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抗战精神论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8-07-05黄馨可

学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学生意义

黄馨可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自主培养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然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积极的精神引导,抗战精神则是对爱国主义的高度升华。因此,我们应积极解读抗战精神的内涵,并从探究如何践行爱国主义,以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抗战精神;中学生;爱国主义;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2-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117

抗日战争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所蕴含的抗战精神是值得传承、歌颂的伟大精神。因此,应将抗战精神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使现代中学生通过学习抗战精神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并自觉将爱国主义付诸行动。

一、抗战精神内涵解读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以及战后问题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解释为:勇往直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等伟大的民族精神。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抗战精神具有颇为深远的文化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所体现出的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

新时期,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更需精神寄托。抗战精神是对中国一个生死攸关历史时期内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总结,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在履行战胜外来侵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等神圣使命过程中的决心和定力。抗战精神是值得永久弘扬的历史精神,是中华民族教育不可或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抗战精神对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升华

爱国主义并非一个简单的名词,爱国主义也绝非一句空话。通过抗战精神来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积极践行爱国主义,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爱国主义。抗战精神就是一种典型的爱国主义,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负隅顽抗的精神才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维护了主权领土完整、捍卫了民族尊严,通过学习和领悟抗战精神,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也能借助抗战先烈及其事迹等理解何为真正的爱国,这样则从侧面间接地弘扬了爱国主义。

(二)践行爱国主义的动力

通过抗战历史的观摩以及抗战精神的观摩与学习等,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更为深刻地理解抗战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处,从而对爱国主义有全新的认识。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自己密切相关,要想不让抗战的血痛历史再次上演必须让国家强大。然而,建设祖国的重任则落在了青少年的身上。我自觉意识到自身肩上责任的重大,必须努力学习,用抗战精神来武装自己,战胜学习的困难,进而胜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这就是抗战精神对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它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爱国,怎样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三)加深民族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形式上的思想疏导,更不是生硬的政治教育,而是一种渗透被教育者内心,感动其灵魂的自觉学习与主动接受。对现代中学生来说,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美好的年代,我们享受到了新时期一切物质材料,无论是家人还是整个社会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服务便利,在这样一个富足的时代要想真正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民族情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认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倍加珍惜。

三、以抗战精神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重现历史,培养爱国情感

以抗战精神为依据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绝非生涩、机械地学习抗战精神理论,而是要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来了解抗战历史,让自身在视觉、听觉上体会到战火纷飞年代的纷扰与恐怖,以此触动学生的内心,让我们仿佛身心都处于抗战环境,生活在紧張的气氛中,进而引入在危急、紧张、纷乱环境中抗战事件与抗战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而,实际的历史呈现需要特定的方法,简单的历史讲述显得呆板且单调,对此需要创新教育引导方式。

1.纪录片观看。一些专题型抗战纪录片,或者一些经典的抗战影片总能带来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聚集统一观赏,通过纪录片或影片的观看与观赏来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战精神,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抗战爱国主义情怀,眼观貌似真实的抗战画面,不禁声泪俱下,心中被英勇的爱国精神所打动。

2.观后感随写。每一次抗战纪录片或影片播放以后都会写一篇观后感,由于真正被触动,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地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随感,真正确立起了对民族的热爱和祖国的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和情怀已经化成促进我们努力奋进的力量,甚至奋笔疾书地写下要努力学习、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奋斗的励志篇章。

(二)主题演讲带动

以抗战精神为主导的爱国主义教育最关键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通过组织抗战主题的演讲活动,学生对相关影片、纪录片等的学习、观赏等能够内心有所感触,很多学生写成一篇演讲稿,主题为“怎样爱国”并通过演讲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很多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主题演讲活动中,用慷慨激昂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对抗战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来传达着爱国主义情感,独特地诠释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三)付诸实践的爱国行动

爱国主义的最理想境界就是将理论辅助于实践,真正行动起来投入到爱国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意义。通过参加抗战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活动,如定期观看一次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每周参加一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主题班会等,都能增进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爱国的积极意义。

以抗战精神为指导的当代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历史的重温,通过抗战精神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加强珍惜眼前生活,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地将爱国主义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 刘圣陶,刘轩.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3).

[2]    周靓.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学生意义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