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大锅盔

2018-07-05刘凯

食品与健康 2018年7期
关键词:锅盔民工

刘凯

锅盔是一种通过烙烤方式做出来的干面饼。“陕西十大怪,烙馍像锅盖。”“烙馍”指的便是锅盔。锅盔可大可小,且大者不鲜见,我曾在西安法门寺附近的市场上见过一个大锅盔,直径超过1米,厚度至少有40厘米!简直是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关中盛产麦,做面食不缺食材。关中人做锅盔,主要是图省事:烙上几个锅盔,出门办事背上,十天半月不坏,易携带、易保存。吃时,掰几块下来,干啃、水泡均可,而且既顶饱又耐饥,简单方便。过去,农村的孩子外出求学时,一定要背上两个包包:小包装的是书本,大包装的是家里烙的锅盔。关中遍地都是锅盔,乾州锅盔、武功锅盔、长武锅盔、岐山锅盔,凤翔锅盔……其中以乾州锅盔最为有名:“乾州三件宝,锅盔、挂面、豆腐脑。”三宝的第一把“交椅”便是锅盔。乾州的锅盔大多为圆形,边薄心厚,火色均匀,表面鼓起,馍瓤干酥,外表斑黄,切口砂白,内酥外脆,香醇味美。馍边压有很多波浪,宛如菊花绽放,秀美异常。掰开或切开,锅盔层层分明,状如板油,绵而不虚,松而不柔,既美观又齐整,且如地质层岩一般透着一种韵律美。闻着香,吃起酥,耐存放,寿命长,适口抗饥,回味无穷,是乾州锅盔的最大特点。制作锅盔有和面、制坯、烘烤3个环节。将面粉、碱水、酵面放入盆中,加水和成面团,然后放在案板上,用木杠边压边折,且不断加入面粉,反复排压,直至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为止。关中的主妇们在压面时,臂力、腕力齐发,常常是压得满头大汗——压得时间越长,面色越白,筋性越足,烙出来的饼就越香醇。将压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块,逐个用木杠转压成菊花形圆饼坯,然后放到炭火鏊上烤烙。烤烙饼坯讲究“三翻三转”——麦秸火,慢慢烙,眼勤看,手勤翻,圈勤转(鏊上放一铁圈,饼放圈上烤)。主妇要全神贯注,手里的活计一刻不能停。锅盔烙烤至颜色均匀、皮面微鼓起时即熟。此时的锅盔早已散发出缕缕面香,取出来放到麦秸上晾凉即可。在陕西,锅盔的吃法多得真是令人目不暇接:羊肉泡盔、豆腐煮盔、锅盔夹肉、豆花泡盔、燴锅盔……不过,最原始、最地道、最能体现关中人豪爽性格的吃法,还是干嚼:一块锅盔,一碗白开水,虽说朴素简易,却有百嚼不厌之感。锅盔的由来,与武则天有些关系。武则天登基后,命人在陕西奉天县境内大兴土木修乾陵。因工程浩大,征调了数万民工。民工众多,劳动量大,急需耐饥抗饿的食物。于是,民工们自己盘锅筑灶,发明出了一种厚厚的锅饼。这种锅饼面香浓郁,吃后抗饿,久放不馊。民工出工时,个个头顶大饼——晴天遮阳,阴天挡雨,“锅盔”之名由此叫开。如今,锅盔已成为关中地区最有名的特产之一。来关中旅游的八方游客,无不想尝一尝锅盔的味道。关中人不仅开发出了椒盐锅盔、葱香锅盔、五香锅盔、香椒叶锅盔、咸甜锅盔、夹酥锅盔、油酥锅盔、酥锅盔、白糖锅盔等数十种做法,而且还不断推陈出新,将锅盔与油泼辣子、辣椒酱、葱花、韭菜末、香菜末一并端上餐桌,使得锅盔味道更加诱人,色泽更加悦目。锅盔像极了关中人的性格:朴实无华、老实厚道、内敛磅礴、粗犷豪放!

猜你喜欢

锅盔民工
穆锅盔
锅盔凉粉
夫妻锅盔店
关中大锅盔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大学生卖"锅盔"日进斗金
民工买保险
因为和你平坐过
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