睐.[EB/OL].(2016-08-05)[2017-07-31].http://www.cssn.cn/dybg/dyba_wh/201608/t20160805_3151136.shtml.

[15]唐吉深.我国读者决策采购(PDA)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5(2):22-28.

[16]付 兵.基于读者决策的电子书联盟采购研究[J].现代情报,2014(5):139-141.

[17]顾 洁.馆配电子书创新服务体系研究:以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3):46-48.

[18]王洁慧,张洪艳“.互联网+”时代图书采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3):30-34.

[19]张思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近7成成年国民用数字化阅读方式[EB/OL].(2017-04-19)[2018-02-15].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895.shtm.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纸质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
北大方正提供344种电子图书信息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