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课多“磨”

2018-07-05刘志群

学周刊 2018年22期

刘志群

摘 要:磨课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出发,精心雕琢,凸显出教学理念的科学合理性,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教师的教学。通过磨课,可以使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教学设计一点一点臻于完善。因此,教师在磨课中要不断修正、打磨学法,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琢磨目标;砥磨教法;打磨学法;研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2-01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78

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发展变革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适应这样的改变,就必须从自身的发展入手,改变以往靠经验吃饭的态度,向研究型的教师转变。最能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就是“磨”课。那么,我们在磨课时磨什么呢?

一、琢磨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因为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否则就犯了南辕北辙的愚蠢错误。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学设计中为了追求气氛活跃,把能出彩的地方都展示了出来。结果,气氛是活跃了,可是一堂课被塞得满满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蜻蜓点水,反而没有凸显出重难点。一节课看似非常热闹,可是静下心来思考这一节课真正达成了哪些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有了多少知识上的收获?哪些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研讨时,教师们一致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有问题,没有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师很多时候都在做无用功。因此,磨课必须从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出发,精心雕琢,凸显出教学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只有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引,我们的教学才可以高屋建瓴。琢磨教学目标,更有精简目标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教师会直接把教学参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下来,作为自己上课时的教学目标。这种确立教学目标的做法也是很不可取的。教学参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当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这样的目标是对于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具体教学时还应分解到具體的课时中。而且,每个班级的学情特点都不同,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来仔细琢磨单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精雕细琢,有选择,有侧重,明确这一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也就是现在经常说的“教什么”,然后围绕目标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完成我们的教学。

二、砥磨教师教法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挖掘课文中的语文因素,认真学习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各年级学段要求。结合课文特点,确定研究方向,争取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授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出来之后,参与磨课的教师既要给予积极地评价,还应积极参加听课,因为他们既是学习者,又是评委。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的观课维度,认真细致地做好记录,提出建议或修改意见,不断打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如开头的导入,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揭开课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生能更快进入学习过程,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在磨课过程中,教师一次次试讲、修改,从导课到各环节衔接再到最后结课,甚至到每一句话的表述,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需精心砥磨,力求精准。修改教案,制作课件,试教,推翻,再试教,再推翻……正是这千锤百炼、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使得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教学设计一点一点臻于完善。教师们在磨课中交流碰撞,分享智慧,并通过经过磨砺,不断进步,共同提高。

三、打磨学生学法

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授引导,更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思考。但是在有些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课,在上课过程中却无法顺利进行。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显得兴致不高、鲜有回应,甚至整节课都是教师自说自话,学生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就是教学设计时脱离了学情,忽视了学生的所思所感。这种情况尤其是缺少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最容易出现。

所以,我们在磨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以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难易程度,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重要的参与者。学生的这一转变是得益于教师在磨课中不断修正、打磨学法,从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健康发展。

四、研磨课后反思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反思更是磨课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来思考反观自己的得失,从而总结教训,提炼经验,达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因此,教师必须反复思考,如同研磨一般,细致深入的比较、考量,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有没有很好地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课堂教学环节的每一部分的设计:引领导入是否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问题设计是否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是否合理有效,特别是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否机智;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教师还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对于教学过程的一个个细节的反复研磨,也会使教师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应及时总结,对磨课的收获加以整理、提升,进而形成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总之,磨课帮助教师凝聚教学艺术,积淀教学智慧,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好课需多磨,磨课的过程虽然艰辛,但也能磨出精彩与收获,磨出进步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蒋成荣.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J].人民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