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漓江——山水的故乡桂林

2018-07-05桂林大河

焦点 2018年6期
关键词:相公阳朔渔翁

我生长在桂林的大河乡,叫桂林大河这个名字,大抵是一个游子对于家乡的执念吧。游子关于故乡的执念,应该都能寄托到一件家乡的某个具象上去,对作家白先勇而言,是《花桥荣记》的桂林米粉,对我这样一个常年奔波在外的摄影人来说,不外乎是桂林百里漓江的这一片山山水水。

作者简介

桂林大河,原名谢松汕,出生于桂林大河乡,机电工程硕士,喜欢国画,师从著名国画家唐道昌,“80后”摄影师,云游色风光摄影讲师,获奖经历包括视觉中国2016&500px年度十佳作品,适马晴典2017年度大赛二等奖,米拍网2017年度十佳风光摄影师等。

初夏的夕阳穿透空气,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相公山脚下,我讲完一天的后期课程,满身疲倦。“御”Mavic Pro升起,爬升至百米以上,就能看到兴坪漓江在相公山脚留下了一道遒劲的弯。我贪婪地把眼睛投向夕阳下层层叠叠的山峦,或淡彩渲染,或泼墨直下。遥控器监视屏幕里所呈现的一切,比山上拍摄的机位所见,更富气势。

在漓江回眸

徐悲鸿画过一幅《漓江春雨图》,他曾多次来到桂林,还购屋居住桂林达一年半,以“阳朔天民”自号,和自然山水朝夕为伴。懂桂林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的精华在阳朔。不过,说桂林山水的精华在阳朔,这句话其实只能算是说了一半,范围再往小了说,漓江的精华,应该是在兴坪镇。在这段漓江上,山水之势大开大合,非制高点不能囊括。

而相公山在兴坪镇境内,蜿蜒数百里漓江,在此回眸一笑。已故桂林山水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陈亚江,1986年用胶片相机在此俯拍一幅《江山多娇》,被入选画册,成为这里最早流传开来的图片之一。山下荷包山村的村民赵桥养,是从1986年就开始多次带领陈亚江上相公山拍照的向导,也是我好友家的大伯,根据她回忆:“那时的相公山,没有石梯,只能借助山间石块与树林,手脚并用攀登,上山一趟,需一小时。”摄影师陈亚江一到山顶,就默默拍照,一言不发,入了迷。相公山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这里的风光随时在变化,面貌是非常丰富的,我想这应该是最吸引陈亚江的地方吧。

要是有降雨,对于游客出行是个麻烦事,但对于摄影人来讲,最理想不过了。降雨过后云雾弥漫桂林山间,我会使用无人机航拍,飞向高处,这时你可以拥有绝对的角度自由,在山间低飞穿行而过,云雾犹如中国古典的屏风,桂林山水藏匿其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就算是相公山的阴天,你也大可用长焦镜头对准山间的倒影,说到倒影,那真的是漓江标志性的审美符号,滩涂上的排排竹林和高耸的山峰交相辉映,用长焦镜头耐心等待,捕捉竹排划过山峰和竹林倒影的一瞬间,难以分清是船过水中还是行于云中,淡雅的色彩里,就是中国水墨画的意趣。

随着摄影作品的推广与传播,出现在相公山的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于是村民们瞄准了商机,自己动手修建好基础设施,一点点地凿出上山的台阶,建起酒店、食肆。看似陡峭、高耸的相公山,经由山间石梯,很快就可以到达山顶观景台。拥有如今不再艰险的登山路,小乡村每天都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登山者就已经会

陆续出现在山脚下。千万不要等五点多再到达山顶,这时已经晚了,脚架林立,机位难求。要是不想早起,还是老老实实用无人机航拍吧!

右图 龙脊梯田平安寨的耕作。图/桂林大河

左图 用“御”MavicPro航拍阳朔下龙漓江渔翁,他在向你比心。

山顶上拍完,上午的摄影之旅还不算全部结束,每次拍完早晨光线下山,大约都在上午七八点,正值早餐时分,山脚底下就是一处食肆。下山叫上一碗桂林米粉,和同行摄友们一边“嗦粉”一边交流今日所得,亦是一大摄影的乐事。

岸边的渔歌

渔火点缀,山水皆活。记得外地人来桂林旅游,会看一场特色大型歌舞秀,叫做《印象刘三姐》,第一幕正是“漓江渔火”,记录的是有一群人,千百年来在用一种独特的捕鱼方式来生存。

兴坪下龙码头离相公山不远,大约10余里路,驱车到一处田埂旁,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就可以到码头。此处是摄影人开发出来“野景点”,只有一条水泥路直通,水泥路面遍布碎石,一不留神就会崴到脚。凌晨五点,伸手不见五指,河远处亮光若影若现。一老翁蓑衣竹排,跟随着两只鱼鹰,这就是桂林的另一个符号——漓江渔火。凌晨灯光暗弱,鱼鹰顺着灯火,下水捕鱼。逢每月十五,月亮过亮,以至于盖住渔火的亮光,他们就会休渔。

阳朔是最早开发旅游的地区之一,后来漓江上的水位被蓄高,好让游船通过。阳朔游船多了,相对的坚持古法捕鱼的渔民就少了。不少渔民借这波东风,当起了模特。为了经营这一份新的事业,他们甚至要学外语,学习营销自己,想办法扩展市场,还有渔家的本事,像点渔火,练鱼鹰也一点不能含糊。

船行江心,群山环峙,宛若扇形,漓江渔火的这一形象很早就在世界抛头露面,在广告中、杂志中、甚至是国际摄影大赛中。2014年有一位澳洲的摄影师叫琼斯,以拍摄漓江渔火为题材,获得了索尼世界摄影奖。漓江渔火成为了桂林的另一个符号。是的,漓江渔火太经典了,对于摄影来说似乎有些经典得过了头。但对于桂林本地人而言,这始终是漓江生活的经典符号,日渐消逝,唯有常拍常新,若是连摄影师都不拍他们,渔火是不是会消失得更快呢?

拍渔火,黄布滩等地方是最热门拍摄点。下龙的位置比较小众,平日里人不多,位置宽敞,尤适合无人机起落,值得推崇。拍漁民和远山,因为角度的自由,多了许多的从容。通常在凌晨四点,我喜欢带着摄影团的学员们来这里,暗光条件之下的曝光控制,是一个难得的实践题材。用“御”Mavic Pro的AEB包围曝光功能,5张叠加,后期合成,能获得较纯净画质的作品。一些摄影爱好者,喜欢在漓江上摆拍渔翁撒网,这其实对渔翁的要求就高了,通常年轻力壮的渔翁,撒网的姿态往往要更加好看些,但这样的“模特”一般都很难得,因为总有人比你捷足先登。不过,用无人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逆光下的漓江渔火的动作细节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渔翁的一顿一挫和氤氲晨雾中的山水,诗情画意不过如此吧!

桂林大面山,俯视漓江。图/桂林大河

上午八点后,光线已经不理想,让渔翁归家。立一张折叠椅,边收拾器材,一边任凭清爽的河风吹在脸上,还能隐约听渔民归家传来高歌,歌声远去。我们也回到了村头,又用“嗦粉”开始这一天,又是一个愉悦的早晨。其实在桂林,哪怕是什么也不拍,也能让五官各有去处,各有感受,我想这也应该是桂林对于摄影人的一大吸引力所在吧!

猜你喜欢

相公阳朔渔翁
快乐阳朔游
相公庄水库设计洪水计算分析
渔翁
神秘的“渔翁”
快乐的阳朔漂流
阳朔美名传万里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
阳朔啤酒鱼
像不像
苏小小的故事