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2018-07-05王海鹰

学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语感兴趣想象

王海鹰

摘 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广泛地参与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加强阅读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兴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2-01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82

当前的语文教学强调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在语文教学中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而在语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从内涵上来看,语感是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在语文学习中语感的重要性,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生语文阅读语感的强弱对语文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来看,部分教师还在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说和写之上,还是主要为学生做对题做准备。实际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感在学生们语文素养上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感是一种隐性技能,是需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加以引导和培养的。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来针对性地开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广泛阅读,形成语言直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培养学生阅读语感的过程中,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学习本身呈现它的效果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阅读量作为积累的。语感本身是需要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是一种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时候就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或者直觉,才能够形成语言直觉。

广泛的阅读是语言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事实表明:语感较强的学生往往是平常爱读书、阅读量大的学生,他们往往比一般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强。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增加知识贮备,为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提供重要的保障,这样就慢慢地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直觉。

二、推敲品析,增强感悟

在语文阅读中,为了真正在阅读中读出文章的内涵以及字里行间的深意,我们总是强调要学会“咬文嚼字”,这一过程是推敲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品味和体会语言的过程,是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关键环节。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强调推敲品析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上的重要性,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使学生们能够理解、领会作者的意图,这样学生们在品味中才能够逐渐使情契合,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能力,这样在教师组织的阅读教学中才能够使其成为“学生、作品、编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所感所悟,对于语文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们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熟读背诵,领悟文中之情

朗读与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背诵是熟读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第一遍读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再读会加深理解,一遍会比一遍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促进诵读者边读边想。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悟也在层层加深。有压力就有动力,人脑也是用进废退的,熟读、背诵利于大脑功能的提升,记忆力、理解力都得到提高,大脑变得更灵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不假,它揭示了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规律和捷径。通过熟读与背诵,还能够增强学生语感,规范学生语言表达,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学以致用,训练强化

现在的语文教学强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要重视学以致用的环节。据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感悟的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看出学生在语文语感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学生们日常语文学习中来进行训练,例如,在和学生们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节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们结合所学以及日常生活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或者经历,在这首诗的基础上改写一篇记叙文,这样不仅仅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能够使学生们在亲自的实践中来训练自己的语感,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科素养,这与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契合的。

总之,语感是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学生们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从现实来看,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感知、体味、领会和揣摩,使其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不断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金乃茹,赵庆华,刘伽娜.论语文教育对人格养成教育的渗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6).

[2]    葉根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活”[J].作文教学研究,2005(4).

[3]    陈海玲.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新课程(小学),2011(12).

[4]    桂爱明.培养中学生语感之“五步曲”[J].考试周刊,2008(48).

猜你喜欢

语感兴趣想象
快乐的想象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