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能力因素交互作用视角下高校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2018-07-06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手段专项因素

杨 帆

目前,国内以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为对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1],多为宏观导向性研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的、具体的问题研究较少。在当前的高校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在各种新的教学思想、理念的作用下,技术教学的指向反而变得不清晰、不明确。不少学者认为当前专项技术教学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表现,轻创造;重统一,轻个性;重技术,轻人文[2]。本研究与专项技术教学问题研究的主流观点持不同看法,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重视技能传授的前提下,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技术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过度开发技术教学的其他功能,则进一步削弱了技术教学原本就不理想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体育专业技术教学体系中多种因素的内在联系视角下长期且普遍存在的隐性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田径教学相关文献23篇、书籍6部。收集高校体育专业技术教学的相关理念、思路与方法手段,充分了解高校体育专业技术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及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体育专业院校的8名正高级职称专家进行访谈。就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中主要问题收集不同地域及类型高校专家的观点。

1.2.3 逻辑分析法

在田径教学中融入训练因素的效果、方法、目的等分析中利用逻辑分析进行推理论证,以在缺少直接论据的基础上加强本研究论点的说服力。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技术课程教学因素交互作用下技术本体感受及习得过程的核心价值

2.1.1 技术习得水平对学生教学能力长期发展的影响

在技术教学中,技术本身的学习是未来学生教学与训练能力的基础,讲解与示范能力都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延伸。从学生未来从事教学与训练的长期性特征看,与教法、组织的科学性等因素相比,技术的再学习效果需要依托更多素质和机能水平。因此,诸多因素都会干扰作为教师的技术再学习和再提高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应突出体育专业课程学习中技术基本能力的掌握和发展,利用好学生身体素质与机能的最优阶段,从学生学习到未来从教的长远角度思考技术教学中不同教学因素的重要性与强化过程。

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技术教学过度依赖教师的专项技术能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指导性成果。

2.1.2 技术教学对发展其他教学能力的基础性特点

当前的体育专业学生教学中,存在过于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未来作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与提高能力平台打造等问题。在技术教学中,存在追求各教学能力全面发展、平衡提高的传统教学理念,主要原因是对技术课程教学中需要培养的不同教学能力因素的逻辑关系没有系统的分析和深刻的认识。组织过程、理念的实施、方法的运用全部依托于具体的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发、设计的基础却来自教师对于各项技术的认知水平,这种认知能力则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学习过程中本体感受的积累过程,尤其是从技术不合理至技术相对规范过程中的本体感受。

图1 技术学习与其他教学能力因素的关系

如图1所示,在田径术科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不同教学能力因素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单纯追求教学能力间的平衡,不利于最终形成个人教学理念及教学能力的发展。就在校学习期间的教学能力培养来说,应重点强化学生的技术掌握及技术认知水平,为将来教学能力全面且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当前技术教学在教学因素交互作用模式下的主要弊端

2.2.1 对专项技术习得核心要素的认识的偏差

根据不同的运动技术习得规律,“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及“初步形成阶段——技能巩固阶段——技能达到熟练阶段[4]”任何一种技术习得过程的分类,基本要素都是练习的时间,这种本体感受的逐渐积累,最终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但目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难以满足这种技术习得规律的基本要求。部分高校还在进一步压缩技术课程学习的学时数量。因此,目前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满足现有课时条件下高效的提高学生技术水平的要求,体育专业教学项目中不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均对快速力量有较高要求,技术的掌握、改进与提高全部需要伴随专项技术密切相关的局部肌肉力量能力的提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专项技术掌握的多种要素,包括符合专项运动特征的肌肉发力过程、肌肉收缩过程在此基础上良好的整合能力。应该将学习的落脚点置于正确的神经-肌肉控制上,而是简单的动作形式,单纯追求动作形式的正确,无法达到神经活动高度集中,动作分化精细,运动性神经与植物性神经配合协调[5]的技术表现要求。忽略技术学习的关键要素,使技术的掌握趋于形式化,低强度化,对技术的认知低水平化。技术习得的核心因素背景下,单纯利用讲解、示范、组织技术练习等手段提高学生专项技术水平的效果非常有限,专项技术学习初期低效率改进技术的过程反而容易形成最终的错误动力定型。

2.2.2 固有理念下技术教学方法、手段发展的停滞

运动技术教学中,本身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实践性,而目前我国运动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理念,并不利于学生高效的完成技术学习。翻阅目前各类教材,不难发现运动技术教学原理的匮乏与残缺[6]。以讲解、示范、组织练习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尤其在教学实效性提高方面,并没有抓住本质。目前大部分教学理论都在强调宏观层面的教学能力培养,没有体现出技术因素在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技术学习方法手段层面的发展停滞不前。

从近10年教学理论中的相关因素也可以判断技术教学方法、手段的发展现状。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术科教学中,技术教学部分的方法与手段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难有较大突破。但反观现有对技术习得因素认识片面影响下所形成的教学理念,确实难有突破,但绝不意味着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发展成熟。只是因为长期的片面理解所造成的教学方法、手段大多围绕分解后的技术阶段进行形式的模仿,单维度的对学生技术习得的干预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同时也限制了方法与手段两个教学中基础因素的发展。

有学者将高水平运动员训练领域的运动学诊断方法应用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学中,通过实验发现,加入运动学诊断方法的班级运动成绩优于对照班级,且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7]。目前的运动技术教学中,依靠运动学对学生技术进行诊断的极少,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与普及度远达不到促进整个教学体系发展的程度。教材中的教学步骤、技术要求、技术问题的发现与改进等内容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3 结语

重新审视技术能力培养在众多教学能力因素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技术学习的地位和其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教学能力;根据专项技术教学最终培养目标上层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各种教学能力的培养,摒弃原有平衡发展的固有教学理念。并基于力量-技术的交互作用于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拓宽技术教学思路,研发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专项技术习得的长期性特征与当前课时数量较少的矛盾中,杜绝以求新求变为形式的田径课程拓展性功能的过度开发。

[1] 顾小霞.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2):253-256.

[2] 王晓燕.论高校体育专业在培养人才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4):70-72.

[3] 王步标. 人体生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 陈安福. 中学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9.

[5] 杨锡让.使用运动技能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2-39.

[6] 邵伟德,李启迪,刘忠武. 运动技术教学原理构建[J].体育学刊,2013,2(2):9-14.

[7] 吕晓梅,杜洁.运动技术诊断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1):62-64.

猜你喜欢

手段专项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临机的手段
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