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原则及策略

2018-07-05何恒

读写算 2018年2期
关键词:预设策略语文

何恒

摘 要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通过长期的经验实践,我们知道,如果要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那么就必然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并且在这一原则之下,还需要按照相关的策略进行,从而实现教学计划。

关键词 语文;教学;预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58-01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原则

1.灵活性原则

老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不应该将所有的目标一次性地预设完,而是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备随时跟进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而调整。同时,预设的目标不应该过于细小以及琐碎。应该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便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来说,一些简单的预设目标,往往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生相成的。整个教学活动,都需要老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便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模式,而既然这是一种动态的模式,那么其目标应当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些新事物,有的或许会超出了老师预先设定的目标,这便是预设目标的灵活性要求。因此,预设的教学目标必然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对突发的情况有心理准备,让老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合理性原则

语文的内涵十分的丰富多彩,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也会制定一些开放性质的目标,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使之去探索,但往往会忽视它们的合理性。老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需要结合学情、教材,设立合理的学生可达到的目标。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便应该尽量设计合理的目标,不应该有一些偏、难、怪的内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探索思维。同时,也可以使得老师更好地看到学生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策略

1.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的方向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包含了高中语文课程各个阶段的目标和总的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它不仅规范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标准,同时也指明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变革的方向。老师在教学目标的预设时,需要从全局出发,了解课程的目标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读书、习字、造词、用句等方面的要求。从总体布局,才能使得教学目标的预设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同时也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

2.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修养,让他们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应该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时,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作为成年人,会觉得这些问题很幼稚、可笑,甚至毫无道理,但是,我们却不能立即加以否定,而是应该先给以学生赞扬,赞扬他们能有自己的思考,再理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告诉学生相关的缘由。

此外,著名教育学家于漪老师还曾经谈到:“对学生的情况若明若暗,教学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或失之艰深,学生如坠云雾或失之肤浅,学生味同嚼蜡或失之繁琐,学生昏昏欲睡;或失之过简,学生索然寡味。”熟悉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也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有全面地发展。

3.结合课标与学情,仔细分析研读教材

教材是在预设教学的目标时,老师应该十分熟悉的。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有原生的价值,我们可以从多方位的角度来解读。然而,选择这篇文章的编选者,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将一些文章统一规划入一个单元,那么必然有着更加明确的教学意义,也就相当于从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它的解读角度。所以,我们老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我好教学编选者的目的,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仔细分析教材,好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著名教育家何平海老师曾经说过:“只有认真解读文本,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梳理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三维目标。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件简单的教学事件也能体现教师对目标三维度的准确把握。”

综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预设是教师在课堂之前所做的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它包含了教师对教学结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理性设想,还包括了对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个体特殊情况等的总体把握,以及对课堂走向的预测思考,教育目的预设,是教学活动的总体纲领,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这种教学目标的预设,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太大的偏差,不仅可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的,它还符合广大教育工作者期待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辛继湘.生成性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J].教育评论,2003(6).

[2]郝文武.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J].教育研究,2004(2).

[3]郭元祥.論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5(9).

猜你喜欢

预设策略语文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Passage Four
浅析预设的应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