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落的拉丁美洲

2018-07-05寇佳丽

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拉美地区拉美阿根廷

寇佳丽

2

018年5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对该组织理事会表示,阿根廷当局正在向IMF申请援助,希望以“超额获得”(Exceptional Access,即突破一般规则限制的贷款,使其更符合申请国的债务情况)的形式取得融资。今年5月以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一度暴跌,引起整个拉丁美洲对危机到来的担忧与恐慌。纵观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危机和衰退就像绳结,断断续续出现在不同时期。相比之下,让人谈虎色变的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并非拉美最痛苦的经历。

危机后债务倍增

“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为拉美国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危机给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带来的影响较南美国家更严重。不过从整体看,拉美地区因此遭遇的挫折比起其他地区,还是少一些的。”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王萍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王萍指出:“2008年危机爆发以后,拉美国家结合国情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第一点是继续实行稳健的经济政策,包括落实增收节支,建立稳定基金和储蓄基金,比如当时墨西哥建立了‘石油稳定基金、哥伦比亚建立‘国家咖啡稳定基金,其他拉美国家也建立了与其初级产品相对应的稳定基金,以控制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第二点就是调整产业政策。危机以后,拉美各国纷纷划定重点产业,颁布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意在提高竞争力,尤其是开始重视科技创新,颁布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第三点,就是实行包容性的社会政策,加大社会投入,以落实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此外,拉美国家还竭力推进对外经贸多元化规划,特别是重视同中国的经贸合作。”

2001年以后,中国对巴西和秘鲁的投资迅速增长,对墨西哥的投资也比较成功。

“对于缓解2008年以来拉美地区的危机,中国资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贡献可观。中国还同包括阿根廷在内的一些拉美国家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积极解决该地区国家的融资问题。当时,巴西主要通过私有化运动来舒缓财政危机,其大部分资金也来自中国。即使2017年,美国福特从墨西哥撤资,还是中国企业江淮汽车去当地补上了这一空缺。有些拉美国家的政府可能希望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渴望欧美国家对自己的投资比例有所提升,但中国仍是拉美第一大投资国。”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副教授李仁方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2008年至今的10年间,拉美地区的确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革,只是成效有限。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对《经济》记者说,10年时间,拉美地区的债务翻了一倍还多。

“债务始终是拉丁美洲的沉重负担。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债务总额为823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到2017年年底的时候增加到18117亿美元。按照排名,巴西第一,欠债6677.6亿美元;墨西哥第二,3234亿美元;阿根廷第三,2048亿美元。委内瑞拉的债务在2017年達到了1431亿美元,智利有1735.6亿美元,哥伦比亚有1247.7亿美元。这些国家的外债都超过1000亿美元了。”

徐世澄表示,2008年危机后,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长期处于不良状态,比较突出的是委内瑞拉,而今年,阿根廷的资本市场也出现了非常糟糕的表现。“欠债不还也许不是最糟糕的,但可能引发危机,这是大家都很担心的。事实上,拉美经济发展史上的确发生过非常严重的债务危机。”

症结根源在内部

“2008年的危机,对拉美而言主要是外部冲击,程度和破坏力都有限。对拉美打击最大的还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起源于其内部矛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二战(1945年9月结束)以后,拉美国家采取进口替代(要求国家尽可能地依靠自己的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生产本国市场所需产品)工业化战略,鼓励本国制造业发展,同时大量出口国内资源丰富的初级产品。在出口带动下,拉美经济取得迅猛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拉美国家的工业年均增长高达8%以上,GDP年均增长6.5%;仅10年多时间,人均GDP从400多美元增长至1000多美元,被称为经济史上的“拉美奇迹”。

为了更快赶超发达国家,拉美各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对外大规模举债,以增加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支出。面对拉美国家的美好前景,为了取得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西方国家的银行也愿意将资金贷给前者。因此,20世纪70-80年代,拉美国家经历了债务急剧增长的时期。

“1970年,拉美国家外债总额只有212亿美元,1982年,增长到3153亿美元;其中过半数是向发达国家银行的借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元利率大幅提高,资本对拉美的青睐开始减少。此时,拉美主要借款国,比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平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外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孙岩峰这样分析。

1982年8月12日,因外汇储备已下降至危险线以下,无法偿还到期公共债务本息,墨西哥不得不宣布无限期关闭全部汇兑市场,暂停偿债。此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家也相继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债务。一场区域性的主权债务危机就此爆发。

危机给拉美国家敲响了警钟。有些国家也尝试进行改革。比如,巴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金融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墨西哥在八九十年代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来增加外汇储备,并对外资的出入进行限制。也有些国家似乎“无动于衷”。从20世纪80年代起,阿根廷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就没有得到解决。

“在拉美三大经济体中,阿根廷是最弱的一个,而且一直弱。它有三个特点,就是高赤字、高福利和高利率,改不掉。外界环境没变化还好,一有风吹草动,肯定是阿根廷先‘受伤。”孙岩峰说。

债务危机以后,拉美一些国家还分别在1995年、1999年和2001年爆发过规模较大的危机。尽管如此,30多年来,根本性的改变似乎并没有在这些国家发生。

拉美地区的储蓄率长期保持低水平。根据IMF的数据,2015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民众一般将收入的41.5%储蓄起来,而拉美的国民储蓄率只有17.6%;同期,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接近50%。

举债发展经济是长期以来的习惯。“拉美国家举债的经验特别丰富,他们习惯性使用这个模式来促进经济。这些国家自己的利率偏高,企业有钱后喜欢放在银行生息,不愿意再投资。”孙岩峰这样评价。

李仁方则告诉记者,拉美劳动人口总数偏低,不足以支撑高科技产业,但该地区民众的生活标准和劳动标准,一直标齐北美;工人与工会的力量过于强大,罢工时有发生;财政问题也长期存在,补贴跟不上,经济增长就更是镜花水月。海外资本一旦进入当地,不太敢碰触重资产,多流向轻资产。以上事实对赚取外汇都是不利的。“有趣的是,拉美一些国家,不管发生什么,工人薪资水平都很难降下来。”

一国外债清偿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国出口创汇能力的高低。出口创汇收入越多,外债清偿能力越大。拉美国家多进口工业化制成品,出口资源型初级产品,创汇能力较低。进口替代工业化原本是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而发起的,却在1982年的债务危机中终结。

有观点指出,债务危机从财政和支付结算两个方面阻断了拉丁美洲的工业化进程。进口替代以国家为主导,财政困境的到来,令上述模式失去支撑;外汇结算上的压力,令工业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进口难以继续。

改革为何难上加难

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以后,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拉丁美洲的广泛开展,该地区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旧有的、根深蒂固的症结并没有得到解决。

几十年来,拉美各国政府为什么没有沿着一系列明确的改革理念走下去呢?如果说工业化的不成功是经济难以重现辉煌的根本,那么,国家应该鼓起勇气再次尝试;如果说外汇储备较低是债务危机发生的隐患,那也可以通过经济结构和产业领域的改革、提升出口竞争力来防范。

“要说拉美各国没有努力,也不准确。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结构性改革,体现在多方面:对资源型企业进行国有化,夯实财政基础;完善金融治理结构,降低金融风险;对再分配领域进行改革,降低贫困程度,保障民生。拿现在和从前比较,结构性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各国经济结构有所优化,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更有保障,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盘古智库、大国策智库高级研究员唐俊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只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上述进程还是慢一些、效果差一些。这仍与拉美地区固有的模式息息相关。

“拉美不是不想进行结构性改革,各个国家的每一届政府、每一位政治家,都深知改革的重要性,但决心和动力不足。很多效果,短期看得见,时间久了,反倒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在拉美的很多国家,‘钟摆政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的意思是,新上任的政府领导人会将前一届政府的决策全部推翻,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另外,拉美政治带有民粹主义性质,财政盈余多用来笼络选民,而不是拿去进行彻底的改革或制度建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改革措施短期效果较明显,因为时间一长,政府就换了,环境又变了。”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CECLA)创始人郭存海如此回应《经济》记者。

长期以来,拉美各国经济结构以大宗产品的出口为支撑,工业化在经历了进口替代后以“未完成”终结。如今,除了巴西、智利等个别国家有一定制造业上的积累,大多数拉美国家并不具备系统的工业制造能力。

有观点认为,拉美国家应该提高出口多样性。“可是出口结构是由自身优势决定的,拉美就是多产初级产品,他们自己也没办法,不出口具有能源优势的初级产品,还能出口什么呢?”李仁方反问道。

他还告诉记者,中国对拉美投资规模巨大,原本效果可以比现在更好。可是,因“钟摆政策”的存在,中国企业对拉美国家的不少投资协议以“夭折”告终。“独立之后,该地区只发生过一次战争,国家安全和战争从来不是他们考虑的焦点。多数情况下,外来资本之所以铩羽而归,往往是因为不经意间卷入了当地的政党之争。中国企业需对此特别注意。”

王萍还对《经济》记者强调,中国与拉美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建设与合作,是基于双方的相互需求、实现共建共享的合作。与拉美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拉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除了关注当地政治生态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还需要注意其他风险,比如环境评估、劳工保护等。

阿根廷:新兴市场的警示

近期,阿根廷市场的连锁反应,让人不禁怀疑,拉丁美洲似乎又要迎接一场新的危机。

2018年5月初,该国股市、债市和汇率市场迎接“三连杀”,致使央行不得不在很短时间里耗费50亿美元干预汇市,而这笔资金相当于阿根廷外汇储备的10%。同时,阿根廷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支持。这一切均源于阿根廷比索的持续贬值。

今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累计下跌20%还多。为了阻止比索进一步贬值,该国政府曾在一周内三次上调利率,以此支援本币。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各界分析人士都会把外汇储备作为影响拉美经济发展和债务表现的一大因素。可是,阿根廷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在今年1月份创造了历史新高。

“阿根廷之后,土耳其、印尼、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汇率市场都面临着压力,现在巴西已经挺过来了。大家都在反思,在美元走强的时候,新兴经济体的本币到底会有多么脆弱,为什么有些国家已经很努力地提高了外汇储备,还是对美元波动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唐俊对《经济》记者这样表示。

李仁方则指出,阿根廷的资产交易价格多以美元结算,当地民众在房地产市场或汽车市场宁愿选择美元而非本币。其对美元的依赖,也与此番比索大跌不无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包括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整体处于复苏阶段,新兴市场的经常账户、财政余额均有明显改善。不过,阿根廷汇市在5月份的表现,可能刚好为上述国家提了醒——提升外汇储备并非万能,需要做的还很多。

拉美经济简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早在殖民统治时期,拉美就形成了以自然资源的分布而划分的经济区域,即每一个区域专门生产少数产品,如智利生产铜和硝石、墨西哥生产银、巴西和哥伦比亚生产咖啡、阿根廷生产粮食等。当时,这些产品主要出口到宗主国。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拉美各国为了实现工业化开始大量向西方银行借债,使债务规模迅速增长。进入80年代以后,伴随全球经济衰退,拉美许多国家陷入国际债务危机中。1982年8月,时任墨西哥财政部部长席尔瓦·埃尔索格向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报:“墨西哥几乎耗尽全部外汇储备,再也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拉开了拉美债务危机的序幕。

紧接着,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许多国家相继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一场以债务危机为特征的国际金融危機席卷拉美地区。

在世界经济危机以前,即2003年到2008年的这5年时间里,拉丁美洲的各个国家并没有重复历史上的做法,即在经济发展时期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相反,拉美转向了稳健的经济政策和包容的社会政策,以扭转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指当代经济理论中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体系和流派。它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70年代末以来,一直在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基本主张是: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张私有化,要求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一度对英、美的经济政策产生较大影响。不过,这些国家的政府从未放弃过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影响有所减弱,却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等国家大行其道,最终带来财富分配不均和债务危机。

猜你喜欢

拉美地区拉美阿根廷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阿根廷可能禁止敌敌畏和敌百虫的使用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国际磷肥市场聚集拉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