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
2018-07-05戴天明
戴天明
阅读教学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是阅读者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但目前的阅读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感受,而刻意去追求情感的共性,千方百计的把学生的体验拉到老师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者教参上来,于是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没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几乎丧失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教学《春》这堂课上,我通过听录音、读课文、说感受、写景物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并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有教育的精神生活。
反思前两次上《春》这篇课文,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学生书本上也是满满的笔记,但过后一抽查,学生基本没有多大的印象。而这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文章还给学生,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纯理性的分析,而轻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今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收获教育。
一、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都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学校便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的一个良好的环境。语文老师要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作为阅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力量,培养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对学生获得各种知识,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善于倾听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李政涛先生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开花朵,凝结果实。”可见,教师倾听学生是何等重要!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作出正确决策。
三、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上,学生在闭眼听配乐朗读以后,所产生的联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体验。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鼓励合作学习,又不要忽视独立思考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五、运用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逐渐深入的阅读过程,就像剥笋一样,把文章的内涵、所蕴含的道理逐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但对于文本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个体学生的体验也不尽相同。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所以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否则极易进入老师预设问题学生按老师思路寻找答案的传统误区当中。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教学,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这一原则,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并真正从阅读中受益,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