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双基 凸显素养 注重观念

2018-07-05何晓云林伟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核心素养

何晓云 林伟

摘 要: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的命题立足双基,知识覆盖面广,以生活实际情景为载体,凸显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关注初高中衔接,注重考察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化学观念,有利于选拔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化学观念

为了有效监控福建省各地市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与高考接轨,今年的福建省九地市各学科中考命制,由福建省考试院统一命题。2017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省考”),就化学学科来说,第一次在卷面结构和考试时间都进行较大调整,卷面分满分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化学成为福建省中考科目中考试时间最短的一科,对试题命制者、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1 试卷结构分析

今年省考化学试题分I、II两卷,共16题,其中I卷为客观题10题,30分;II卷为主观题6题,45分。纵观整张试卷,考查知识点非常全面而清晰,整体难易程度适中,在保证基础性的同时,作为后续高中学习人才的选拔,某些试题兼综合性,为高中学习人才的选拔有一定的区分度。

2 试题特点

2.1 考查全面,立足双基

试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偏题、怪题,重点关注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试题分布按课程标准5个一级主题进行分值分布统计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考查的内容占本卷的比例最大,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实验探究模块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相对以前的厦门市化学中考,分值有明显变化,比重提高10%。

今年省考试题基础知识占80%。诸如“物质的性质”、 “化学变化”、“化学与生活”、“实验基础操作”、“物质分类”、“原子结构”、“气体制取装置”、“溶解度曲线”、“微观粒子图”、“微粒的性质”、“化合价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高频考点,依然出现在试卷中。这些题目基本上是基础题,如选择题第1~9题,第13题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分析,第15题(1)气体的制取装置与原理和第16题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都是中考的必考题型,学生都能拿到一个满意的基本分,增添了信心。

2.2 联系生活,凸显素养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学生核心素养” 的发展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首要任务。高中的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共5项素养[ 1 ]。本次省考试题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体现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灵活应用于实际”理念,用STSE 试题巧妙地考察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例1】(第11题)近期,央视对“用棉花代替肉松‘肉松饼”的消息进行辟谣。资料表明:肉松是用动物肌肉制作的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

【例2】(第12题)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有机物,如秸秆、蔗渣等。

(1)农业废弃物经发酵处理可获得沼气(主要成分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闽籍科学家张俐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神奇溶剂”中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

③利用该“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生产的新型纤维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以上两道题考查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利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有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意识。这些紧密联系生活的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可培养考生树立节约型社会的思想和绿色化学思想,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体现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使考生感受到要学好化学的必要性。

省考第13题重在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15题重在考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学生根据所要探究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条件的意识,对所获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结论。

2.3 能力立意,注重观念

所谓的化学观念,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方法。从学生的终生发展来看,具有一定的化学观念在一定的意义上比掌握具体的化学知识更为重要。基于王磊等教授提出的“观念建构为本教学理论的构想[ 2 ]”,將化学观念分为微粒观、元素观、守恒观、物质转化观、分类观5种化学基本观念。

【例3】(第8题)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例4】(第13(2)题)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序号)。

②从图2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通过图1、2观察、分析,有效提取信息能力等是不容忽视,以上两道题考查了微粒观。微粒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使其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并能够用微观原理解释宏观现象,从而学会用化学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

省考第14题通过酸的性质知识载体,考查了分类思想。分类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全面认识事物,把握同类事物的内在本质,同时也可提高学生抽象和归纳能力。在元素化合物学习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帮助完善元素化合知识的认知结构。14题还考查了学生利用元素守恒观念,分析“将二氧化碳通过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几种”,应用守恒观可以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比较反应前后元素的变化,求解得出答案。

3 建议与展望

今年第一次进行省统考,而福建省九地市采用的是人教版、粤教版和上教版三套不同的化学教材。对命题者来说,命题时考虑到三本教材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做到以《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将“同纲异本”的影响减小到最低,保证考试试题的信度。通过对2017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教师要厘清化学学科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教学中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注重化学观念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6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王磊,张毅强,乔敏.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08,29(6):7-12.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核心素养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