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阶段读出文味
2018-07-05周宏钦
周宏钦
摘 要 中年级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初步理解、品读、感悟能力,特别是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应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兴趣。要重点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活动中提高对文本的欣赏能力。也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去走近文本,从单一无聊的读到变幻有趣的读,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34-02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常用汉字,具有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中年级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初步理解、品讀、感悟能力,特别是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应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兴趣。要重点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活动中提高对文本的欣赏能力。也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去走近文本,从单一无聊的读到变幻有趣的读,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当学生从低年级不知不觉已升入中年级时,教师却忽略了这一变化,使得阅读教学依旧保持低年级的教学模式,目标并不明确。
一、中年级阅读教学无效困境的现状
(1)读的形式依然那么单一。低年级阅读教学多数采用齐读、大声读、开火车读的方式,因为低年段的孩子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而到了中年级时,教师依旧采取单一形式的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了,学习动力也没有了,当然就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了。
(2)一味讲解,缺少巧设对话。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在一味地支解课文,丝毫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没有与文本的对话,那他们的体验也只是空谈。
(3)不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中年级的作文不论从文章结构,还是从情感表达上,都应较低年级也应有所提升。其实,阅读课更是渗透写作的有效途径。
(4)没有教给学生变序阅读法。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阅读教学一般都是从头到尾,按课文的顺序去进行。而到了中年级,许多教师并没有改变方法,没有从课文的中心句或总结句去返析课文,还是一味的出招,学生的思维固定化,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
二、突破阅读困境的对策
通过对课堂的精心巧设,大致有以下可行的对策:
1.设置矛盾,唤起阅读期待
不同学生对同一教材有不同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应搭设思维跳板,让他们在反驳中,开拓思路,突破难点,碰撞出思维上新的火花。
例1:《扁鹊治病》教学片断——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蔡桓公死了活该,他自作自受。
生:我为蔡桓公感到惋惜,他太固执了。
生:扁鹊太神了,不愧是名医。
师:扁鹊来找蔡桓公干什么?
生:治病。
师:治病?蔡桓公不但没治好,还死了。这哪是什么名医,我看是庸医。
生:老师,我不同意您的看法。
师:有何不同想法?
生:我认为扁鹊是名医,否则蔡桓公也不会请他啊。
(许多学生举手表示不赞同。)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找找哪些语句能说明他是名医?
生:我找的是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这句话说明扁鹊他很厉害啊!仅仅只在蔡桓公呆了一会儿,只是看看,就可知他有皮肤病。
生:扁鹊会预测蔡桓公的病会进一步发展,真是神机妙算啊!
生: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更说明扁鹊太神了,只望一眼,就能看准病情,都不用号脉,太牛了。
生: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看出他太神了,从表就能诊断,真是华佗在世!不用像现代人需要B超,拍片才能确诊。他要是庸医,那谁还是名医呢?
这样,教师站在与学生相反的立场上,故弄玄虚,把两者对课文不同看法激化,更巧妙地激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自主的品味课文,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2.抓关键词品读,提升阅读能力
每篇课文都有关键词,这是课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理解了他们,课堂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
例2:《乡下人家》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划出你觉得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
(生自由交流汇报)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板书:探)探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或词吗?
生:露。
生:显现。
师:想想这些字,用哪个好呢?为什么?
生:探,因为它说明着急地长。
生:探,它说明向上地长。
生:探,它说明高兴地长。
生:探,它说明自信地长。
师:是啊,笋这么高兴、着急地长出来,它可能会说什么啊?
生:大家好!我终于可以出来透透气,土里实在太闷了!
生:啊!外面的世界五彩斑斓,土里黑漆漆的一片,一点儿也不好玩。
生: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长高了,太了不起了。
师:既然有这么多的孩子想说,那就和前后座、同桌都说说吧!
(孩子们有声有色地聊着)
教师通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品读,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提升了品读能力,充分地理解文本。这点很好。
3.有创意地读,增添阅读乐趣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与读更是分不开,因为不同方式的读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例3:《鸟的天堂》教学片断——
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鸟的语句,读一读。
(学生自学后并交流)
生:从11自然段的第九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知道五颜六色的鸟的不同姿态,太美了。
师:你们喜欢这里的鸟吗?
生:是的。
师:那你愿意把它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你读得真棒,请问,读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吗?
生:我是怀着爱鸟的心情,并根据鸟的动静来变化语速快慢和语速抑扬来读。
师:说得太棒了!那我们也来学习他的读法。
(全班和着《月光水岸》读起来)
师:这句话,还有不同读法吗?
生:有。我想一边做鸟的动作,一边读。(学生快乐地边表演边读着)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想用唱歌的形式来读。
(学生读完,大家也争相唱着,好热闹啊!)
教学中,启发孩子利用不同的读法,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感悟文本的能力,充分地体现阅读的读的重要性。
4.发挥想象,展示阅读魅力
中年级的阅读,教师更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可想象之处,挥动学生想象的翅膀,贯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4:《桂林山水》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桂林的水的独特美,现在请大家阅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桂林的山如何奇特?
生:从第二句话的“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我知道了桂林的山形态各异。
师:桂林的山形态万千,谁能想象它还像什么?
生:像猪八戒背媳妇。
生:像一位女神。
生:像传说中的千年神龟。
师:桂林的山还有哪些特点?
生:我从“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我懂得了桂林的山很陡啊!
师:如果你站在这座桂林的山下,你会怎样啊?
生1:我很害怕,怕山要是崩了,我就没命了。
生2:我很欣慰,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把这么陡峭的山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
教师充分让学生想象,想象山的姿态和站在山下的感觉,充分提升了想象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5.换位体验,促成阅读内化
换位体验是将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互换角色,可以更到位地把握情感。
例5:《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断——
在体会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的语气中,不少学生读得没感觉。
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个画面啊?
生:想起电视里富人看见门口乞丐,破口大骂“死乞丐,穷光蛋,给我滚蛋”,非常傲慢。
生:想起影片里黑社会老大的那种嚣张场景。
师:是啊,这么嚣张,在你们的身上有发生过吗?
生:有!老师,就在前天,黄宇成给我听写时,好多词都不会写,他就笑话我,太气人了。
师:黄宇成,你当时是怎么说的啊?
生:老师,我说“笨死了,这么简单都不会,我闭着眼睛都可以!”(说话时咬牙切齿)
师:当时的铁罐也是如此傲慢,你能把这种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后,博得学生的一片掌声)
这样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是真诚、充盈的,自然就读出味道。
中年级阅读教学,相对于低年级的应该有所提升。它应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化、自由度,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生活,用生活来感悟文本,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