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怎样给科技创新加油助力
2018-07-05王小艳
王小艳
【摘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世界排名靠前,居民的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迈进,传统的“高投入、高增长、高污染、高能耗、低收益”的发展模式逐步退出,转而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代替。当前,需要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拓展公共服务等措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科技创新主体加油助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实施手段 政府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能够实现环境效益。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绩效;另一方面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保护资源环境。而在此过程中,政府作为其中的核心引领者,其职能转变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具体则体现在简政放权、公共服务、政府监管、人才建设、高端引领五个方面。
推进简政放权,为科技创新主体“减负松绑”
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主体“减负松绑”是关键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合作,科技部门作为其中的主力,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以科技部門为主,联合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合作,所以,真正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应充分发挥非科技领域政府部门的重要作用,将眼光不再局限于“就科技看科技”的状态。非科技领域政府部门的“减负”和“松绑”,更利于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工作的进展,为企业发展减少繁杂的申请及批复流程,提高企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一方面,简政。对于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系紧密的工商、财政以及税务等政府部门来说,加强审批流程简化与改造,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和“五证合一”政策,更有利于提高企业获得优惠政策和资源配置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放权。提高企业创新的自主性,减少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过度干预。尤其是企业日常的科技创新与经营活动,政府都应放手给其足够的空间,从而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不管是“简政”,还是“放权”,政府都应高度重视,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主体的“减负松绑”。
拓展公共服务,为科技创新主体汇聚资源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主体汇聚资源是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资源的汇聚效率,拓展公共服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就在于从企业这一科技创新主体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其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以解决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拓展基础性公共服务,即拓展“硬服务”。“硬服务”包括水电、道路、交通、土地等基础性资源,通过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降低使用门槛,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从而全面解决科技创新主体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基础性资源问题。尤其对于初创型科技创新企业来说,为其提供基础性的公共服务,更有利于企业快速进入科技创新进程,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即提供“软服务”。“软服务”包括科技创新信息数据库构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新项目交易平台等等。通过“软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免除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增强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科技创新企业与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形成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创新,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
加强政府监管,为科技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环境是基础工作。政府监管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对科技创新主体进行校正与规范,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首先,营造科技创新法律环境。对与科技创新主体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与完善,如《专利法》《知识产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实现对科技创新主体成果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降低科技创新成果的负外部性,使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其次,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国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资源、生态等多方面的环境支持,而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这一主体,它有义务履行社会赋予它的责任。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社会认可,有利于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作为政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应进行全面的监管,包括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经营活动、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帮助企业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最后,因地制宜实施直接性与间接性引导,破除行业垄断现象。直接性引导,包括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贷款贴息、各项补贴等,间接性引导,包括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税费减免等。同时适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资源共享,营造和谐科技创新环境。
加强人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创造力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核心要素。科技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过程中因为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了不断向前发展的优势、动力以及主导权。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本也理所应当成为最为关键的资本,人才的竞争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激发出各类人才的创造力,从而构建一个知识创造价值以及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好循环过程。首先,深入挖掘科技创新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挖掘小组,发现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新,挖掘出一批具有前瞻性,适合创新创业的人才,以此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次,加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从各行业入手,建立专门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组织,保障专门的培训资金,对各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加强知识及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再次,构建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健全的激励机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与奖励。比如引进人才学历在博士以上,政府一次性给予资金性补贴,为其提供基本的住房要求,以此满足人才基础需求。最后,合理使用科技创新人才。一方面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实现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另一方面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与荣誉奖励,以推动科技人才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来促进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实施。
强化改革攻坚,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改革攻坚是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从当前中国发展的现状来看,不管是经济,还是技术都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和结构调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逐步凸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更有利于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强化改革攻坚为路径,更有利于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科技创新主体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为其提供创新创业的活力。首先,明确各科技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政府要协助企业构建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作的良好关系,建立科技创新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研发功能,同时联合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决策、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转化过程中的主体功能,全力打造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平台。其次,打通科技、经济结合通道“最后一公里”。针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积极解决,各部门、各地区强化合作,通过科技创新成果权益管理改革、科学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税收政策调整革等方式,优化要素组合,为实现科技创新效益最大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姜成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